分享

这份中长期规划,跟每个人的健康都有关系

 天馬躍中原 2017-03-04

慢性病不仅是老年人的问题,今后,卫生部门要逐渐对在职人群建立健康管理的模式,重点关注这一人群的慢病防治;另外提出零级预防的新概念,慢病防治要从娃娃抓起。

这份中长期规划,跟每个人的健康都有关系

《财经》记者 贺涛/文 王小/编辑

“如果你不做好慢性病预防控制,可能一辈子的积蓄就是吃了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晓峰说这番话,是在3月3日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召开的慢性规划解读与卫生政策研究小型研讨会上。

2月14日,一份事关13亿中国人健康福祉的中长期规划发布。在这份《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下称《规划》)中明确提到,到2020年,慢性病防控环境显著改善,降低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力争30岁—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10%。

到2025年,国人慢性病危险因素将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力争30岁—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20%。

因为明确给出这样的目标,又带有权威的法律法规性质,一旦将来完不成,社会影响是不可想象的。

慢病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成因复杂,很难治愈,要降低死亡率绝非易事。那么,在近十年时间里,要将4项重大慢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降低20%,政府的底气是什么?

慢病防治策略转变

慢病中长期规划之前也有。以五年前发布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为例,由卫生部等15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只传达到这15部门的下级部门。

新《规划》则由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慢病处处长吴良有称,发文主体的级别提升了,可以直达各级政府,整个效力跟以往不一样。而且,原来的规划一般是管5年,新《规划》则按照10年展开,这更符合慢病防控的规律。

“5年前,我们提到疾病管理、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是并重的,新的规划里,整个天平已经倾向于健康管理发展了。”吴良有说。在《规划》里,将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提升到新高度。所谓健康管理,其模式是自我为主,人际互助,每个人都有管理自己健康的责任,而政府要提供一切所需的帮助。

未来健康中国的重中之重在于慢病防治,慢病防治的重中之重在于健康管理,而健康管理的重中之重在于个人行为的转变。

《规划》还将慢病防治的目标人群的范围扩大了。以往说起慢性病,好像就是老年人的问题。今后,卫生部门要逐渐对在职人群建立健康管理的模式,重点关注这一人群的慢病防治;另外提出零级预防的新概念,慢病防治要从娃娃抓起。

慢病很大程度上是因日常行为造成的,而不健康的行为一旦形成,再想改变非常困难。零级预防要在社会创造氛围,从教育系统和家庭共同努力,对孩子们从小做好健康行为的教育。

一直以来,疾病预防部门很纠结一件事,就是医保基金对预防领域没有投入。而理论上说,在预防领域的合理投入,能够减少慢病的发生,从而以较高比例降低后端医疗的花费。

吴良有表示,《规划》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把一些重大疾病筛查技术纳入诊疗常规,这就意味着打开了医保的口子,医保也可以报销用于疾病预防的费用了。

对于《规划》中给出的量化指标,吴良有认为是可衡量、可操作、可考核的硬指标。据他介绍,为了支撑这个指标的实现,《规划》提出了16项具体的目标,跟过去的规划相比,新《规划》突出了结果性、效果性的指标,如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总体癌症的5年生存率等。

卫生部门敢提这样的效果性指标,原因在于其结果是可预期的。吴良有透露,卫计委在全国建有针对慢病的监测网络,每年都会有大量数据产生。通过最近几年监测系统的不断完善,所获的数据曲线可以研判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科学证据是决策依据

《规划》的论证过程十分严谨,用吴良有的话说,“规划里的每一句话都经过科学论证”。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规划》中的这句话,“鼓励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接种成本效益较好的肺炎、流感等疫苗”。其背后是一个历时两年半的研究项目在支撑。

有“沉默的杀手”之称的慢阻肺,全称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患者将这种病痛描述为“憋气的感觉就像被土埋了半截”,晚期患者的典型症状就是喘不上气,即使坐着或躺着不动也不行,非常痛苦。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高达9.9%。

“一共是4千多万的患者,是相当巨大的数字。”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北大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王辉说。此项目由该研究所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合作完成,王辉是项目的负责人之一。

人在呼吸时,气体通过气道进出。如果气道因吸烟、感染、空气污染等因素损伤,就会出现慢性炎症。长此以往,会造成气道管腔狭窄,使呼吸时气流受阻,并导致肺功能障碍。最可拍的是,这个结果是不可逆的。

然而,慢阻肺虽是不断恶化的过程,但可以采取有效的方法抑制其发展。慢阻肺非常易感流感和肺炎,一旦感染就加重慢阻肺的程度,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减少流感和肺炎的发病风险,有效控制和抑制慢阻肺的发病。

这一措施是国际认可、非常有效的措施。但在中国,这两种的疫苗接种率很低,65岁以上人群接种率低于1%,跟发达国家比差距相当大。

如何改进现状,从国家政策的角度讲,有几个问题需要考量:是否需要鼓励打?应该优先推广哪类疫苗?费用如何负担?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进行全面的成本收益分析。

尽管国外有相关的研究成果,但国外居民和中国居民所处的生活水平、环境条件和公共卫生水平差异很大。王辉担心,简单照搬国外的研究成果不一定好使,可能会导致政策的偏差,所以开展这项研究,以科学方法采集分析中国的实际数据。

王辉团队在重庆与宁波两地共选取了1872例60岁-75岁慢阻肺患者。通过对这些患者在流感易发季(11月-5月)期间门诊以及常备药医疗支出的考察,研究人员发现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以及流感+肺炎疫苗联合接种所能节省的医疗花费,分别646元、889元、以及1032元。

在研究中选定的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的成本价分别为49元和158元,上述疫苗接种组合的经济成本收益比大致分别为1:13、1:6、1:5。

简单说,以流感疫苗为例,“花1块钱在疫苗接种上,可以省13块钱的门诊费。”王辉说。

而且,由于肺炎疫苗的有效期为5年,研究人员假设有效期内疫苗每年预防效果恒定不变,则肺炎疫苗以及流感肺炎联合疫苗的有效成本收益比会进一步提高,分别为1:28与1:13。进一步分析发现,疫苗接种对病情更加严重的患者、年龄更高的患者、以及烟民具有更大的效果。

最终,研究给出主要结论,接种疫苗对敏感高危人群是非常有效的,有效地减少了慢阻肺患者在流感易发季的花费,成本收益比非常显著。建议考虑纳入政府的公共卫生政策,将疫苗接种列为慢病管理有效的措施之一。

如今,相关的结论已写入了《规划》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