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吴哥的沧桑中徊转

 廿氏春秋 2017-03-05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去吴哥的意念像杂草一样在心里疯长。虽然对高棉的文化不甚了了,但吴哥的传说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终于,在去年秋天,心愿得偿,置身沧桑历史中,去触摸,去感知,去体味吴哥之美。

那真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当吴哥之行的提议一出,几个闺蜜一拍即合,一周之内酒店、机票通通搞定,万事俱备,只欠出行。

在等待出行的日子里,开始恶补吴哥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频频被学者、驴友提及的《真腊风土记》映入眼帘。这本元朝使者周达观所著的小册子,是现存与真腊同时代者对该国的唯一记录,被奉为研究吴哥历史的宝典,先后有法文、日文、英文、柬埔寨文和德文翻译本。由于这本书是文言文并长期缺货,只是在网上匆匆略读。真正让我初解吴哥的是蒋勋的《吴哥之美》,蒋勋用文雅的声音,娓娓讲述着吴哥的历史、文化、建筑、美术,让人悠然神往。

忙完一天的工作,匆匆赶往机场,知道吴哥就在前面,脚下像长了翅膀一样轻快。5小时的航程后,抵达暹粒机场时已是当地时间午夜12点。在酒店的接机Shuttle Bus上,看着四周黑黢黢的,连路灯都没有,而司机却在介绍这是吴哥窟,那是城门,神秘感油然而生。

在须弥山聆听天堂的雨声

经过一晚的休整,我们神采奕奕。尚在雨季末尾的暹粒,已经下了一周的雨,却在这天雨过天晴。蓝天、白云、绿树,空气清新得让来自北京的我们有些不知所措。

当TUTU车逐渐接近吴哥窟(Angkor Wat)的时候,护城河如约出现,接着就是引道、城门,以及远远的塔。

初见吴哥窟,首先被震撼的是它与天地、与周边风物如此和谐的色彩的美。天是澄净透明的蓝,云是明媚轻灵的白,树和草是生动鲜活的绿,衬上那厚重沉稳的吴哥的青石,沧桑感、历史感扑面而来,手里的相机、手机立刻就停不下来了。

吴哥窟是柬埔寨的心脏和灵魂,是高棉文明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与许多宗教建筑一样,吴哥窟也营造了一个小宇宙。中心塔是须弥山,印度教诸神居住的地方;中心塔四周的四个塔是山峰,庭院是陆地,护城河是海洋,有着七头蛇(Naga)的引道是人类通往天堂的彩虹桥。在吴哥其他寺庙被丛林掩埋的400多年里,吴哥窟从未被荒废。

吴哥窟高大雄伟的寺庙被一条190米宽的护城河环绕,让许多欧洲城堡相形见绌。走过护城河,是长1000米、宽800米的矩形外城墙,四面各有城门,城墙下是235米宽的回廊,印度教的创世纪故事《罗摩衍那》和《摩诃波罗多》以浅浮雕的形式展现在回廊的墙壁上。按照蒋勋的指引,在回廊里流连,近距离观赏那些精美的雕刻,小心翼翼地触摸Apsaras(仙女),再抬眼望一望窗格中若隐若现的塔,在阳光和阴影打出的黑白“琴键”上游走,音乐自心间流淌。

再往里走,是一条长475米,宽9米的大道,两侧是雕刻着Naga的栏杆。引道的两侧各有一个精美的藏书室和水池,那是观赏吴哥窟日出和日落的绝佳地,吴哥窟的经典照片,多在此拍成。

太阳雨

穿过第二道城门便是吴哥窟的中心寺庙,城墙下的回廊浮雕有吴哥王朝开国的故事,苏利耶跋摩二世的军队器宇轩昂。随后有两层建筑,四角都是塔形建筑,中心塔高55米。登塔排队间隙,抬头仰望,塔顶高耸入云,窄窄的台阶覆着青苔,层层叠叠,真像通往天堂的路,攀爬时一定得战战兢兢,心无旁骛,满怀虔诚与信仰。据说曾有外国游客在登塔时坠落,现在已经在台阶外面修建了带栏杆的木梯。

登上中心塔的平台俯视,吴哥窟风景尽收眼底,仰望则仿佛天堂就在身边。热带气候,天气说变就变。天边忽然间风起云涌,大雨倾盆而至,塔顶的游人瞬间散去。坐在回廊的台阶上,看着大雨从逼仄的天空中砸向地面,水花四溅,塔身被冲刷得格外清晰。雨丝拂面,雨声叮咚,雨幕漫卷的天边却出着太阳,真的分不清是天堂还是人间,须弥山的象征意义瞬间找到。

高棉的微笑

如一朵莲花在心波荡漾

第二天,看吴哥窟日出计划因下雨告吹。雨停后向吴哥王城(Angkor Thom)进发。

远远地看王城上方,那著名的神秘微笑,在灰暗阴沉的天空中若隐若现,几只猴子蹲坐在城门外石桥的栏杆上,若有所思。

TUTU径直开到巴戎寺(Bayon)的门口。穿过巨石门洞,顺着陡直的石阶爬上巴戎寺,就置身在这神秘的微笑中了。高高低低、错错落落的一面面巨型佛像的脸对过来,或闭目垂眉,或凝目沉思,或温柔抿嘴,每一面都有和顺的眼眉、坚挺的鼻胆、饱满的嘴唇,嘴角含着若有若无浅笑,似笑非笑,安详中带着几分神秘。

巴戎寺有蜿蜒的走廊和陡峭的台阶,54座哥特式的佛塔,每个塔有四面佛,共216个面带微笑的佛像。四个面分别代表“慈、悲、喜、舍”,凝神于一瞬,却因巧匠的雕刻成为永恒。穿行在佛塔间,无论身处哪个角落,都会发现有一双眼睛注视着你,无论睁开与否。有的佛面已残缺,微笑中夹杂了淡淡的哀伤;有的佛面被风雨侵蚀斑驳,诉说着往事如烟;有的佛头顶生出一株小树,葱郁间令人遐想无限……


吴哥窟的中心塔和女王宫的精美石雕

这些佛像的面容酷似寺庙的修建者——阇耶跋摩七世。有人说这象征了君王的绝对权力,一座座半空中的佛像是要表明没有任何人能逃过君王的视线。我更喜欢蒋勋的说法。蒋勋说,这些佛像眼角含着忧愁,嘴角带着希望,充满了悲悯、仁慈,其给人领悟的力量超过了美轮美奂的吴哥窟。据说阇耶跋摩七世曾两度辞做国王,直到70多岁才登基。或许这位老国王有非凡的预知能力,他仿佛已经预知了多年后这片土地的多灾多难,要用这微笑给他的族人以希望。

柬埔寨人民生活贫困,却不难见到纯真平和的微笑。贫穷不等于不幸,或许他们心中信仰的力量,让他们淡定地面对苦难。

心有所悟,索性坐在佛像前的石阶上,与他对视。石阶一侧,闪出个身着橙黄袈裟的和尚,光脚踩在石板上,带着浅笑,仿佛从遥远的吴哥王朝走来。

“高棉的微笑”如一朵莲花在心波荡漾。

繁华落尽,大自然坚韧的力量让人心生敬畏

塔布隆寺(Ta Prohm)是《古墓丽影》和《花样年华》的拍摄地,游客众多。在塔布隆寺又赶上风云突变。哗哗的大雨让我们与塔布隆寺擦肩而过,只留下盘根错节的古树缠绕的门影和对安吉丽娜?朱莉飞跃其间的想象,繁华落尽后的荒芜初现端倪。

第三天,我们是吴哥外圈之行。

女王宫(Banteay Srei)被誉为吴哥艺术皇冠上的一颗珍珠。在女王宫,我们见到了世界上最精美的石雕作品。女王宫里其实没有女王,她跟吴哥的大多数寺庙不一样,不是国王修建的,其精美细腻的雕刻,可能是出自女人之手,因此得名“女王宫”。女王宫是用略带桃色的石头修建而成,与吴哥窟、巴戎寺的青石截然不同,天然带着一股温柔旖旎的味道。女王宫几乎每寸墙壁都装饰着精美的浮雕图案。优雅的Apsara手持莲花,罗群锦带,栩栩如生。更精致的是,这些浮雕都是三维的,镂空的浪花,灿烂的金银丝装饰,美轮美奂,繁复至极。

孤独的守望

一个小时车程后,带着鼎盛时期的女王宫的辉煌记忆,乍看到奔密列(Beng Mealea),巨大的落差极其震撼。在密林深处,一座原本恢宏的寺庙已完全坍塌,被青苔覆盖,被杂草掩埋,被树根撕裂。那些曲曲折折的藤藤蔓蔓,缠绕着窗棂、门梁、雕花的石刻,并慢慢地把他们抬起、摔下、截断……大自然坚韧的、无坚不摧的力量让人心生敬畏。

奔密列设计风格与吴哥窟大致相同,周围也有一条宽大的护城河,但现在已被丛林覆盖。寺庙有四座藏书楼,如今只有东北角的那座还能看出模样,寺庙的中心塔已经完全坍塌,只剩一堆荒冢。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曾在此拍《虎兄虎弟》搭建了木质走廊,如今是参观路线。但如果要细致游览,管理员可以带你在断壁残垣间攀爬,当然是要付费的。

“浮图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痛直奔一盏残灯倾塌的山门,容我再等历史转身,等酒香醇等你弹一曲古筝。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斑驳的城门盘踞着老树根,石板上回荡的是再等……”在奔密列的时候,周杰伦的歌一直回荡在耳边。100多年前,法国人在密林中找回了吴哥,那是大自然的恩惠。或许,多年以后,大自然又会收回吴哥,我们还能等到历史转身的那一天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