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访“怒江大峡谷”——记录我十一年前的怒江之行

 咔啪ylp 2017-03-05

怒江大峡谷位于云南西北部怒江州境内,呈南北走向,是从雅鲁藏布大峡谷继续向东南,在云南境内又是一处地理奇观之所在。是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和最原始古朴的大峡谷。 高山、深谷、飞瀑、大江,养育和锤炼了怒江大峡谷的各民族儿女。这里居住着僳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等12个民族。 他们勤劳勇敢、粗犷豪放,创造了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颇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他们的服饰、歌舞、年节活动、婚姻形式、生活习俗、宗教活动等独特的魅力,构成一幅和谐的峡谷风情画。 对怒江的向往源自二十多年前,我老公与台湾摄影人曾经顾马帮几天几夜进入怒江大峡谷,进入丙中洛,又翻越崇山峻艰难地进入到独龙江这片封闭在深山中的独龙族家园。从那时起,茶马古道,丙中洛、怒江大拐弯等就牢牢地吸引了我。就有了要去那深山里看看的想法。 十二年前,2005年,我在中摄协的网站看到云南摄影协会组织怒江、丽江的摄影团,于是,我第一个报了名。因为独龙江每年10月到来年5月,大雪封闭了雪山丫口,这里便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所以行程不包括独龙乡。那会儿可能很多人还不知晓怒江大峡谷,不知晓三江并流,更不知道丙中洛,独龙江,纹面女。最后我们这个摄影团只有五个团员,差一点就不组团了,记得我三天两头打电话,开始因没人报名,我的心哇凉哇凉,动员我身边的人报了名。当最后确定五个人也走时,我激动得差点掉眼泪。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怒江大峡谷,一路青山碧水,溜索吊桥。与热情好客的僳僳族、怒族少数民族亲密接触。但这一次没能成功到达丙中洛,只在咫尺,我们到了贡山县,第二天一早起来,没有电,一看外面白茫茫一片,雪花漫天飞舞。那是我迄今为止真正看到的鹅毛大雪,那雪片有半个巴掌大。电线杆被压倒了,所以停电了。领队紧急开会,动员大家返回。我们五个人当中,两个北京,两个广州,一个浙江,南方人基本没看见过雪,都要求赶紧后撤走下一景点丽江。我和朋友的坚持因少数人被否。返回的路上,长长的车辆排起了长龙。路右边昨天碧绿清澈的江水已经变得浑浊。公路的另一边山体上的竹子被雪压弯,挡住了道路,前面的车辆在砍竹子。竹子有弹性,不像砍树那样能使上劲,当地人有经验,带有砍刀。过水路的水量明显增大,湍急的水也让一些底盘低的车陷入困境。当地的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说,他长这么大第一次见到下雪。那次大雪很多村落受灾被困,解放军最后进驻救援。真没想到,我第一次的怒江行就这样结束了。 但我的信念没变,还要再走怒江。第二年在携程网上联系了个人,他是上海人,到丽江独闯天下,经常带队走西藏,去怒江。于是我第二次单车走怒江大峡谷。但那会的独龙乡又赶上大雪封山,仍然无法进入。但这次我们终于走进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丙中洛,见到怒江第一湾、桃花岛。与两岸绝壁相对峙的石门关亲密接触,隔江相望田园风光的雾里村,深入怒江大峡谷北端的最后一个村子秋那桶。那云上人家,石板顶高脚木楼,朴实的村民,雪山下的田园,都让我感动。 当时的怒江沿线还有些地方要搭溜索或走吊桥才能过江。山里比较偏僻的地方,人们的生活很原始,自己织布,背篓拾柴,刀耕火种,但那里的人很乐观,很朴实,很热情。这一切都让我不能忘怀。 入今十一年过去了,2015年独龙江乡打通了隧道,通了新的柏油马路,大雪封山不能进山的情景已成过去,政府给当地的村民盖了新房,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这让我的思念之情再次燃起,我将再次启程,去一直向往的独龙乡,再去探访怒江大峡谷朴实的乡亲,去观赏那木棉花开和桃花满园的世外桃源。 我把十一年前拍的一些片子整理成美篇,让我们一起穿过时光隧道,看看那年那月的怒江大峡谷的影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