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儿“敏对”妙趣

 杏坛归客 2017-03-05

“敏对”并不借助润笔研墨的思索斟酌,旨在出口成章对答如流的快捷。在人际交往中,奇思妙想的比喻,其快无比的应对,往往会产生妙不可言的趣味,读之,令人拍案叫绝。

明代文学家蒋焘自幼才思敏捷,能文善对,被誉为“神童”。有一次,蒋焘的父亲同几位朋友吟诗作联,一客人出上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上联的意思是说,冰凉的雨点打在窗上,东边的窗户上有雨点,西边窗户上也有雨点。巧就巧在“冻雨”的“冻”字,是由“东”和两点组成,“洒窗”的“洒”字由“西”和三点组成,既描绘了当时雨打窗户的情景,又说明了“冻”“洒”两字的组成。在座的客人苦思冥想,绞尽脑汁难以应对。蒋焘早已有了下联,只是出于礼貌,没有强先应对。蒋焘的下联是:“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上七刀”“下八刀”既是指切瓜,又跟前半句“切瓜分客”有直接关系;同时“七”、“刀”左右横着,合起来是前半句的第一个字“切”。“八”、“刀”上下竖着,合起来是个“分”字。真是妙语双关,趣味盎味,客人皆夸奖不绝,赞叹不已。

清代杰出思想家、史学家魏源,9岁时参加了故乡湖南省邵阳县的童子试。轮到考他时,县令指着茶杯上画的太极图说:“杯中含太极”,当时魏源怀中正揣着两张烙饼,应声答道:“腹内孕乾坤”。县令觉得奇怪,便问:“何谓乾坤?”魏源说:“天地谓乾坤,我吃了两张烙饼,就要考虑天下大事了。”县令连连点头,赞叹其年幼而有大志。

从前广东神童刘靖守,7岁善对,9岁著文章。刘靖守7岁时,姑父小店开张,父亲带他去祝贺,姑父要他写副对联,刘靖守不大一会就写好了:“石铺大路通南北,砖砌小店买东西”。店联贴出,顾客们交口称赞。

此地有个纨绔子弟李富阳,自恃有才,常以对人为乐,世人讥为“李歪才”。这次,他听说这家店联是个小孩写的,很不以为然,要与刘靖守挑战。刘靖守早已出门迎接,问道:“先生贵姓?”李歪才傲慢地用上联回答:“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说完不屑一顾地反问:“孺子何姓?”原来,这“老子”是一语双关,既指道家李耳(老子),又指李歪才(李富阳)。刘靖守听了反唇相讥:“新白蛇,入淞吴,高祖是刘”。这里的高祖也是双关语,既指汉高祖刘邦,又指刘靖守。

李歪才万万没想到,一个7岁小孩如此多才,他苦思冥想良久,又逼出一联:“手遮目来看,看看看,万里长空开眼界”,刘靖守立马对到:“刀朝士去切,切切切,三斤头颅等闲看”。李歪才挖空心思也难不倒小神童,恼羞成怒,于是便出了这样的上联:“鸡蛋无盐真淡蛋”,小神童意识到这是在骂人,就回敬到:“猪肠未切好长肠”。李歪才无地自容,便悻悻地离去了。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实业家、教育家和慈善家熊希龄,15岁那年考取了沅州校经堂的第一名秀才。一位经堂先生想试他的才学出了一个上联:“栽数盆花,探春秋消息”,熊希龄对道:“凿一池水,窥天地盈虚”。老先生被眼前这才智超群的少年所折服,料定其未来必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但一位陈姓举人不相信,便又将熊希龄叫来,出联曰:“四只足行,有何能干?”熊希龄见对方拿自己的姓氏开玩笑,便毫不客气地回敬道:“一边耳听,算甚东西!”陈举人一听,觉得该少年确实是才气逼人,自己讨了个没趣,便匆匆离开。    

 张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