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对父子冒死从国外“偷”回此物,拯救了千千万万中国人

 昵称413468 2017-03-05
>

图片来源网络

提到番薯我想全国各地的朋友们都不会陌生,这个东西不分南北,都是主食之一。而哪些年在凛冽寒风中捧着烤番薯的日子,也不知是多少人难以忘怀的“美好”日子。

然而此物虽在中国种植广泛,但是还真不是我们中国土生土长的东西,它名字中的“番”字就很直接的表达出自己是来自海外。

中国古人自居为世界中心,所以常把海外之地称为“番”,而外海之物除了本名外,前头也加个“番”,所以我们中国的食谱里就有了番瓜、番茄。

而我们之所以能够吃到这甘甜的“番薯”,还要感谢一对福建父子。万历年间,福建陈振龙、陈经纶父子为了讨生活,决定趁万历皇帝开放海禁的机会跑海船,搞跨国贸易。

为此他们来到了当时的东南亚贸易中心吕宋进货出货,而也就是在这里,二人接触到了西班牙人种植的“甘薯”。二人见此物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茂盛,果实还甘甜可口。

心中萌生了将其带回中国的想法“中国自古就“缺粮”,若将此物带回去肯定大赚一把,同时也能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一举两得。”

但是当时的吕宋西班牙殖民政府将番薯定位“保护物种”,不允许任何人私自将其带出吕宋,违者重罚,情节严重者“绞刑”。

无奈之下两父子决定“偷”,二人从当地人口中了解到,“繁殖”番薯仅需有番薯滕即可,于是二人将番薯滕打结,跟平常打水的绳子混在一起,为了保险起见,还将番薯滕涂满了淤泥。

1593年某日,陈振龙、陈经纶父子怀着忐忑的心过关回国,守关的西班牙人并没有查出异常,番薯滕得以顺利跟随陈振龙、陈经纶父子回到了福建厦门。

而番薯传入中国后,也没有出现任何“水土不服”,很快就在福建广泛种植了起来,而产量也确实远高于谷物,古书云“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成为当地人津津乐道的“好物”。

17世纪初,中国现大灾年,江南地区颗粒无收,当时负责处理赈灾工作之一的科学家徐光启,想到了福建的番薯,于是上书朝廷推广番薯,此后朝廷经过几番论证,确定“番薯”非毒物之后,开始在灾区推广番薯。

由于番薯的出现,以往会延绵5—6年的灾情,1—2年内就恢复了正常,当地人靠着番薯战胜了饥饿。

此后每当那里有灾情,当地的官员就引进番薯“救命”,番薯在中国的种植,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扩大,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更是“敕直省广劝栽植”,中国迎来种植番薯的高潮。

没过多久全中国人都能吃到番薯了,而也正是因为番薯的传播,我们中国人在大荒之年的日子,比以往的朝代好了很多,直接因灾年而饿死的人数大大减少,换句话说番薯拯救了千千万万中国人。(袁载誉)

番薯来源很多,本文仅为一种说法的诠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