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那些事儿》第17章

 盘锦正心国学 2017-03-05

17

阳虎之乱后,鲁国政局动荡。“三桓”虽然势力依旧庞大,不过鲁定公的处境也有了些许改善。

鲁定公便在这时,任命孔子做了自己的采邑——中都长官,那个时候称为“中都宰”。

关于这段经历,《孔子家语》中有详细的记载:

孔子刚做官时,担任中都邑的邑宰。

他制定了使老百姓生有保障、死得安葬的制度,提倡按照年纪的长幼吃不同的食物——年老的人身体开始衰弱,适合吃些精细、软糯的、有营养的食物。而年轻人身体强壮,便可吃些粗糙的食物。

孔子还根据个人能力的大小来任命官吏,让他们承担不同的任务任官以能。

在孔子的治理下,人们生活俭朴,使用器物不再追求浮华雕饰民风淳朴

鲁国有個叫的羊,他常常在早上用水把羊灌得饱饱的,以此增加羊的重量,以诈骗市民。

有個叫做公慎氏的,妻子淫,他也任妻子放荡而不加制止。

有個叫的,生活十分奢侈,超了法令的定。

还有鲁国那些贩卖六畜的人,往往把牲畜修整打扮起,以等待高出售。

然而,到了孔子政的時候,那個沈氏不敢再給羊灌水了公慎氏把妻子休了慎潰氏也逃境,迁居到別去了。

孔子管理地百姓,了三個月等待高了,只以合理的价格出售货物;卖猪羊的也不再弄作假了。

 男女在路上,各走各的道路,谨守礼仪;路上有丟失的西,也沒有人去

男子以忠守信高尚,女子以坚贞顺为,大家都知守法,自行遵守道德仁。四面八方的客人到了鲁国的都邑,不需要去找那的官吏的生活所需,个个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样被人照顾帮助

孔子还规定:死人装殓,棺木厚四寸、椁木厚五寸,依傍丘陵修墓,不建高大的坟,不在墓地周围种植松柏。这样的制度施行一年之后,西方各诸侯国都纷纷效法。

鲁定公对孔子的政治才能十分满意,对孔子说:“学习您的施政方法来治理鲁国,您看怎么样?”

孔子回答说:“就是整个天下也足以治理好,是治理好一个鲁国呢!”

这样两年,鲁定公任命孔子做了司空。

司空”是掌水利、营建之事的官,孔子根据土地的性质,把它们分为山林、川泽、丘陵、高地、沼泽五类,各种作物都种植在适宜的环境里,都得到了很好的生长。

当年,季平子当政的时候,把鲁昭公葬在鲁国先王陵寝的墓道南面(使昭公不能和先君葬在一起,以泄私愤)

孔子做司空后,派人挖沟把昭王的陵墓与先王的陵墓圈连到一起。

孔子对季平子的儿子季桓子说:“令尊以此羞辱国君却彰显了自己的罪行,这是破坏礼制的行为。现在把陵墓合到一起,可以掩盖令尊不守臣道的罪名。”

之后,孔子又由司空升为鲁国的大司寇,他虽然设立了法律,却派不上用场,因为没有犯法的奸民。

 

  原文: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孔子家语》:孔子初仕為中都宰,制為養生送死之節,長幼異(异)食、強弱異任、男女別塗、路無拾遺(遗)、器不雕偽

初,鲁之贩羊有沈犹氏者,常朝饮其羊以诈市人;有公慎氏者,妻淫不制;有慎溃氏,奢侈逾法。

鲁之鬻育)六畜者,饰之以储价。及孔子之为政也,则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溃氏越境而徙。

三月,则鬻牛马者不储价,卖羊豚者不加饰,男女行者别其途,道不拾遗,男尚忠信,女尚贞顺,四方客至于邑,不求有司,皆如归焉。(《荀子》)

孔子為四寸之棺,五寸之槨guǒ,因丘陵為墳(坟),不封、不樹,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諸侯則焉.

定公謂孔子曰:學子此法,以治魯何如?

孔子對曰:雖天下可乎,何但魯而已哉。”

於是二年,定公以為司空.乃別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咸得厥所.

先時季氏葬昭公于墓道之南,孔子溝(沟)而合諸墓焉.

謂季桓子曰:「貶君以彰己罪,非禮也,今合之,所以揜(掩)夫子之不臣

二年后,孔子由司空為魯大司寇.設法而不用,無姦(奸)民.


继而,孔子升官做鲁国的大司寇司寇是掌管刑事狱讼的官),代理行使宰相的职务,表现出高兴的神色。

弟子仲由问他:“我听说君子祸患来临不恐惧,幸运降临也不表现出欢喜。现在您得到高位而流露出欢喜的神色,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回答说:“对,确实有这样的说法。但不是有‘显贵了而仍以谦恭待人为乐事’的说法吗?”

就这样,孔子执掌朝政七天就诛杀了扰乱朝政的大夫少正卯,在宫殿门外的两座高台下杀了他,还在朝廷暴尸三日。

孔子的学生子贡向孔子进言:“这个少正卯,是鲁国知名的人,现在老师您执掌朝政首先就杀掉他,可能有些失策吧?”

孔子回答说:“坐下来,我告诉你杀他的缘由。天下称得上大恶的有五种,连盗窃的行为也不包括在内。

一是通达事理却又心存险恶

二是行为怪僻而又坚定固执

三是言语虚伪却又能言善辩

四是对怪异的事知道得过多

五是言论错误还要为之润色。

这五种大恶,人只要有其中之一恶,就免不了受正人君子的诛杀,而少正卯五种恶行样样都有。

他身居一定的权位就足以聚集起自己的势力结党营私

他的言论也足以迷惑众人伪饰自己而得到声望

他积蓄的强大力量足以叛逆礼制成为异端。

这就是人中的奸雄啊!不可不及早除掉。

历史上,殷汤杀掉尹谐文王杀掉潘正周公杀掉管叔、蔡叔姜太公杀掉华士管仲杀掉付乙子产杀掉史何这七个人生于不同时代但都被杀了头,原因是七个人尽管所处时代不同,但具有的恶行是一样的,所以对他们不能放过。

经》中所说的:‘忧亡心如焚,被群小所憎恶。’如果小人成群,那就足以令人担忧了。”

《孔子家语.始诛》

 孔子為魯司寇,攝行相事,有喜色.仲由問曰:「由聞君子禍至不懼,福至不喜,今夫子得位而喜,何也?」

孔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樂以貴下人乎?」於是朝政,七日而誅亂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兩觀之下,尸於朝.三日。

子貢進曰:「夫少正卯,魯之聞人也,今夫子為政,而始誅之,或者為失乎?」

孔子曰:「居,吾語汝以其故.天下有大惡者五,而竊盜不與焉.

一曰心逆而險,二曰行僻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醜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有一於人,則不免君子之誅,而少正卯皆兼有之.

其居處足以撮徒成黨,其談說足以飾褒榮眾,其強禦足以反是獨立,此乃人之姦雄者也,不可以不除.

夫殷湯誅尹諧、文王誅潘正、周公誅管蔡、太公誅華士、管仲誅付乙、子產誅史何,是此七子,皆異世而同誅者,以七子異世而同惡,故不可赦也。

詩云:『憂心悄悄,慍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憂矣.』」


还有一个故事,孔子做鲁国的大司寇,有父子二人来打官司,孔子把他们羁押在同一间牢房里,过了三个月也不判决。父亲请求撤回诉讼,孔子就把父子二人都放了。

  季孙氏听到这件事,很不高兴,说:“司寇欺骗我,从前他曾对我说过:‘治理国家一定要以提倡孝道为先。’现在我要杀掉一个不孝的人来教导百姓遵守孝道,不也可以吗?司寇却又赦免了他们,这是为什么呢?”

冉有把季孙氏的话告诉了孔子,孔子叹息说:

“唉!身居上位不按道行事而滥杀百姓,这违背常理

不用孝道来教化民众而随意判决官司,这是滥杀无辜

三军打了败仗,是不能用杀士卒来解决问题的;

刑事案件不断发生,是不能用严酷的刑罚来制止的。

为什么呢?

因为百姓之所以会触犯法律,是由于统治者的教化没有起到作用,罪责不在百姓一方。法律松弛而刑杀严酷,是杀害百姓的行径;

随意横征暴敛,是凶恶残酷的暴政;

不加以教化而苛求百姓遵守礼法,是残暴的行为。

施政中没有这三种弊害,然后才可以使用刑罚。

(这便是《论语》中孔子讲的“不教而杀谓之虐  在管理百姓的时候,如果没有事先好好教导他那么做错了,就是执政者的错误所以说为政要首先教化百姓,所谓”教化“就是教育、感化。而教了以后,改不过来,才可以处罚他。否则,就是在虐待百姓——故意使他们犯法,然后处死,这不是”虐“民吗?)

《尚书》说:‘刑杀要符合正义,不能要求都符合自己的心意,断案不是那么顺当的事。’说的是先施教化后用刑罚,先陈说道理使百姓明白敬服。如果还不行,就应该以贤良的人为表率引导鼓励他们;还不行,才放弃种种说教;还不行,才可以用威势震慑他们。这样做三年,而后百姓就会走上正道。其中有些不从教化的顽劣之徒,对他们就可以用刑罚。这样一来百姓都知道什么是犯罪了。

《诗经》说:‘辅佐天子,使百姓不迷惑。’能做到这些,就不必用严刑峻法,刑法也可搁置不用了。当今之世却不是这样,教化紊乱,刑法繁多,使民众迷惑而随时会落入陷阱。官吏又用繁多的刑律来控制约束,所以刑罚越繁盗贼越多。三尺高的门槛,即使空车也不能越过,为什么呢?是因为门槛高的缘故。一座百仞高的山,负载极重的车子也能登上去,为什么呢?因为山是由低到高缓缓升上去的,车就会慢慢登上去。当前的社会风气已经败坏很久了,即使有严刑苛法,百姓能不违犯吗?”

原文《荀子.宥坐》:

孔子為魯大司寇,有父子訟者,夫子同狴執之,三月不別,其父請止.夫子赦之焉.

季孫聞之,不悅曰:「司寇欺余,曩nǎng告余曰,國家必先以孝,余今戮一不孝以教民孝,不亦可乎?而又赦,何哉?」

冉有以告孔子,子喟然歎曰:「嗚呼!上失其道,而殺其下,非理也.不教以孝,而聽其獄,是殺不辜.三軍大敗,不可斬也.獄犴不治,不可刑也.何者?

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故也.夫慢令謹誅,賊也.徵斂無時,暴也.不試責成,虐也.政無此三者,然後刑可即也.

書云:『義刑義殺勿庸,以即汝心,惟曰未有慎事,言必教而後刑也.』

既陳道德以先服之,而猶不可,尚賢以勸之,又不可,即廢之,又不可,而後以威憚之,若是三年,而百姓正矣.其有邪民不從化者,然後待之以刑,則民咸知罪矣.

詩云:『天子是毗,俾民不迷.』是以威厲而不試,刑錯而不用.

今世則不然,亂其教,繁其刑,使民迷惑而陷焉,又從而制之,故刑彌繁,而盜不勝也.

夫三尺之限,空車不能登者,何哉?峻故也.百仞之山,重載陟焉,何哉?陵遲故也.今世俗之陵遲久矣,雖有刑法,民能勿踰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