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佶是宋神宗十一子,他有什么过人之处,最终继位为君?

 昵称413468 2017-03-06

元符三年(1100),北宋第七任皇帝哲宗驾崩,死时年方二十五,无子嗣。

国不可一日无君,由谁继位成了朝野关注的国家大事。在神宗向太后的主持下,最终由端王赵佶(徽宗)继位。神宗共有十四个儿子,健在的五子依次是申王赵佖、端王赵佶、莘王赵俣、简王赵似、睦王赵偲。

向太后为何独独对神宗第十一子赵佶睐眼有加的呢?

难道是会哭的娃有奶吃?

亦或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子捉?

其实,赵佶最终得以入继大统,说穿了并无什么稀奇之处。或者一切都是天意吧——就在向太后小心翼翼地生活在宣仁太皇太后(宋英宗皇后)巨大阴影时,赵佶就已经每天去向她早请示、晚汇报了。“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得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同理,偶尔一天的早请示晚汇报容易,数年如一日的早请示晚汇报确实难得!就是这样的难得之事,赵佶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事实再次证明了“付出就有回报”。向太后膝下无子,对于这个主动登门承欢膝前的乖巧孩子心中异常疼爱。

每个人都会喜欢乖巧的孩子,向太后虽然母仪天下,也不能免俗。

宋徽宗《听琴图》,弹琴者即为宋徽宗,右座者为蔡京

赵佶另有许多与众兄弟不同之处,他雅好诗书,喜欢书法绘画。他的喜欢绝非是叶公好龙,每日里作画与临碑帖占去了他多半的时间。其余的闲睱时光就是呼朋引类、流连风月。这种事情在有宋一代并不是什么特别出格之举,文人挟妓出游更是风雅之事!

赵佶醉心书画,不关心政治是遵循北宋祖宗家法,并不是他的错。赵佶身份特殊,如果表现的太过关心政治,势必会令哲宗警惕,流连风月这样自污是否为韬光养晦之计不得而知。也正是他的放浪行骸,以致被人诟病“望之不似人君”了。

在历史非常时期,向太后首先想到的皇位继承人当然是非端王莫属了。这就是“临时抱佛脚”与“烧冷灶”孰优孰劣的最好评判。当人们都去在高老太皇太后门下竞相摇尾的时候,赵佶却反其道而行。这样的聪明人不当皇帝让哪个来当?

赵佶雅好书画音律之事,如果全身心的扑在文化事业方面,相信他的成就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是造化弄人,他做了皇帝,最终却只落得身死国灭、遗骂名千载。

宋徽宗与高俅

一个皇帝可以字写的歪歪扭扭,作画、涂鸦到不知所云。但只要他留心国事,肯虚心纳谏、体查下情就是百姓想要的好皇帝了!

赵佶的悲哀不只是他个人的悲哀,而是历史与我民族的悲哀。他的超强艺术气质虽也给后世留下了丰厚的书画遗产,但他却亲手把千年前的那一抹最为靓丽的文明送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在经历了血与火、文明与野蛮的激烈碰撞之后,从此以后世界上再没有了宋的绚烂,再没有了令后人追思仰慕的脉脉温情与隽永!

后有张居正者,见到小皇帝万历的字写的周正就请他从此搁笔,怕也是有鉴于此。单从这一点看,便可知张居正确有为后人推崇嘉许的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