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章:和梦也新来不做·宋徽宗(【叁】 宿命 登基)|罗志渊新书《写尽沧桑是宋词》连载003

 罗志渊 2020-09-10

第一章:和梦也新来不做·宋徽宗

【叁】 宿命  登基

赵佶是宋神宗第十一子,生于元丰五年(1082年),十六岁被封为端王,十八岁继承其兄长宋哲宗的皇位,成为北宋的第八位皇帝。与历史上许多费竭心机,用尽计谋,争得头破血流才夺得帝位的皇帝相比,端王赵佶无疑是幸运儿,他“宿命错位成君王,无意为君偏成君”,从此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享尽人间荣华富贵。

命运之神一度眷顾这位风流俊才的皇子,或许是有理由的。年少的赵佶,无论在宫廷内外或是朝野上下,都获得极佳的口碑。他不仅是仪表出众、面如脂玉、唇若敷朱、玉树临风的翩翩美男子,更难得的是他天生多才多艺,自小好学上进,不似一般皇族公子那样喜欢追逐声色犬马、百无聊赖。到了十六七岁,这位端王已经“盛名圣誉布于人间”。正因为他有众多的优点,妇人之仁的向太后一直就很喜欢这位端王。

公元1100年,赵佶的兄长皇帝,年仅24岁的宋哲宗病死,并无留下子嗣,因此朝廷只能在宋神宗的儿子中挑选新君。然而,无论从长幼角度,或是以法律的标准,端王都本应无缘做天子。

《宋史 徽宗纪》记载了哲宗驾崩后,朝廷里关于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辩:

元符三年正月己卯,哲宗崩,皇太后垂帘,哭谓宰臣曰:“国家不幸,大行皇帝无子,天下事须早定。”

章惇又曰:“在礼律当立母弟简王。”宰相章惇首先提出:根据礼律应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似。

皇太后曰:“神宗诸子,申王长而有目疾,次则端王当立。”向太后却不同意,因为她早有得意人选:神宗这些儿子当中,本来应立长子申王,可申王眼睛有病,那其次应立端王赵佶。

惇厉声对曰:“以年则申王长,以礼律则同母之弟简王当立。”章惇激烈反对:按年长应立申王,根据礼律应当立哲宗的同母弟弟简王似。

皇太后曰:“皆神宗子,莫难如此分别,于次端王当立。”向太后坚持要立端王:我自己没有儿子,其余诸王都是神宗的庶子,何必非要作如此分别。

知枢密院曾布曰:“章惇未尝与臣等商议,如皇太后圣谕极当。”曾布察言观色,知向太后偏爱端王,立即说:章惇没有与我等大臣商议过此事,这都是他一己之见,我认为皇太后看法极为恰当。

尚书左丞蔡卞、中书门下侍郎许将相继曰:“合依圣旨。”见此,其他大臣也心领神会,相继附和:一切听太后处分。

皇太后又曰:“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不同诸王。”向太后又搬出宋神宗来压章惇:先帝曾说过,端王有福寿,又仁孝,与其他王爷有所不同,应当立端王。

于是惇为之默然。事已至此,章惇已无话可说。

乃召端王入,即皇帝位,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

就这样,赵佶在一场假民主的议政中被选为皇帝。

章惇在宋史中的名声并不好,甚至被列入了《奸臣传》,但他却有识人之能,深知赵佶的性格不适合为君王。而日后赵佶为帝后的所作所为,被不幸证实。

《宣和遗事》把赵佶刻画得入木三分“说这个官家,才俊过人,善写墨竹君,能挥薛稷书;通三教之书,晓九流之典;朝欢暮乐,依稀似剑阁孟蜀王;爱色贪杯,仿佛如金陵陈后主。”而徽宗曾坦率自言:“朕万几馀暇,别无他好,惟好画耳。”如果可以选择,赵佶会宁愿作一书画皇帝还是做真命天子?或者答案早已藏于他作品中。其画作《腊梅山禽图》上就以瘦金体题诗: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他也深知,自己最真挚的情感早就许给了一生醉心的艺术创作,正是这样,做皇帝始终是他的副业,对他而言,此生此世正应了那一句“做个名士真绝代,可怜薄命为君王”。

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