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遗传基因:父母都给了我们什么

 刘金枚 2017-03-06

俗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

自古以来,人们一早就察觉到,子女与父母总是存在着较高的相似度。

古人不明其中道理,常以“血浓于水,血脉相连”一语概之。

直到现代科学发现了基因的存在,人类才真正打开了一个重新认识自我的大门,从而刷新了遗传的概念。

遗传,简单的说,就是一种性状从亲代传递到子代的现象。

这些性状,包括身高、肤色、卷发、体型、口吃、酒量、性取向,甚至缺陷和疾病等等。

人体的本质,其实是一个被系统编码好的数据集合体。

也就是说,有些事,一出生就已经被决定好的了。

而这些决定性的数据编码,就是基因,是一段段包括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由四种碱基进行编码。

可以说,人类的子代,是按照父母双方提供的基因组成的设计图制造出来的。

所谓血肉之躯,授之父母。

所以,子代与亲代相似就很好理解了。

然而,人们还发现,子女与父母的相似度是因人而异,不尽相同的。

虽说虎父无犬子,但同时又是,龙生九子,各不相同。

特别是同卵双生的兄弟,基因完全一样,长大后各方面却仍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

这无疑表明了,基因并不完全决定一切。

其实,人类的各种性状,除了受基因影响外,还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只是有些受基因影响比较大,有些受环境影响比较大,如是而已。

一个性状受基因影响的程度,可以用“遗传率”来衡量。

遗传率,是反映亲代变异性状传递到子代能力的指标,范围为0至1,0表示性状是无法从亲代传递到子代的,1则表示性状是一定能从亲代传递到子代的。

研究表明,人类常见性状(或疾病)的遗传率如下:

(数据引用自SNPedia)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些性状的遗传率很高,基本不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只要父母具有的,子女就基本上会有,这包括了头发颜色、眼睛颜色、雀斑和I型糖尿病等等。

可以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就是这些性状存在的结果。

而像肺癌和白血病等疾病,虽然与亲代基因相关,但相对而言,遗传率并不太高,特别是白血病,子代患病者应该大部分是受环境影响后,自身基因突变造成的。

所以,并不是上梁不正,就一定下梁歪。

此外,还有一些性状,如身高、口吃乳腺癌等等,它们的遗传率不是固定的,只是一个范围,说明这些性状的遗传是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不同性状的遗传率差距那么大。

这是因为人类的染色体是二倍体,有23对,存在同位基因。

如果性状是由单基因(单位点)决定的,即大部分所谓的显性遗传,则受环境影响很小,遗传率自然就高。

相反,如果性状是由多基因(多位点)影响的,由于多个基因自由组合形成多个亚型,限制了性状的完整表达,只有当多个特定基因同时具备时性状才能完美显现,所以遗传率就一般较低,并可能只是一个概率范围而已,反而受后天环境影响就会更大些。

目前,人类虽然已初步打开了遗传基因的认知大门,并取得了像“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重大的成果,但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

不说别的,目前很多人类性状或疾病的相应基因位点仍未被确定,机制尚不清楚。

当然,很多研究距离应用,只剩时间问题。

我们期望的是,父母给了我们躯体和意识,我们能保留一些,不给孩子吗?

基因检测,可能会很快来到我们身边。

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张炎彬大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