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呼泉 2017-03-06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于2017年3月1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展期自3月2日至5月31日。在这次包罗万象的展览中,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并且,这100件展品构成了一部你所不了解的世界历史。

此次 “大英展”缘起于2010年大英博物馆与英国BBC广播公司的合作项目——用100件馆藏文物讲述世界历史。由于广播节目在英国广受好评,创下1100万人同时收听的纪录。同时,大英博物馆又与企鹅出版公司出版了“A History ofthe World in 100 objects”(中文版《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一书,掀起了一阵狂热。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中文版

在此书基础上,大英博物馆经过对文物进行调整后,推出了同名的展览项目,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巡展。这一展览已经在日本、阿联酋、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多家博物馆展出,成为了近年来国际博物馆界的热门话题。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英文版

此次“大英展”从大英博物馆800多万件藏品中精选出100件展品,从奥杜威峡谷出土的石质砍砸器,到当代人工制品,纵横200万年横跨五大洲,向世界观众讲述人类文明的历程。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序言

此次展览的序言部分仅有一件展品,即一套属于古埃及女贵族佘盆梅海特的的木棺。这口制作于公元前600年的木棺初看起来和人们常见的古埃及木棺并无二致,但经过分析研究人们发现了它的特别之处。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佘盆梅海特木乃伊内棺

这件木乃伊内棺的全部材料都来自埃及以外的地区:木料来自于黎巴嫩,黄金来自努比亚,青金石来自阿富汗,沥青来自两河流域。这口普通的木棺试图向观众表达,在早期文明时代,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合作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第一单元:开端

(200万年前公元前2500年)

250万年前,第一批工具被人类祖先在非洲制作出来。从此,人类文明开启了。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最古老文物——奥杜威石质砍砸器,就是这些工具之一。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奥杜威砍砸器

人类的祖先利用这些工具切割动物躯体,砸碎动物骨骼,以获得营养丰富的骨髓,令其他食肉动物望尘莫及。得益于对这些工具的使用,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壮,大脑也愈来愈发达。工具伴随人类走出非洲,进入包括美洲在内的新世界。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克洛维斯矛头

大约1万年前,在末次冰河时代结束后,世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游牧的狩猎者发现了种植谷物和驯化动物的方法,逐渐转变成定居的农人。定居生活需要各种不同的物品,工具使农业成为可能,也让生存更容易。公元前6000年的鸟形石杵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人类如何通过加工有毒食物从而拓展了食谱范围,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的环境。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鸟形石杵

这一部分中的许多物品既精美又实用。很明显,人们很早就渴望制作精美物品,甚至在末次冰河时代,就已经开始绘画和雕刻。在此后的上千年时间里,人们为制作美观而实用的器物绞尽脑汁,尤其青睐玉石这类珍稀物质。

第二单元:最初的城市

(公元前3000—前700年)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米诺斯礼拜者

定居农业形成之后,人类社会发生的最重大变化就是大型城市和国家的出现。在东亚、南亚、北非和中东丰饶的河谷地带,人们第一次以超过几百人的规模聚居在一起。进而,新的生活方式引发了器物的革新。人口众多的大城市需要加强管理,文字应运而生。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康侯簋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奥尔梅克面具

早期文字多书写在竹子等易碎的有机物质上;而在中东地区,文字则被印在泥板上,许多得以保留。文字不仅用于记录,很快又得到更多创造性应用。后来,人们在那些泥板上还发现了早期文学作品。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王后竖琴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王后竖琴(局部)

许多遗物发现于新城市中心,表明商业网络已经连接起城市与国家。金属冶铸这门新技术使人们最终创造出复杂的青铜和黄金制品。伊拉克南部乌尔王陵出土的王后竖琴上,就镶嵌着青铜和黄金装饰。

第三单元:权力与哲学

(公元前700—公元100年)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亚述士兵浮雕石板

在大型中心城市建立之后,许多邦国开始眺望边境以外的世界。依靠领导威权和军事力量,一些城市和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逐渐膨胀成帝国。在辛纳克里布国王统治时期,亚述帝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元前700左右的亚述浮雕,就是这个帝国强大的象征。

与此同时,征服了埃及的古实王国奉行文化拿来主义政策,吸收了许多埃及传统,包括建筑、宗教和丧葬习俗。公元前644年的塔拉哈卡“沙伯提”雕像,表现了这一主题。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塔哈尔卡的沙伯提雕像

第四单元:仪式与信仰

(公元1—800年)

纵观世界与历史,不同的宗教都借助器物使人靠近他们的神。这一单元中的器物均与信仰和社会仪式有关,其中许多是随葬品,引导我们直接面对当时社会的信仰和梦想,帮助我们理解那些消逝已久的仪式的复杂性。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阿拉伯铭文青铜手

随着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西欧的器物上开始装饰新的宗教符号,曾经流行整个帝国的旧信仰开始衰落。与此类似,在中东地区,新宗教的出现导致了地方信仰的消失。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奥克苏斯的琐罗亚斯德教人像

随着琐罗亚斯德教、犹太教、基督教,尤其是最终改变整个地区宗教版图的伊斯兰教的到来,阿拉伯半岛上曾存在的数百本土神灵被遗忘了。公元2至3世纪的阿拉伯铭文青铜手,展现了伊斯兰教到来前也门地区独特的宗教信仰。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婆罗浮屠佛头

第五单元:贸易与侵略

(公元300—1100年)

公元800年左右,中东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被两个超级大国控制,分别是中国的唐朝和伊拉克的伊斯兰阿拔斯王朝。他们支配着连接东西方丝绸之路上的巨额贸易;依靠商人和骆驼组成的商队,香料和丝绸等奢侈品得以在丝路上流通。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龙首双耳瓶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霍克森胡椒瓶

同时,另一个复杂的贸易网络也兴盛起来,即以印度洋为中心,依靠季风和众多港口,将数千英里内的不同国家联系起来的海洋贸易网。无论在陆路丝绸之路还是在印度洋,人口和货物的流通并无限制。

第六单元:变革与适应

(公元900—1550年)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希伯来星盘

公元900至1550年是一个在艺术和技术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世界范围内,从经济学到天文学等各方面的发展促进了尖端和精美器物的创制。本单元探讨一组中世纪的文物,有的体现了新理念;有的则通过对旧器物与旧技术的革新以适应新时代的变化。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刘易斯棋子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泰诺仪式用椅

这一部分中的许多器物表明:人们需要制作美丽的器物以表达宗教信仰。在西欧,基督徒们制作装饰繁复的鎏金圣像,作为通向天堂的窗口。在墨西哥,一件神秘的女神雕像讲述了宗教的变化,也揭示了阿兹特克人与其邻人瓦斯特克人之间的文化联系。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元青花盘

中世纪也是一个巨大创新的时代。烧造于中国元代的青花瓷主要用于出口中东市场,之后才逐渐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的艺术品。

第七单元:邂逅与连结

(15001800年)

16世纪,欧洲的探险家成功环绕地球一圈,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旅行。在这个世界历史的转折时期,此前毫无联系的区域文化被紧密连结在一起,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时代开始了。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柿右卫门瓷象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贝宁饰板:奥巴与欧洲人

欧洲的科学家和探险家,比如约瑟夫·班克斯和詹姆斯·库克推动了文化转型,并永久改变太平洋地区的生活方式。环球纪念章,就是纪念英国德雷克船长继麦哲伦之后进行的第二次环球航行。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环球航行纪念章

第八单元:我们创造的世界

(1800年至今)

20世纪是一个矛盾冲突和社会变革空前激烈的时代,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碰撞不断加剧。世界各国反抗殖民统治,欧洲战争引发了两次前所未见的世界大战。对冲突的体验深刻影响了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这尤其反映在艺术家和工匠制作的物品中,它们试图清晰地讲述战争或和解。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小猎犬号上的精密计时器

如今,得益于塑料和其他廉价材料的使用,人类正制造出更多的物品。同时,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一次性用品对环境和全球资源的影响,并通过制造品表达和应对这些焦虑。我们继续环绕于传达希望、忧患与独创性的物品中,这些创新和有趣的物品支撑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世界与未来紧密相连。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太阳能灯具与充电器

文物背后的故事

这些历史文物能带来欢欣、好奇和挑战,也能提出问题、解答疑惑。但最重要的是,这些文物能讲述一段时光中的故事,它们共同构成了世界的一部分历史。

“大洪水”记录板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即今日伊拉克)发展起来的早期书写系统被称为楔形文字。这是一种用切断的芦苇杆刻写在泥板上的文字,笔画呈楔子形状。成千上万的楔形文字泥板被保存下来,其中以这一块公元前七世纪的泥板最为著名。1872年当它被翻译出来时曾引起轰动,因为它与《旧约》中一则著名的故事有着密切联系。

翻译者名叫乔治·史密斯,他花费了多年的午餐时间来学习解读和钻研这些楔形文字泥板,逐渐成为了当时的楔形文字专家,并成为了大英博物馆的一名策展人。他发现泥板上的文字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人受神旨意建造了一艘船,把他的家人和“一切生灵”带到船上,在即将发生的洪水中拯救了他们。这则传说与《圣经·旧约》中诺亚方舟的故事相同。更为重要的是这块泥板早于《圣经》400年左右。

萨珊王狩猎盘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在这件工艺复杂的圆盘上,一位萨珊国王骑在一头牡鹿背上,并将一把匕首刺入了坐骑的一侧。中东地区以往的狩猎纹样都是表现统治者远距离与猛兽搏斗,因此这件圆盘上所表现的狩猎场景显得与众不同。

国王头顶王冠,因为没有鞍鞯、马镫装备,所以在给予身下坐骑致命一击时,他只能抓住鹿角。这一图像表现的是一个只身与猛兽搏斗的人,不仅仅是为了展现萨珊人对狩猎的喜爱,更象征着国王对混乱无序的征服。其中,毁坏庄稼的牡鹿代表着混乱,而杀死它的国王则代表着利民敬神的善的力量圆盘的底部还有另外一只被制服了的牡鹿,已然奄奄一息。作为神的代言人,国王成功地重建了神圣秩序。

三彩文官俑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这件陶俑的主人是刘庭训,一位唐朝的重要官员,在公元728年以72岁高龄去世。通过他的众多头衔,我们可以一窥唐朝社会的复杂性。他曾任忠武将军、河南道与淮南道校尉以及中央枢密使。

刘庭训不仅希望自己的成就能在身后被世人记住,更重要的是,他想让决定他来世命运的冥王看到他的成就。唐朝最著名的文物就是三彩陶俑。诸如此类的陶俑大量出现在公元700年左右的唐代墓葬中,其分布遍及西北地区。

印加金羊驼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在西班牙殖民者将马带去美洲大陆前,当地没有可用于骑行的动物。虽然美洲驼也不能被当做坐骑,但它们非常适应高海拔和高寒地区。因此,印加人用它们驮载货物,并利用它们为自己提供驼毛、肉和肥料。为了给印加军队沿安第斯山的疆域拓展提供保障,成千上万头美洲驼也被饲养,用于运输军需物资。美洲驼对于印加帝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制作它们的小雕像也就顺理成章了。

用于制作这件雕像的黄金是构建印加神话的关键元素,它被视为太阳的汗水,白银则被视为月亮的泪水。然而,如今,印加帝国的黄金却鲜有存世。许许多多的金银制品都被西班牙人熔成金锭、银锭运回了自己的国家,只有少许得以残存于世,向世人诉说着昔日帝国荣光。这只小美洲驼正是其中之一。

丢勒的《犀牛》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公元1515年,一头犀牛被从亚洲运到了欧洲。丢勒在纽伦堡制作这幅木刻版画的时候,应该或多或少参考了有关这头犀牛的描述,毕竟他并未见过一头真正的犀牛。制作时,他还将自己的名字缩写刻在了上面。

欧洲人在印度的殖民活动始于十六世纪初叶。葡萄牙人在印度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殖民地,而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一位名叫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的葡萄牙官员。1514年,阿尔布克尔克去向古吉拉特苏丹请求一座印度岛屿的使用权时,给苏丹带去了许多奢华的礼物以博取好感。为表示礼尚往来,苏丹也有礼物回赠,犀牛便是其中之一。

葡萄牙深知要想实现自己的帝国梦,必定离不开天主教会的支持。因此葡萄牙国王决定把这头犀牛作为礼物献给教皇。但这头庞然大物结局惨淡,可怜的它根本没能踏上意大利的土地。运载它的船途中失事,它也永远地沉入了海底。但有关它的故事一直流传着,丢勒的这幅画也成为了欧洲许多代人心中犀牛的形象。

100件文物清单

序厅

000.佘盆梅海特内棺

第一单元 开端(公元前2,000,000—前2500年)

001.奥杜威砍砸器

002.奥杜威手斧

003.冰河时代野牛岩画

004.克洛维斯矛头

005.澳洲土著居民的篮子

006.绳纹陶器

007.鸟形杵

008.公牛头纹碗

009.埃及化妆品调色板

010.喀帕苏斯女性雕像

011.玉斧

012.玉琮

第二单元 最初的城市(公元前3,000—前700年)

013.王后竖琴

014.早期文字板

015.“大洪水”记录板

016.印度文明印章

017.奥尔梅克面具

018.康侯簋

019.米诺斯礼拜者

020.半月形项圈

021.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第三单元 权力与哲学(公元前700—公元100年)

022.克罗伊斯金币

023.亚述浮雕板

024.塔哈尔卡的“沙伯提”雕像

025.琐罗亚斯德教人像

026.亚历山大银币

027.迪蒂摩斯墓碑

028.奥古斯都头像

029.阿马拉瓦蒂大佛塔雕刻

030.镈

031.索福克勒斯半身像

032.武士头盔

第四单元 仪式与信仰(公元1—800年)

033.六博俑

034.水獭形烟斗

035.仪式性球赛腰带

036.密特拉神像

037.阿拉伯铜手

038.萨珊国王狩猎盘

039.鸠摩罗笈多一世金币

040.犍陀罗佛像

041.度母像

042.约拿图像石棺

043.阿卜杜勒·马利克金币

第五单元 贸易与侵略(公元300—1100年)

044.三彩文官俑

045.龙首双耳瓶

046.后宫壁画残片

047.基尔瓦陶壶碎片

048.婆罗浮屠的佛头

049.霍克森胡椒瓶

050.加洛林象牙雕板

051.戈尔兹伯勒窖藏

052.日本铜镜

053.莫切武士形壶

054.玛雅祭坛

第六单元 变革与调整(公元900—1550年)

055.圣杰罗姆像

056.湿婆和雪山神女像

057.瓦斯特克神像

058.阿兹特克神像

059.印加金羊驼

060.双头人面界石

061.圣尤斯塔斯圣物匣

062.泰诺仪式用椅

063.日本太刀

064.刘易斯棋子

065.龙耳玉杯

066.伊费头像

067.元青花瓷盘

068.朝鲜粉青砂器

069伊兹尼克彩瓷盘

070.希伯来星盘

071.丢勒的《犀牛》

第七单元 邂逅与连结(1500—1800年)

072.环球航行纪念章

073.八里尔银币

074.柿右卫门瓷象

075.基督雕像

076.什叶派宗教游行仪仗

077.莫卧儿王子的细密画

078.宗教改革百年纪念宣传画

079.双面浮雕宝石

080.贝宁饰板:奥巴与欧洲人

081.“马尼拉”钱币

082.爪哇皮影戏偶

083.索维面具

084.毛利人铜棒

085.夏威夷编篮头盔

086.苏族儿童服饰

087.复式显微镜

第八单元 我们创造的世界(1800年至今)

088.皇家海军小猎犬号上的精密计时器

089.殖民地银行纸币

090.维多利亚早期的茶具

091.葛饰北斋漫画

092.美国大选徽章

093.俄国革命瓷盘

094.霍克尼的《两个二十三四岁的男孩》

095.阿富汗战争挂毯

096.战争盾牌

097.菲耶尔·多斯·桑托斯的《母亲》

098.信用卡

099.仿冒足球衣

100.太阳能灯具与充电器

引爆BBC收视的100件文物,来到北京再掀博物馆界狂潮!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北10展厅

票价:50元

精彩回顾:

她们是靠爱情起家的艺术圈坏女孩儿!

《月光男孩》让你想起了哪些同性恋艺术家?

三生三世 | 夜华究竟为何喜欢素素?!

[编辑、文/张婧雅][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