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道出品 |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独家导览

 七烟 2018-03-31


今年到现在为止,北京最火的展览,非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这个全球巡展莫属了。这一展览从今天(3月2号)开始,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左道在观看了预展之后,又做了大量的功课,现在将带您走进展厅,对一些重要展品进行详细解读。


在您真正走进国家博物馆展厅之前,可以看看以下的内容,希望这个个性化的导览能对您有所帮助。


在差不多一周之前,我还采访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中方策展人闫志先生,当时制作的广播新闻在下面,可以点击收听。


左道专访中方策展人闫志 来自左道 02:52



展厅位于国家博物馆三层,票价50元


英方策展人Belinda Crerar女士,大英博物馆馆长Hartwig Fischer先生


全球巡展《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源自大英博物馆和BBC在2011年合作的一个同名广播节目,后来出版了图书。大英博物馆策展人Crerar说,巡展中的展品有些与书籍里的文物不同,因为考虑到有些文物的保养需求,会定期用相同类别的文物进行替换,以保证文物的安全,虽然某件文物可能不同,但是却可以“tell the same story”(讲述同样的故事)。


应该说,这个全球巡展的基础理念在这个广播节目初创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核心思路就是“人类通过创造物品,记录自身对于世界认识的深入过程,这些物品承载了人类在战争、贸易、宗教融合过程中的痕迹。人类历史各个阶段所有存在过的文明和社会形态,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之间有着持续且有效的影响,全球一体化的尝试在古代世界就已经开始了。”


国博选择的展厅面积并不大,中方策展人闫志说,用工业时代气息的色彩基调和材料,能够表达中方策展的思路和态度,因为工业时代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就是各个环节紧密配合,形成成品,这与展览要表现的“全球一体化”趋势如出一辙。展厅里的灯光比较昏暗,观众可以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展品和文字说明上,有些位置明显的展品可以引导观众的行进路线。展览按照时间顺序,从上古时代的200万年前开始,一直到现代,分为八个篇章,各有主题。


左道强烈建议您,要仔细阅读包括安放在序厅的展览卷首语在内的所有文字,这些文字可以帮助您在短时间内理清楚展览的线索,以及展品背后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大英博物馆有800万件藏品,为什么是这100件被放在了展厅里。还有,其中20件展品还配备了语音导览,用微信扫码就可以收听。


闲话少叙,咱们开始看展。左道将会结合一些资料,交代重点展品的细节和背景,也许还会讲一些故事。





序厅




000号展品 古埃及女贵族佘盆梅海特内棺 公元前600年 埃及




这件盛殓女贵族木乃伊的棺木,独享一个巨大的展柜,放置在序厅偏左的位置,棺木的盖子是揭开的,可以清晰看到里面绘制的天空女神努特的画像以及众多古埃及文字。


公元前600年左右是古埃及的第26王朝,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期,同时期世界其他文明已经得到快速发展,新巴比伦、米底、迦太基、吕底亚都处于发展时期。这件藏品之所以被选中,作为观众能看见的第一件展品,是因为棺木的材料构成体现了各个文明之间的联系。棺木的木材来自黎巴嫩,黄金来自努比亚、青金石来自阿富汗、沥青来自两河流域,棺木上绘制的神明形象,与两河流域的神明系统有极大相似性。


关于古埃及的死亡文化,我们在图坦卡蒙的神秘诅咒故事以及电影《木乃伊》中会看到大量细节,电影中的大英博物馆馆长甚至被古埃及祭司伊莫顿的咒语控制,用招魂术让众多博物馆中的木乃伊复活。现代的考古工作者用CT扫描了佘盆梅海特棺木内的木乃伊,在木乃伊的头部发现了一个刀片,他们认为这是古埃及进行尸体防腐处理的工具,在电影里我们能看到,古埃及会把尸体的五脏和大脑取出,放在不同的容器里,而取出大脑的方法,是把烧红的铁条从鼻孔伸进去搅动,再把凝固的大脑从鼻孔中拉出来。




棺木上的图案绘制了阴间和重生之神奥西里斯,也绘制了为棺木主人心脏称重的场景,据说这是在衡量她生前是否善良。不过有意思的是,尽管棺木的铭文上显示主人是女贵族佘盆梅海特,但现代科学鉴定显示,里面的木乃伊却是一个男性。联想起电影里的情节,让人不寒而栗。伊莫顿祭司,这不是你的阿克苏娜姆,别闹了好吗?





第一单元 开端(公元前200万年-前2500年)




001号展品 奥杜威砍砸器 距今180万-200万年前 发现于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





这一件是大英博物馆最古老的藏品,公元前180万年-200万年,约相当于中国的旧石器时代,末次冰河时代即将结束,人类开始了大规模的农耕和狩猎,这件石质的工具可以让猎人轻松砸开动物的坚硬骨头,吸取到里面营养丰富的骨髓,这对早期人类的智力发育很有好处。


跟这件石器一起出土的还有一件人类物种化石遗存,这些都证明了人类的起源在非洲。




002号展品 奥杜威手斧 公元前120万年-140万年 发现于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




是的,这是一把斧头。因为它的底部厚重,顶端尖锐,据考证,那时的人类已经能够用媲美今天网络游戏微操的手感,精细地把坚硬的石头一点一点磨尖,形成能够完成切割和砍剁的形状。




003号展品 冰河时代野牛岩画 14000年前-13000年前 出土于法国蒙塔斯特里克




冰河时代的艺术家来了!这幅绘制在石灰岩上的写实主义作品,印证了中国的古话,“仓廪足而知礼节”,还有一句话,饱暖思什么来着......古代的人类在满足了温饱之后,开始思考形而上的东西了,把存储在大脑中的东西通过有意识的创作,变成了艺术品,这头野牛身形遒劲,张力十足。




004号展品 克洛维斯矛头 距今14000年-13000年 发现于美国亚利桑那州




这件矛头是人类在北美洲成功定居的证据之一。矛作为古代人类居家旅行、战争狩猎、杀人灭口的必备物品,造型上力求尖锐,轻便,这件矛头虽然造型上很像一个茧蛹子,但训练有素的猎人和士兵可以用它瞬间刺入猎物或是敌人的喉咙。




005号展品 澳洲土著居民的篮子 公元1900-1939年 来自澳大利亚北领地




你没有看错,这个篮子是现代物品,也就是说,现在的澳大利亚土著还在用着这种篮子。这就是这个全球巡展的有趣之处,不会完全选择古代的出土文物,它选择的是能记录历史,体现传承,蕴含智慧的物品,在后面的展品中您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展品。


这个篮子是实用之物,用露兜树纤维和瓶树树皮纤维编织而成,虽然是在20世纪制作的,但它的制作方法,也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传承自远古的澳洲先民,而记载同样形制篮子的岩画作品,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2万年前。




006号展品 绳纹陶器 来自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日本




绳纹时代是日本石器时代的后期,始于前12000年,在前300年结束,日本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国际学术界认为,世界上最早的陶器出现在日本,这也是这件藏品被选入展览的原因。之所以叫“绳纹时代”,与这一时期日本先民制作的器具有关,陶器上大多有绳索样式的图案。据说,这些陶器让蒸、煮、炖等烹饪方式成为可能,这大大拓展了人类的食谱,贝类、肉类、坚果、蔬菜都可以作为食材。


资料显示,日本由于近海,水产资源非常丰富,所以,日本的农耕时代来得相对晚一些。这也不难理解,高粱米饭、棒碴粥和金枪鱼片、大螃蟹同时摆在你面前,你吃哪个?




009号展品 埃及化妆品调色板 公元前4000-前3600年 埃及




这一套展品是用来研磨用作化妆品的矿物质的,作用与臼差不多,研磨之后就可以调色,然后抹在脸上。古埃及的审美观比较奇特,使用非常浓重的眼线,看了这套工具,我们大概可以猜想到埃及艳后为什么会这么艳...


调色板的形状大多是动物造型,而动物的种类基本都是尼罗河流域比较常见的。还有,这些调色板也经常被作为随葬品使用,可见古埃及的人们跟中国汉代有着相同的生死观,事死如事生,用电影《木乃伊》里的话来说,Death,it’s just the beginning!




012号展品 玉琮 约公元前2500年 中国良渚时期




类似的玉琮在中国良渚时代的墓葬中被大量发现,一般认为那时的人们相信玉器具有让尸体保持新鲜的功能,玉琮则差不多是用于某种仪式的礼器。从这件玉琮可以看到上面有明显的对称性雕刻,工艺比较繁复,角部有兽面纹。这种工艺也表明,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存在专门雕琢玉器的匠人,而且手艺相当精湛。




第二单元 最初的城市(公元前3000年-前700年)





013号展品 王后竖琴 公元前2500年左右 来自伊拉克乌尔城址




世界上第一批成规模的城市大概出现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大多有3-4常住人口的规模,比较早的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就是今天的伊拉克,其中苏美尔人的乌尔城是比较大的一个,这座竖琴就出土于乌尔城址的某座王陵。


竖琴上能看到羚羊、狮头鹰、猎豹、狮子等动物,以及人类的形象。竖琴前端的黄金公牛头在出土的时候损坏了,考古学家用倒模的方式进行了修复。竖琴上的青金石可能来自阿富汗、黄金可能来自伊朗或埃及,贝壳可能来自波斯湾。这种古老的弹拨弦乐器,调弦的位置在上方,通过旋转并固定弦纽来确定音高。




015号展品 “大洪水”记录版 公元前700-前600年 伊拉克库雍基克




哇,这个厉害了!这块黏土材质的记录版上有一些复杂的楔形文字,经过19世纪考古学家的研究和破译,发现上面记载的故事来自人类文学史上的著名史诗《吉尔伽美什》,它讲述了在一场大洪水来临之际,一个男子受到神的启示,要打造一条大船,拯救家人、族人和生灵。


你一定想起了诺亚方舟的故事,是的,它们极其相似,但是这块泥板的时间要比《圣经》诞生还早400年左右。




017号展品 奥尔梅克面具 前900-前400年 墨西哥




看到这个表情诡异的人脸面具,你大概已经能猜到它来自墨西哥。对不起,儿时看过的日本漫画《乔乔奇妙冒险》给我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


这个面具其实只有拳头大小,很明显无法戴在脸上,更不可能从面具里伸出奇怪的牙齿勾出面庞,吸血之后让宿主产生神奇的能力,但是也要接受无情的诅咒…资料显示,这个面具很可能是某件饰品的一部分,制作者是奥尔梅克人,他们建造了中美洲最初的城市,并且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字。


有意思的是,奥尔梅克人也会建造金字塔,也会把逝者制作成为木乃伊,这与古埃及产生了某种神秘的联系。




018号展品 沫司徒疑簋 前1100-前1000年 出土自中国河南




这件“沫司徒疑簋”又被称为“康侯簋”,1931年出土于中国河南省浚县辛村卫国墓地,1977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这件来自中国的青铜器在商周时期祭祀时使用的食器,也是展示天子威仪的重要礼仪用品。


“康侯簋”器高24cm,口径41cm,器底铸铭文4行24字。铭文可以证明,文王之子、康氏得姓始祖康叔封是武王克殷后大分封时先封在康城,成王平定“三监之乱”后又徙封卫国的。康侯簋既是弥足珍贵的青铜重器,也是证明海内康氏以封国得姓的难得一见的实物资料。




019号展品 米诺斯礼拜者 前1700年-前1450年 克里特地区




看到这尊雕像的第一反应,是很想给他系上一条红领巾......


克里特文明是爱琴海地区的古代文明,属于迈锡尼文明之前的青铜文明,约是公元前2850年到前1450年,发展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岛,“米诺斯”这个名字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克里特国王米诺斯。这尊雕像创作于米诺斯文明繁荣期的中间阶段,类似的礼拜者雕像经常会出现在神殿当中。


有意思的是,虽然材质是青铜,米诺斯文明也经常会使用青铜,但是,克里特地区却不出产青铜,他们制造青铜的原料都靠进口,铜来自塞浦路斯,锡则来自土耳其或阿富汗,从这件展品中可以看出,远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东方和西方就已经有了频繁的交流和贸易。




第三单元 权力与哲学 (公元前700年-公元100年)





023号展品 亚述浮雕板 前700年-前695年 伊拉克库雍基克




这件浮雕板的年代大约相当于中国的东周初期,周平王迁都洛阳,东周开始。亚述(Assyria)则是古代西亚奴隶制国家,位于底格里斯河中游,公元前3000年左右,属于闪米特族的亚述人在此建立亚述尔城后逐渐形成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城邦。亚述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历史上活动时间约有一千多年,大致可分为早期亚述、中期亚述和亚述帝国三个时期。亚述帝国是其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称雄的时间从公元前8世纪中叶到公元前612年,雄踞亚洲一个多世纪,首都尼尼微成为世界性大都市。这件浮雕就来自于尼尼微宫殿的一处装饰。


这件浮雕上的形象是两位帝国士兵,弓箭手背着箭壶,挎着弓,而步兵则手持长矛和盾牌,两个兵种都佩戴着短剑。让我感到奇怪的是,这个阵容的站位很诡异,为什么远程部队要站在肉盾的前方?




027号展品 迪蒂摩斯墓碑 公元前100-公元100年 埃及




这个时期是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时期,相当于中国的西汉末年,希腊语成为了埃及的官方语言。这个石灰石材质的墓碑吸引我的是上面镌刻的三种文字,墓碑的主人是一位名叫迪蒂摩斯的27岁男子,墓碑上有希腊语、圣书体象形文字以及埃及老百姓使用的世俗体文字,可见当时埃及社会的多样性。




031号展品 索福克勒斯半身像 公元150年 意大利拉齐奥




索福克勒斯是古希腊悲剧作家,那个时代的罗马人喜欢从希腊悲剧里吸取灵感和对于社会的认识方式,这件雕像是古罗马的艺术家按照希腊雕像复制的。




第四单元 仪式与信仰 (公元1年-800年)




033号展品 六博俑 公元1-200年 中国




这件陶俑来自中国东汉时期,正如前文所述,中国汉代对于死亡极其重视,许多反应世俗生活的器具在主人死后都会被放进墓葬,有些是原件,有些则是微缩的复制品,这一点,在去年首都博物馆展出的“江西海昏侯出土文物展”中可以看得很清楚。这尊陶俑也是在东汉墓葬中发现的。


这件展品中的两个陶俑在玩一种叫做“六博”的游戏,这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掷采行棋的博戏类游戏,因使用六根“博箸”所以称为六博,以吃子为胜。其中的古玩法“大博”,是与象棋一样要杀掉特定棋子为获胜,是很早期的兵种棋戏,学界认为象棋类游戏可能从六博演变而来。那这个游戏具体怎么玩呢?鲍宏《博经》里有具体记载,“用十二棋,六棋白,六棋黑,所掷头,谓之琼。每人六棋,局分十二道,中间横一空间为水,放鱼两枚。博时先掷采,后行棋。棋到水处则食鱼,食一鱼得二筹。”




036号展品 密特拉神像 公元100-200年 意大利罗马




这件大理石雕像刻画的是源自波斯宗教的太阳神“密特拉”,这种宗教曾经在罗马帝国颇为盛行,但是后来衰落了,关于它全盛时期的记载目前遗留不多,这一件雕像很幸运地留到了今天。


这件雕像中的密特拉正在杀死一头公牛,而在他脚下则是匍匐的狗和蛇,在舔舐公牛的鲜血。



037号展品 阿拉伯青铜手 公元100-300年 也门




关于这件展品,具体的介绍不太方便用文字体现,大家看图吧。





第五单元 贸易与侵略 (公元300年-1100年)




这一单元一上来就是两件来自中国的物品,展示了丝绸之路的繁盛,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融和影响。



044号展品 三彩文官俑 公元730年 出土自中国河南




这件三彩文官俑必然是出土自唐代陵墓,墓的主人叫刘庭训,曾经是唐朝将军和皇帝的私人顾问。730年是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就是在这一年,李白写出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045号展品 龙首双耳瓶 公元600-700年 中国




依然是来自中国唐代的物品,这个双耳瓶是丝路贸易极度繁盛的缩影。




049号展品 霍克森胡椒瓶 公元350-400年 发现于英格兰霍克森




这件精致的物品曾经被用来装胡椒,在那个时代的英格兰,胡椒并非调味品,而是一种珍贵的香料,因此要用如此精致的瓶子来盛放。


这些胡椒来自遥远的东方,可能是印度,贸易到了英格兰之后,价格非常昂贵,是身份的象征。有多贵呢?当时一磅胡椒的价格相当于一名士兵两个星期的薪水。




054号展品 玛雅祭坛 约公元763年-822年 洪都拉斯




玛雅文明是延续时间最长的中美洲文明之一,具有复杂的文字、历法和信仰体系,这件浮雕的正面图案是玛雅文明中的冥界之神。不多说了,看着它,感受一下玛雅的神秘吧。


什么?你想起了游戏《祖玛》?好吧。





第六单元 变革与调整 (公元900年-1550年)





056号展品 湿婆和雪山神女像 公元900-1000年 印度




印度教里,湿婆神是创造与毁灭之神,是三大主神之一,这尊玄武岩材质的雕像同时刻画了湿婆神的配偶雪山神女,而在他们脚下则是各自的坐骑,湿婆神是神牛南迪,雪山神女则是一头狮子。




058号展品 阿兹特克神像 公元1400-1521年 墨西哥




玛雅文明之后,阿兹特克文明来了。这尊神像用安山岩雕刻,名叫“希瓦泰堤奥”,是一个女性幽灵,死于难产。在阿兹特克这个中美洲文明里,死于分娩的女性拥有无上的光荣,被视作英雄,等同于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士。


但是,阿兹特克人同时相信,这个名叫“希瓦泰堤奥”的幽灵是邪恶的,因为分娩而死所以心存怨念,经常会偷窃其他人的婴儿,作为自己没能成为母亲的一种报复。


可是,这个神像明明很萌的样子么。




059号展品 印加金羊驼 公元1400-1550年 秘鲁




印加文明来了。印加文明是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印加”是最高统治者的尊号,意为“太阳之子”。15世纪开始势力强盛,极盛时期的疆界以今秘鲁和玻利维亚为中心,北抵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南达智利中部和阿根廷北部,首都在秘鲁南部的库斯科。16世纪初由于内乱日趋衰落,1532年被西班牙殖民者灭亡。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件展品,用黄金打造的羊驼,虽然体型不大,但是造型相当精美。在西班牙殖民者把马这种生物带进美洲之前,当地没有可以骑乘的动物,只有羊驼,可是它的体型并不适合骑,印加人一般用羊驼拉货物,因为这种生物非常适应高寒和高海拔的环境。印加人出于对羊驼的深厚感情,经常用黄金和白银来铸造羊驼雕像,印加人认为,黄金是“太阳的汗水”,而白银则是“月亮的眼泪”。可是,当年印加文明留下的很多金银雕像都被西班牙人熔掉,运回了自己的国家,这只小羊驼是为数不多幸存下来的。


如果印加人知道他们喜欢的羊驼宝宝在如今的中国还有一个别名,他们一定会崩溃的。




064号展品 刘易斯岛象棋子 距今1000年左右 苏格兰刘易斯岛




这套国际象棋棋子是用海象牙雕刻的,是在苏格兰刘易斯岛发现的78枚棋子的一部分,来京展出的是其中6枚,海象牙材质对温湿度极为敏感,要求湿度在45%,上下不能超过2%,因此这次国博特意从德国定做了一个展柜。


棋盘上,国王坐在宝座上手握宝剑,王后托腮沉思,表情萌萌哒,士兵仅仅是一小块直立的牙板,代表了被强征充军的农民。





第七单元 邂逅与连结 (公元1500年-1800年)




072号展品 环球航行纪念章 1589年 英国




弗朗西斯-德雷克这个名字对于游戏爱好者来说一定不陌生,他是第二位完成了全球航行的航海家,《神秘海域》系列游戏讲述了关于他和他的家族在全世界寻宝和航行的故事。


这两枚纪念章记录了drake船长在全球的航线和足迹,铸造银币的材料则可能是他从秘鲁和巴拿马海岸抢夺而来的10吨白银。





第八单元 我们创造的世界 (1800年至今)




这一单元的物品都是近现代制造的,其中有皇家海军小猎犬号上的计时器,日本的北斋漫画,美国大选徽章,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茶具,霍克尼的版画,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战争盾牌等等,展示了现代人如何通过制造物品去记录和书写历史,以及通过这样的行为,与遥远的200万年发生奇妙的连结。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展品是一件英超球星德罗巴的仿冒球衣。


099号展品 仿冒足球衣 当代




这件球衣上的名字是德罗巴,出生在科特迪瓦,在法国长大,在英超成名,切尔西的老板是俄罗斯人,韩国的某家企业是最大的赞助商,这件球衣的品牌是德国的阿迪达斯,是在印度尼西亚生产,被销售到了秘鲁。


一件盗版球衣,却勾画出了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地图。大英博物馆布展的思路让人心生敬意。





好了,最后要展示的是,这次全球巡展北京站的第101件展品。


101号展品 木槌和签字笔 当代





按照惯例,展览每到一地将会有当地的布展方提供一件展品,体现当地的理念和文化。国家博物馆选择的是,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时候,现场所用的签字笔和木槌,对于显示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价值,这件展品可谓非常合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