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技巧|苏唐诗:《移轴拍摄古建筑》

 紫水晶wang 2017-03-06









移轴拍摄古建筑


(苏唐诗)



  移轴镜头是可以实现偏移与倾角功能的特殊镜头,在建筑摄影、风光摄影,以及广告摄影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非凡的表现,是拍摄这些题材的专业利器。其作用主要是用来修正以普通广角镜拍照时所产生出的透视变形,以及调整焦平面,改变清晰点。下面,笔者就结合近几年拍摄古建筑的具体实践浅谈一下移轴镜头在古建筑摄影中的运用。

 




1、做到横平竖直

  与一般建筑摄影一样,在拍摄古建筑时,首要关注点应放在“横平竖直”上。而由于建筑物的高度一般都比拍摄者高,拍摄者想要拍摄建筑物的全貌,就需要倾斜相机进行拍摄,于是拍出的照片就会出现“下大上小”的汇聚效果。镜头本身是没有变形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便是透视问题,使用移轴镜头正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做到横平竖直最直接的、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可以先把相机水平放置,对准被摄古建筑,然后转动镜头至镜头可沿垂直角度“Shift”移动,然后平移镜头至可以拍摄建筑物即可做到横平竖直。

 

图1:《紫禁城》 苏唐诗 摄 

相机:佳能5D Mark IV,镜头:EF 17-40mm f/4L USM,ISO-100,光圈:F/5.6,速度:1/125秒。


  这是一张使用普通广角镜头,通过故宫午门门洞拍摄太和门拍出的效果,因为从下向上拍摄,必须倾斜相机机身。所以拍摄出的建筑物产生了明显的变形。下面这幅图就是采用移轴镜头,同样焦距为17mm,移轴镜头拍摄出的效果工工整整,有效地实现了横平竖直。

 

图2:《紫禁城》 苏唐诗摄(使用移轴拍摄出的效果)

佳能5D Mark IV相机,镜头:TS-E17mm f/4L,ISO-100,光圈:F/5.6,速度:1/125秒。

 

图3:《古宅沧桑》 苏唐诗摄(使用移轴镜头拍摄出的古建筑摄影作品)

相机:佳能5D Mark Ⅱ,镜头:TS-E 17mm f/4L,ISO-100,光圈:F/5.0,速度:1/80秒。


图4:《气象》 苏唐诗摄(使用移轴镜头拍摄出的古建筑摄影作品)

相机:佳能5D Mark Ⅱ,镜头:TS-E17mm f/4L,ISO-400,光圈:F/4.0,速度:1/40秒。


  其他实现横平竖直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相机水平,后期裁切。即:把相机水平放置,不偏不倚,使用广角镜头,先横平竖直地拍下被摄古建筑,然后后期时再进行二次构图,把多余部分切除;二是相机倾斜,后期校正。即:倾斜相机,先把被摄古建筑拍全,然后再利用Photoshop软件的“滤镜—镜头校正”功能去解决“横平竖直”问题。这两种方法均可实现“横平竖直”,但最大的缺陷则是画面品质大大下降。下面这幅图片《风雨广济桥》就是使用普通广角拍摄的,建筑可以看出明显畸变,我们通过后期可以实现“横平竖直”的效果,但画面的信息量大大减少,其画质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后期校正实例:



(校正前)


(校正后)

图5、6:《风雨广济桥》 苏唐诗摄(使用普通广角镜头拍摄,然后通过Photoshop“滤镜-镜头校正”校正前后对比。)

相机:佳能EOS 5D Mark Ⅱ,镜头:EF 17-40mm f/4L USM,ISO-100,光圈:F/5.6,速度:1/60秒。




2、调整透视关系

  调整透视关系是移轴镜头最基本的功能。当我们拍摄一座古建筑,而其主体与陪体、前景与背景等诸元素在画面的位置不太合乎构图需要时,我们就可以通过使用移轴镜头适度调整透视关系的办法来加以解决。下面是我使用移轴镜头透过窗子拍摄的颐和园佛香阁,我是想实现一窗一景的效果,移轴镜头在没有使用“Shift”偏移之前,上面的窗子不完整,下面却露出了地面,感觉画面看上去有些不够舒服。通过“Shift”偏移之后,佛香阁在窗子里处于同样位置,而窗子与远方景物透视关系发生变化,从而使窗子完整了,让人看上去就舒服起来。


使用移轴前后对比实例:


(移轴前)


(移轴后)

图7、8:《窗外山色》 苏唐诗摄(移轴镜头拍摄,使用“Shift”偏移前后对比)

相机:佳能5D Mark IV,镜头:TS-E17mm f/4L,ISO-100,光圈:F/6.3,速度:1/80秒。

 

图9:《亭外》 苏唐诗摄(使用移轴镜头拍摄出的古建筑摄影作品)

相机:佳能5D Mark Ⅱ,镜头:TS-E17mm f/4L,ISO-100,光圈:F/9.0,速度:1/160秒。




3拍出超广效果

  移轴镜头的“Shift”功能实质就是用更广镜头的大像场进行剪切。它之所以可以实现惊人的偏移和倾斜,是因为它具有一个超大的实际像场。我们可以使相机不动,而使用移轴镜头的“Shift”功能,通过镜头多方位偏移,拍摄出多张图片,然后采取多图拼接的办法,把其实际像场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拍出超广的效果。拿一颗17mm移轴镜头来说,拼接后可以轻松得到一幅等效于12mm超广角镜头的作品。特别在被摄体较近,又特别高大,单次拍摄无法涵盖完全的情况下,使用此办法更加必要。下面是我使用移轴镜头的“Shift”偏移功能拍摄出的9张图拼接和用12mm超广镜头拍摄的《佛香阁》,实现的广角效果基本相近,甚至比12mm超广角镜头拍摄出的范围还要广。


使用17mm移轴镜头与使用12mm超广镜头对比:

 

图10:《佛香阁》 苏唐诗摄(移轴镜头拍摄,使用“Shift”偏移后9张图拼接而成)

相机:佳能5D Mark IV,镜头:TS-E 17mm f/4L,ISO-100,光圈:F/6.3,速度:1/80秒。

 

图11:《佛香阁》 苏唐诗摄(超广角镜头拍摄)

相机:佳能6D,镜头:适马12-24mmf/4.5-5.6 EX DG HSM,ISO-250,光圈:F/13.0,速度:1/80秒。




4、实现斜面清晰

  移轴镜头不仅仅可以通过移动来获得更大的像场,也可以通过倾斜镜头来强行改变镜头的焦平面,从而获得特殊的拍摄效果,可以使得同在一个斜平面的主体与陪体、前景与背景全部清晰。这一点是所有普通镜头和摄影后期所无法做到的,普通镜头只能使垂直于镜头中轴的平面聚焦,而不能与倾斜镜头一样,景深范围被镜头整个斜了过来,无论远近都会有清晰的区域。在古建筑摄影中,我们想表现主体建筑,又想使用前景烘托气氛时,使用此功能就尤为重要。

 

图12:《心台》 苏唐诗摄(使用移轴镜头拍摄出的古建筑摄影作品,远方的晒佛台与近距离石头上雕刻的藏文同在一个斜平面上,采用“Tilt”倾斜镜头的办法,使二者都非常清晰。)

相机:佳能5D Mark IV,镜头:TS-E 17mm f/4L,ISO-100,光圈:F/5.6,速度:1/160秒。

 

图13:《彝塔风云》 苏唐诗摄(使用移轴镜头拍摄出的古建筑摄影作品,远方的古塔与近距离彝族图腾同在一个斜平面上,采用“Tilt”倾斜镜头的办法,使二者都非常清晰。)

相机:佳能5D Mark Ⅱ,镜头:TS-E 17mm f/4L,ISO-100,光圈:F/8.0,速度:1/800秒。


  移轴镜头是一种相对专业的器材,它能给你带来更多控制画面的感受。但同时,想完全驾驭这种镜头也有一定的难度,在此,笔者再向大家推荐三点具体实用方法:一是因为移轴镜头的光圈、快门和对焦都需要手动完成,因此,建议使用时相机设置为手动模式;二是一定要先测光,后移轴;三是最好使用三角架、水平仪等辅助器材,以使相机和镜头精准地水平对准建筑物。



关于作者:苏唐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