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的都城制度是极具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特征的“五京制”,即以上京为中心,中京、东京、南京、西京为陪都的统治网络。如今这几个都城虽历经沧桑,名称、地点也都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大都还多多少少留有辽国有迹可循的足迹,依着这些足迹走下去,可以看到辽国虽然已经远去但还依稀可辨的背影。在这组主题遗迹追踪中,我们将同大家一起探寻辽五京的前世今生,先从辽上京开始。 辽上京,即今天内蒙古巴林左旗,这里是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龙兴之地,是五京中最早建立的都城,也是如今辽的文化遗迹留存最多的地方。契丹建国前,上京之地史称西楼,当时这里没有城池,仅有龙眉宫和明王楼。耶律阿保机在他建国称帝后的第三年,派汉臣康默记和韩延徽在这里营建皇都,不到一年时间即初具规模。辽太祖耶律德光继位后,对皇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增建,至公元938年,城郭宫室之制,已经完备,辽太宗遂改“皇都”为“上京”,并置临湟府,从此该城兴盛了200多年,金灭辽之后,开始走向衰落,及至到了元朝,尤其是1225年之后,逐步废弃,数百年一直湮没无闻。 如今在巴林左旗,和辽国有关的建筑遗存主要有辽上京皇城墙遗址、上京南北塔、辽祖州、辽祖陵,真寂寺辽代石窟等。 1.辽上京皇城墙遗址。辽上京遗址位于今天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分皇城和汉城两部分,汉城在南,皇城在北,中间仅一墙相隔,也就是说,皇城的南墙即汉城的北墙,目前城墙遗迹犹存。 2.辽上京南塔位于今辽上京遗址南7公里的土龙山上,故称南塔。建于辽代初期,现塔高25.5米。塔身原有浮雕84件,多已剥落,至1991年仅存21件,现存放辽上京博物馆里。 3.辽上京北塔。因建在辽上京遗址以北两公里的一座山头上,故称北塔。距辽上京南塔约12公里,塔高15米。 4.辽祖州遗址。位于今天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西南20公里的石房子林场境内,当地俗称“石房子”古城。辽祖州是阿保机家族的世居之地,阿保机死后葬于祖州的一座山中,并设立了奉陵邑守卫。金灭辽后,辽祖州被付之一炬,至今土层中依旧可以看到火烧的痕迹。 辽祖陵石房子,由7块巨型花岗岩石板砌成,东西长7米,南北宽5.3米,高3.6米。 5.萧太后点将台位于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哈巴其拉嘎查北三公里处。所谓点将台,实际是一巨大孤石。孤石高约30米,周长50米,平地拔起,无依无靠,四周是缓坡草地,孤石显得突兀孤傲,伟岸凝重。因孤石平平稳稳地坐落在草原上,有如当地牧民家中的炕桌,故有“石桌子”之俗称。(注:这里说的萧太后,指的是辽朝第五代皇帝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姓萧名绰,小字燕燕。) 6.辽庆陵白塔。位于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辽灭亡后,辽庆陵所在的奉陵邑即行废弃,这座白塔式仅存的地面建筑,是最著名的一座辽塔。 7.辽真寂之寺石窟。位于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二十公里的群山之中,里面有保存完整的四座辽代石窟。石窟就凿于照片中的这座山中,山巅的这块石头,正面看像桃核,故名桃石山,但如果从侧面看,它则像一只雏鸡,这座山看起来又像一头卧狮。 注:本文文字及图片皆选自《休闲读品·天下》(第三辑)中的《辽国的五京》 版权所有,禁止盗用所有图片。转载请联系我们 杂志社微信公众平台:xiuxiandupinT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