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宾虹《沪南峦翠图》

 逸心茶舍 2017-03-07



黄宾虹《沪南峦翠图》

黄宾虹 沪南峦翠图 北京观唐皕榷2017春拍 估价80万元



作品鉴赏

谈论黄宾虹,必谈笔墨。傅雷说“笔墨之于画,譬诸细胞之于生物。无笔墨,即无画。”在黄宾虹眼中,国画精神全关笔墨,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元素和技术关键。也有评论者称黄宾虹的笔墨特色为“黑宾虹”,但黄宾虹的笔墨怎一个“黑”字了得。黄宾虹能将墨分七色,“浓、淡、破、积、泼、焦、宿”,用他的“平、圆、留、重、变”五种笔法,简单的点画层层叠加,加到浑厚华滋。潘天寿说他“一张画能画七八遍十数遍,结果使画面葱葱郁郁,气象蓬勃,丰富至极而不失于空灵”;李可染说“黄宾虹老师的画,远看什么都有,近看什么都找不到”。
如果谈论笔墨还让你觉得抽象,那么一定不要错过从海外借展的《繁简稿对应册》,它们生动而直观地演绎出黄宾虹的作画步骤,从笔线勾勒到皴擦点染,从“骨肉分离到形象饱满”,达到“笔与墨会,是为氤氲”的境界,这个过程称得上奇妙。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黄宾虹属于大器晚成的,这一切缘于傅雷的慧眼识珠,两人几十年的交往成为艺术史上的佳话。黄宾虹一生阅历丰富,著作等身,他做过美术编辑,当过教授,鉴定文物,还经营古董店,开荒种地,但他矢志不渝的却是绘画。遇到傅雷之前,七十多岁的黄宾虹依然埋头创作,默默无闻。正是由于傅雷的大力推崇,黄宾虹方为世人所识。傅雷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宾虹则是广收博取,不宗一家一派,浸淫唐宋,集历代各家之精华之大成,而构成自己面目。他的概括与综合的智力极强。所以他一生的面目也最多,而成功也最晚。六十左右的作品尚未成熟,直至七十、八十、九十,方始登峰造极。我认为在综合前人方面,石涛以后,宾翁一人而已。”
这是傅雷给予黄宾虹“傅雷”式的最高评价,这是因为傅雷深深懂得黄宾虹的好。
我们在观看黄宾虹作品时,会感觉到他的构图几乎没有“小清新模式”,也没有夺人眼球、对比强烈的绘画语言,山山水水,自然流淌,生生不息。初看,平平淡淡,但越看越有味儿,引人入胜。他说“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人巧夺天工,剪裁青出蓝。”他的“林泉之心”“山水之乐”都融会在千锤百炼的笔墨之中。
黄宾虹山水画中反映出他深厚的书法功力,一幅画千笔万笔,看似横七竖八,没有头绪,实际上笔笔脉络相通,没有一笔虚设。骨线虽少,但每一笔都熔秦铸汉,力可扛鼎。辅线错综复杂,相互关联,在画面中形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色,令人百看不厌,乐在其中。观看这个展览,有如走入迷宫,人们要去寻找自己的答案,但是首先要愿意走进传统文化这片茂密的森林探宝。
黄宾虹自己曾慨叹“曲高和寡”,说“我的画,三十年后,或许为人所知”。黄宾虹已离开我们六十年,今天他的名字广为人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读懂他的“好”。
读懂是我们的努力,传承是我们的方向,也许,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纪念。(光明日报记者 张玉梅)

作品资料

作者 黄宾虹  
尺寸 80×28.5cm
估价 RMB  500,000-800,000
成交价 流拍
专场 中国近现代书画
拍卖时间 2017-01-11
拍卖公司 北京观唐皕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7迎春艺术品拍卖会
著录:《水墨风华》P39,文物出版社,2015年。
款识:米元章沪南峦翠图,钱松壶称其师法之深矣。宾虹。
钤印:黄宾虹(朱白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