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忍 | 从“丑汉埋鹿”说起

  清泉 2017-03-07


每一个文艺的人都在这里

读书写作观察思考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谁是丑汉?是唐朝小吏裴宽。虽然丑,但品德很好。有一天,别人送给他一块鹿肉,转身就跑了,裴宽不知道是谁送的。虽无人知晓,但他不能欺骗自己,就把鹿肉埋起来。这事被刺史韦诜知道了,就把女儿许配给他。

人们觉得很奇怪,因为韦诜之女长得花容月貌,又处于待嫁年龄,许多人为了巴结韦诜,选择俊郎才士来提亲,可韦诜都没有答应,偏偏选中丑汉裴宽。韦诜说:“父母疼爱女儿,就应该给她找个品德端正的夫君,怎么能以貌取人呢?”韦诜诚恳的一席话,解开了人们的疑虑。

丑汉靠什么娶得靓妻?不是靠他的外表,而是因为他内在的德行。早就二千多年前,就有学者提出“慎独、慎微”的说法,要求个人尤其是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哪怕一点小事,也要自觉地、严格地按道德准则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丑汉裴宽埋鹿,看起来是件小事,但标志着他的品德修养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而韦诜正是看中并敬佩裴宽这一美德,所以才把心爱的女儿嫁给他,后来裴宽之所以一生始终清廉,也正是源于他的良好品德。

“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一个人好的品德从哪里来呢?必须有忍性、有度量,道德才能高尚。鹿肉好吃,谁不想呢?可是裴宽却忍受住了,就有了良好的品德。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娄师德,他和他弟都在朝廷做官,每当讨论德行与操守的时候,德问弟:“如何避免人们的嫉妒?”弟答:“即使有人唾沫至脸上,我只是擦掉而已。”娄师德说:“此所以为吾忧也,人家唾在你脸上,是恼怒你。你去擦拭它,是忤逆了他的心意,会更加重了他的怒气。不拭自干,当笑而受之。”这就是“唾面自干”典故的由来。

又据《史记》记载,有一个人叫直不疑,与别人同住,有告归者,误将同舍郎的金子拿走了。同舍郎怀疑直不疑把金子偷走了,直不疑表示认错,从兜里掏出金子如数给他。后告归者至,将同舍郎丢失的金子归还,同舍郎很惭愧,感觉误会了直不疑。因此,大家都称直不疑是忠厚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别人误会了自己的时候,不能以误攻误,亦不可以恶侵恶,而是以宽容与忍让之心对待,表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

如今在生活中,被别人误会的事也屡见不鲜,比如,被上司误会偷懒耍滑,被恋人误会不守承诺,被朋友误会不真诚……因此,对别人的误会,就是应当好好向古人直不疑学习,不必辩解,而是首先承认,在真相大白之后,自然会得到充分信任。被他人误解而不恼怒,其高尚的品德、纯洁的操守、坦荡的胸怀,一直是为人亲近、处世融洽、从政为善的准则。

有智者说,忍是品德操行之基础,是修身立命之根本,是智勇双全之前提。去躁制怒、与人为善、得颐天年,必须得忍让。小忍则小成,大忍则大成,不忍则一无事成、亦或祸患无穷。孔子曾经告诫子路:“齿刚则折,舌柔则存。柔必胜刚,弱必胜强。好斗必伤,好勇必亡。百行之本,忍之为上。”

一个“忍”字,汇融了墨儒道法的文韬武略,融合了古今哲学的百家智慧,成就了帝王将相的万古伟业。食之忍:“人能无以口腹之害为心害,则可以立身而远辱。”应节约而不能奢侈,以俭治身,则无忧;以俭治家,则无求,于是就有侈之忍:“天赋于人,名位利禄,莫不有数。人受于天,服食器用,岂宜过度,乐极而悲来,祸来而福去。”

对待美色不可贪恋,必须做到色之忍:“桀之亡,以妹喜;幽之灭,以褒姒。败国亡家之事,常与女色以相随。”贪之忍:“贪财曰饕,贪食曰餮。舜去四凶,饕餮就是其中之一。”权之忍:“苍头庐儿,虎而加翅,一朝祸发,迅雷不及掩耳。李斯之黄犬谁牵,霍氏之赤族奚避?”

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无不需要忍耐,去承受常人不能承受的心理压力,古今中外成大业者,皆是通过忍耐而成的,正如白居易所说:“孔子之忍饥,颜子之忍贫,闵子之忍寒,淮阴之忍辱,张公之忍居,娄公之忍侮;古之为圣为贤,建功树业,立身处世,未有不得力于忍也。”修养是一种境界,忍耐是一门必修课。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