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税务报-网络报---票流分析是基础

 刘刘4615 2017-03-07

贠玲 田龙存

    遏制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应尽快利用税收风险评估手段在事前、事中及时采取措施。

    违法成本过低是导致纳税人铤而走险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一个重要原因。税收优惠、一些行业富余增值税专用发票较多等因素,也为虚开虚受增值税专用发票提供了空间。我们应以票流为突破口,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管理平台,提前监控、分析企业的票流,防范虚开虚受行为扩大。

    应利用税收管理平台查询分析涉票信息,提前遏制虚开行为。

    第一步,由税收风险管理部门按月利用增值税发票电子底账系统,对企业开出和接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监控分析,再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营运能力、经营范围和发票流向等综合分析,把用票数量巨大、新办商贸企业集中开票、进项抵扣异常、税负明显偏低、开票金额与其营运能力不符和两头在外的商贸企业作为重点关注对象。

    第二步,利用增值税发票电子底账系统和金税三期税收征管数据查询模块调取企业的票流信息,判断其是否超范围或地域经营、是否及时申报、认证的可抵扣专用发票内容与企业的业务是否相适应;把企业进项税票体现的数量、单价、发票金额和税额,与企业开出的增值税发票相关项目作比对,并利用全国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进一步验证。

    第三步,根据电子底账数据和虚开专票企业的特点建立虚开预警模型,及时揭示风险隐患。

    借助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平台辅助查证,推进票流分析,挖掘业务实质。税务系统内部的信息平台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目前多地综合治税平台仍不完善的情况下,税务机关应充分利用公安、工商、技术监督和银行等部门的公众平台,进一步验证发票信息,让数据分析更全面、更完整、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对票面纳税人名称与识别号不符、企业取得项目内容相对集中、发票金额巨大的可疑专用发票,可在《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平台》查询纳税人名称、地址经营范围等信息,与票面比对看是否匹配;利用公安系统的《全国身份证信息查询系统》查询涉税人员身份的真实性,或利用身份证所在地编码规则验证身份,从源头控制;通过关联分析,对资金往来频繁的涉税人员,利用银行的《银行卡号归属地查询系统》查询银行账号归属地,深化票流分析,挖掘业务实质。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咸新区国税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