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扬州】(三)汉陵苑

 Winfred吴 2017-03-07
    汉陵苑,又叫汉广陵王墓博物馆,为天山汉墓汉武帝之子刘胥的墓。从大明寺过去三站路的样子。虽然叫博物馆,但是收门票;虽然有展厅,但挖出来的特极文物并没在这里展出,比如那件金缕玉衣。刘胥曾受封广陵,为第一代广陵王。武帝对他一直防范,而武帝死后,他祈祷神灵,对昭帝、昌邑王、宣帝“祝诅”,事败被迫自缢。
    汉陵苑,是一处人们不太常来的地方,有人会说死人的墓有啥可看的,阴森森的不吉利。但是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中国的地面遗迹保存得较少,保存至今的建筑也以明清的居多,要想看到更为久远的历史,就只能通过墓葬来加以了解。就以这座西汉第一代广陵王刘胥及王后的木椁墓来说,两座墓同属于帝王级的“黄肠题凑”式木椁墓,规模宏大,结构严谨,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有专家曾说,汉广陵王墓是迄今为止全国同类墓葬中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保存最完整的“黄肠题凑”式木椁墓葬,完全可以说“畅游千年地宫汉陵苑,不枉此生扬州行”。扬州还有一个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隋炀帝墓,可惜这次扬州行没有时间去。大凡世界上的几大历史奇迹,几乎都是横征暴敛的暴君留下的。

   广陵王刘胥及王后的木椁墓,原葬于扬州城北45公里处高邮市天山境内,因为天山开山采石,不便于原址保存,于是迁葬扬州蜀岗。墓虽在高邮,但广陵王当年的广陵城就在蜀岗之上,至今保留夯土城墙,实际上如今安葬蜀岗是尊重历史,也是让这位王侯荣归故里。据说正因为是迁葬,不是原址保存,所以没有列入国保单位。








    金缕玉衣在这里没看到,但是后来在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和长沙博物馆的“汉廷藩屏——汉代长沙国与中山国出土文物展”上看到了。

    “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秦代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中。“黄肠题凑”是古代的一种特殊墓葬型制的名称。“黄肠”是指建筑题凑所用的材料,此材料一般多用黄心的柏木,俗称“柏木黄心”,所以古人将此叫作“黄肠”。题凑则是指木椁结构,“题”是指题头,就是树木朝向根部的一端,“凑”是指向内聚合拼凑而成的结构。它的特点是将整段的木头层层平铺垒叠、拼凑而成,并且“木头皆向内”,即四壁所垒筑的枋木与椁室壁板呈垂直方向,如果从内侧看,四壁都只见枋木的端头,这枋木的端头均是树干的下端,古代叫作“题头”,于是这种特定的结构形式就叫“题凑”,合起来就叫“黄肠题凑”。“黄肠题凑”的葬制不是一般百姓可以享用的,它是身份、地位、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在汉代礼制中,“黄肠题凑”与玉衣、梓宫(棺)、便房、外藏椁等,同属于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皇帝死后才有权享用这种最高规格的天子葬制。得到皇帝恩赐的宠臣、诸侯王偶尔也可以享用,如汉代大将军霍光死后就受天子之制。

   “黄肠”与“题凑”这两个名称在古代文献中常常是分开称呼,只有用黄心柏木制作的题凑,才能叫“黄肠题凑”,其他木质如楠、梓、枫、松、楸等作题凑的,就只能叫“题凑”,或叫“黄肠题凑”式,刘胥夫妇的题凑是用楠木构成,所以称为“黄肠题凑”式。从近几十年出土的实物来看,“题凑”葬制主要流行于西汉,至东汉时,黄肠木为黄肠石代替。再后,“黄肠题凑”之制就成绝迹。所以说,这种葬制不仅等级高,使用范围小,而且流行时间很短,前后仅300余年。



出土的沐浴用具。








广陵王地宫的边上,是王后寝宫。


下到地下,一个人走在这里,还真是有点体虚。

赶快围着这里走一圈,上到地面。


南朝画像砖室墓,可惜铁门锁着,什么都没看到。


“风亭思古”边上,广陵王地宫后面,这一片花海真是美。

我的相关日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