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全】儿科雾化全知道

 一叶知秋飘零 2017-03-07

 

主要参考文献:

1.《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第一辑)P142-150

2.可必特说明书【修改日期:20121217

3.普米克令舒说明书【修改日期:2012321

4.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儿科学分册》

5.网络资源。

1.什么是雾化吸入治疗?

雾化吸入治疗主要指气溶胶吸入疗法,将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或者抗真菌药物等制成气溶胶,以烟或者雾的形式经口腔、鼻腔或者气管当然也包括气管切开管吸入到气道和肺脏,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或者延缓症状之目的的一种治疗手段。

2.雾化吸入治疗有什么好处?

①直达病灶:能够使药物直接到达气道或者肺脏;

②用药量少:雾化治疗相较全身用药所需剂量较小;

③起效迅速:药物起效时间较口服药物快(例如口服沙丁胺醇起效时间约为 30 分钟而雾化吸入约为 5 分钟);

④副作用低:与全身性药物治疗相比,药物副作用相比较很低。

3.雾化吸入的机制是什么?药物都去哪了?

如下图所示:




雾化喷出的颗粒(水雾或气溶胶)可通过三种机制沉降于呼吸道黏膜,即:惯性撞击(inertialimpaction)、重力沉降(sedimentation)、扩散。其中经过鼻腔时,许多直径较大的颗粒在鼻腔形成的湍流内粘附在鼻腔内壁,形成了一定的浪费,剩余的药物进入到下气道产生作用。

同时,雾化颗粒还可通过口鼻腔或消化道黏膜被吸收入血,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器官产生一定的药理作用。

4.儿科为什么很少用超声雾化?

通常儿科雾化吸入疗法是治疗下呼吸道疾病为主,如支气管哮喘等,如选用超声雾化器由于颗粒过大,雾化出来的不是气溶胶,而是水雾,大多沉积在口咽部而不能达到下呼吸道,故对下呼吸道效果不佳。因此儿科多选用空气压缩泵或氧驱雾化吸入,颗粒直径多在 2 ~ 6 μ之间,能进入到下呼吸道。

我们可以用最简便的方法来区分超声雾化和空气压缩泵或氧驱雾化颗粒的不同:拿一张纸对着喷头喷出的气雾,超声雾化的水雾可使纸张变湿,而空气压缩泵或氧驱雾化喷出的是气溶胶颗粒,不能使纸张变湿的

5.儿科雾化吸入时选择空气压缩泵还是氧驱雾化吸入?

哮喘发作、低氧血症明显的患儿一般建议使用氧驱吸入,既可以减轻气道痉挛,又可以改善缺氧。而一般的呼吸道疾病常规雾化吸入时用空气压缩泵或氧驱都可以,没有硬性规定。

6. 氧驱雾化吸入氧流量多少比较合适?

氧驱雾化吸入时如果氧流量过小,动力能量不够,可能雾化颗粒直径达不到 2 ~ 6 μm,不能很好的进入下呼吸道。因此,一般建议氧流量要调至 6 ~ 8 L/min以满足上述要求。此外,雾化喷头的口径、出口与药物之间的剧烈也会影响雾化颗粒的大小。

7. 压缩雾化吸入或氧驱雾化吸入的适应证是什么?

①各种原因引起的气道急、慢性炎症,如喉炎、毛细支气管炎、哮喘等。

②过敏反应引起的黏膜水肿、渗出,痰液黏稠不易咳出。

③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④气管切开,由于失去上呼吸道的湿化功能致痰液黏稠。

8. 儿科可使用的超声雾化吸入的适应证是什么?

儿科目前多使用压缩雾化吸入或氧驱雾化吸入,很少使用超声雾化。一般下列两种情况,可考虑使用超声雾化:①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呼吸道感染,如咽炎、喉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②气管切开的患儿,由于失去上呼吸道的湿化功能,导致痰液黏稠等。

9. 压缩雾化吸入或氧驱雾化吸入时药液量一般是多少?

一般雾化吸入药液量一般为2ml,不超过3ml,可用2 ml 生理盐水稀释一下。一般总液量 4 ~ 6 ml。药液液体量过少,到达下呼吸道的药量太少,作用有限;药液液体量过多,吸入时间太长,小儿依从性差。如果小儿能配合,每次雾化吸入时间大约为 10 分钟~15 分钟,如果时间过久,孩子不耐烦,哭闹,则吸入效率就大大减低了,故药液量不宜过多!

10.雾化吸入时用鼻吸还是口吸?

由于儿科雾化吸入主要针对于下呼吸道疾病,鼻腔的口径较口腔小,而且黏膜鼻甲弯曲,雾化颗粒经过时更易沉降,并且明显较口腔多,也就是在鼻腔的浪费药量增多,达到肺泡或者小气道的粒子数量减少,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因此气雾吸入经口腔比鼻腔恰当。

临床工作中,小婴儿由于配合度不佳,一般选择喷头对着口鼻腔部位吹雾即可,无法严格要求经鼻或经口。另外,面罩式喷头同时经口鼻腔吸入,是雾化时很好的选择。

11.压缩雾化或氧驱雾化的操作方法与程序是什么?

首先按照说明将主机与附件(管道、喷头)连接好,必要时连接氧气,将药液加入储药罐,用面罩轻叩在患儿口鼻部或将口含氏喷头深入患儿口腔并嘱其含住喷头,使储药罐保持竖直,避免药液倾斜外溢。打开电源开关,雾化开始。一般雾化10min左右。婴幼儿烦躁不配合者,可入睡后治疗。雾化结束,将雾化机、储药罐及面罩等分解、清洗,消毒后以备再用,嘱患儿漱口、洗面。

12. 超声雾化操作方法与程序是什么?

首先连接好雾化机与喷头、管道等,雾化器水瓶内放入生理盐水2040ml,或按医嘱加入药液。调整定时开关,一般定时为1520min,接上电源,开机,指示灯亮;将雾量、风量由小到大调至符合使用要求量,将由螺纹管连接的面罩或喷头接至患儿。雾化结束后,清洗水槽、水瓶、螺纹管、面罩等附件,消毒后以备再用。嘱患儿漱口、洗面。


13.雾化吸入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雾化吸入半小时前尽量不要进食,避免雾化吸入过程中气雾刺激气道,引起呕吐。

②避免让雾化液进入眼睛,否则会引起眼部不适

③雾化前不要抹油性面霜。

雾化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情况、神志等,如有面色苍白、异常烦躁及缺氧症状应立即停止治疗。

⑤雾化吸入的药物剂量应根据临床表现来增减。

⑥每次雾化吸入后,可以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并清洗面部。

⑦雾化结束后,应注意附件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雾化罐要及时清洁,可用温水烫洗,晾干后再使用。

14.雾化吸入后为什么要漱口、洗面?

由于雾化吸入时用到的多为激素类药物。在抗炎抗过敏的同时,激素还有抗免疫的作用。口鼻腔残留的药物颗粒有导致口腔二重感染(如口腔溃疡、鹅口疮等)的可能。如果雾化颗粒进入眼睛,个别患儿可能出现瞳孔散大、眼压增高、青光眼等。部分敏感患儿雾化颗粒可能对面部皮肤造成过敏等副作用。为避免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雾化后进行漱口和洗面是必要的。对于不会漱口的小婴儿,用 2.5% 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棉签擦拭口腔行口腔护理。

15.雾化吸入的常用药物有什么?

儿科临床医生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主要是一些呼吸系统用药,如湿化祛痰剂(如稀释后的肝素钠、生理盐水、沐舒坦等)、解痉平喘药(如激素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肾上腺素、特布他林等),干扰素经雾化吸入对病毒性呼吸系统感染有明显的作用。在一些基层医院,临床医生有时还会将庆大霉素、氟美松、糜蛋白酶等药物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16.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使用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可必特)为复方制剂,每2.5ml含异丙托溴铵0.5mg和硫酸沙丁胺醇3mg,可分别作用于支气管以及肺部的毒蕈碱受体、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而产生支气管舒张作用。本药不能口服或雾化吸入之外的途径给药。本药含β受体激动剂,可能出现头晕、肌肉痉挛、心动过速、血压异常、咳嗽、口干、眼部损伤(如瞳孔散大、眼压增高、青光眼等)、过敏(如荨麻疹、血管水肿等)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能出现低血钾。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快速心律失常一级对阿托品或01其衍生物以及本品中的任何成分过敏的患儿禁用。

17.吸入用糖皮质激素使用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临床常用的吸入用糖皮质激素有丙酸倍氯米松、丙酸氟替卡松、布地奈德等。其中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为普米克令舒,为一种强效糖皮质激素活性和弱盐皮质激素活性的抗炎性皮质类固醇药物,不含卤素,具有抑制呼吸道炎症反应,减轻呼吸道高反应性,缓解支气管痉挛等作用,为预防治疗药物,单独使用不能缓解急性哮喘发作,不能快速缓解急性气道痉挛,可与生理盐水、特布他林、沙丁胺醇、非诺特罗、乙酰半胱氨酸、色甘酸钠或异丙托溴铵等药物混合雾化吸入。本药不能根治哮喘。

大剂量吸入用糖皮质激素对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有一定作用,但不能替代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并需注意其不良反应。

吸入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需注意可能出现的激素样副作用,其中以口鼻腔不良反应多见,如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口腔念珠菌感染等。另外,罹患水痘、麻疹等病毒性疾病时,需注意可能导致的感染扩散等问题。因有一定的致畸形作用,可从乳汁分泌,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需慎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