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大渡口火车站:随重钢繁华枯荣后,真正成了长江边安静的小站

 铁道之旅 2017-03-07

重庆大渡口火车站:随重钢繁华枯荣后,真正成了长江边安静的小站在旧的光阴里,有水的地方就是路。人跟着江水走,演绎传奇,爱恨情仇都在烟波渺渺中。《三国演义》开篇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江水永长流,惟有渡口是人世的牵挂,送别的友人,迎接的妇人,都一一忆起。西风渡口,暮雨沧州,人的悲欣都在里面。

我所在的城市,长江的北岸,溯江而上,沿江岸修筑成渝铁路。火车拖着钢铁和火焰打造的声音,低沉,浑浊,象征某种无尽的欲望,沿江奔走,千年流水有了新的风景,人世有了新的风情。渡口便成了车站,车站也成了渡口。《巴县志》上说:清朝,道光年间,在巴县长江北岸马桑溪设义渡,渡口规模为沿江数十里之首,人称“大渡口”。成渝铁路通车后,此处便设大渡口火车站。

大渡口以前以产钢铁而闻名。抗战之初,汉阳钢铁厂由武汉迁入此地,后改为重庆钢铁厂。火车站几乎成了钢厂的专用车站,一车车煤炭拉进来,一车车的钢铁拉出去,一时间物来人往,商贾云集,衍生了很多和钢铁生意有关的行当,朝喧争渡,很是闹热。火车站也沿江边修筑了几栋铁路职工的住宅楼,和当地居民自行建造的吊脚楼连成一片,行政上属马桑溪街道。

重庆大渡口火车站:随重钢繁华枯荣后,真正成了长江边安静的小站受江边地势和车站站房两方面的限制,那时,不管是新修的职工住宅,还是原先就有的吊脚楼,和其它车站比,大渡口都显得嘈杂,繁乱,陈旧。车站路口附近就是个菜市场,鱼肉菜蔬的摊子挤占了人行道,使本来就不宽的街道更为狭窄;建筑物最高也只有四、五层,看上去灰灰的,透着风霜;临街的门面商铺总有点阴郁雾濛的味道,大抵跟钢厂的生产有关,也和长江吹过来的风有关。

我第一次去大渡口车站,人还年轻。那时,重庆钢厂还没有搬出,马桑溪老街也没拆迁,当然,长江上也没有连接南北的马桑溪大桥。从绿皮车厢挤下车,大渡口车站以它特有时代的喧嚣迎接我。人声,机车声,江面的汽笛声,世道是如此繁华。在车站办完正事,往长江上游方向走几步,中午,我在老街的吊脚楼吃了豆花饭,然后要了一杯茶,等傍晚的慢车回下游的九渡口。

重庆大渡口火车站:随重钢繁华枯荣后,真正成了长江边安静的小站如花美眷,总经不起如水流年。再去大渡口的时候,已经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人近中年,心身俱显憔悴。而大渡口车站,早已停了所有来往的客车,整个车站,已经成了一个彻底的无人站,没有候车室,没有售票处,更没有旅客。岁月洗刷过的月台,空无一人,像许多表现孤绝人生的电影一样,月台和铁道又旧又长。

铁道对面的钢厂已经全部搬迁,看上去是大片繁忙的工地。江边的老街淹没在草木蔓生中,偶露残垣断壁的废墟,马桑溪大桥在废墟上面一桥飞渡,仿佛人世的兴废沧桑都在里面。

重庆大渡口火车站:随重钢繁华枯荣后,真正成了长江边安静的小站像所有经历血雨腥风的江湖,现在,大渡口车站真正成了长江边安静的小站。惟一醒目的是,车站背后那栋老式的铁路职工住宅还在。住宅楼周围,还散落着一些铁路家属的平房。从原来重钢厂的厂区公路下来,穿过车站围墙和零零落落的平房形成的小巷,经过老的线路工区院坝,从后面小门出来,藏在一大簇芭蕉树背后的,就是长江。避开芭蕉,再走几步,是铁路家属平房的后院,院里有棵很大的刺桐树。夕阳有时候照在江面上,波光金色闪亮,有时也会在院子的树荫下,留下斑驳光影。院子连着厨房,连着堂屋,年轻人都离开老房子,只有少数老一辈的退休工人,习惯了这里从喧闹到落寞的寂静。秋冬在院坝晒太阳,打瞌睡;夏天在刺桐树下乘凉,吹江风,和鸡犬安然相处。寻常巷陌,只觉得亲,只觉得静,这倒是喧嚣时不曾有的。

据说,车站对面的钢厂搬迁后,会留下一些厂房,烟囱,建成怀旧的工业博物馆。陌上拾得旧花钿,才知道以前有美人走过。世象的诸般妙华,青黄交接,皆是生命的演绎。大渡口,小渡口,皆是大江流日夜,是长江的一站,枯荣繁华,不舍昼夜,才成其世道。

因工作的关系,我最近又去了一次大渡口车站。晚上,在线路工区的二楼上,看南北两岸,华灯初放,马桑溪大桥飞越江面,灯火粼粼,灿若烟花。大渡口车站淹没在万家灯火中,暗沉无声。(任桑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