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始祖黄帝正妃西陵嫘祖

 宜昌石头书屋 2017-03-07

    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期,漫长的远古历史,主要是靠神话传说流传下来的。神话虽由人们的幻想所构成,但并非毫无根据,而是有现实生活做基础的,有些内容真实地反映了一部分原始社会的历史。

    华夏始祖 我国传说中的“三皇”(伏羲、女娲、神农),反映的就是氏族公社时代。氏族起初按照母系血缘组合,叫做母系氏族,是以女性为主的母权制社会。后来逐渐变成按照父系血缘组合,叫做父系氏族,至此进入以男性为主的父权制社会。氏族公社不断扩大或合并,逐渐地形成部落,几个部落又联合起来,成为部落联盟(部族)。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中国古代各个部落的始祖都是女性,早期的许多代酋长或首领也都是女性。那时“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就足以说明这一点。母系氏族社会是女性占优势的天下,妇女在生产、生活方面有巨大的贡献。她们发明了农业、家畜的饲养、火、制陶、纺织等等,即使那种要付出强劳动的狩猎活动,最初妇女也处于重要地位。后来男性取代女性,在社会上占有主导地位,“民始知有父子之亲”。直到进入阶级社会后,帝王都由男人担任,女性下降为妾媵奴婢的地位,因此历史学家们就把上古部落的首领都附会成男人了。

    大概到了传说中的“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时代,氏族公社已进入了后期。这一阶段,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得到改善,由采集渔猎走向渔耕,由愚昧野蛮过渡到文明,人类的进步比以前快多了。那时的社会没有阶级,生产资料公有,人人劳动,没有剥削,儒家经典著作中曾称赞是理想的“大同”时代。

    三皇五帝是传说中的杰出领袖人物,其中炎帝和黄帝被后世誉为华夏始祖。直至今日,我们中华儿女都自认为炎黄子孙。

    传说炎帝就是神农氏,勇尝百草,教民农耕,是远古时代贡献最大的一个领袖。传说炎帝和黄帝是同母异父的兄弟,也有说姬姓黄帝部落与姜姓炎帝部落世代通婚的。传说炎帝和黄帝各自领导一个较为强大的部落,后来合并成部落联盟,由黄帝担任首领,炎帝担任副首领,这个黄炎部族或炎黄部落就是中华民族最早的雏形。黄帝领导人们改变了游牧生活,建造房屋,驯养家畜,种植五谷,制作舟车,还创造了文字,发明了乐器等。从许多传说看来,在黄帝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过文明的生活,进入了新石器的盛期。所以古代的历史学家把黄帝说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能干的首领,是中华民族(主要是汉族)的始祖。后人们也一直把黄帝当作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我们中国人的共同祖先。

    传说黄帝生长在姬水,居住在轩辕,就以姬为姓、轩辕为号。他的妻子名叫嫘祖,是“西陵之女”,也是个聪明能干的人。传说那时人们还不知道蚕的用处,只有野生的蚕。嫘祖是第一个了解蚕的人。她看到人们冬天披兽衣,夏天把树叶串起来围在腰上,就发明了养蚕缫丝,把丝织成绸子,还染成各种颜色,用来做衣服穿。后世感谢嫘祖的这个重大发明,就尊称她是“先蚕”(蚕神)。据《禹贡》记载,九州大地,就有兖、青、徐、扬、豫、荆六州养蚕缫丝。凡养蚕者,无不敬奉嫘祖。

    “西陵之女”出自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传说嫘祖与黄帝结合,为一统华夏大业而日夜操劳,她在伴随黄帝南巡时,病逝途中,葬在南岳衡山。黄帝敕封她为“祖神”,也就是保佑旅途平安的道神。据《大戴礼记》和《史记》载,夏、商、周三世帝王,春秋十二诸侯以及战国七雄的祖先,均属黄帝与嫘祖的血系,跟他们一脉相承。因此,黄帝与嫘祖同为“人文初祖”,黄帝犹如中华民族之父,嫘祖犹如中华民族之母。

    西陵嫘祖 嫘祖既是传说人物,也是先蚕祖神,“半人半神”。她的逐渐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是既为世代口耳相传,又有文人粘合加工而共同创作出来的。人类历史自父系氏族进入封建社会后,由于“男尊女卑”等原因,嫘祖的身世少人问津。后有研究者,亦是众说纷纭,说法不一。而今,不少学者研究证实:嫘祖是西陵之女,也就是宜昌姑娘。

天钟神秀在西陵。这个西陵,就是三峡中的“西陵”。燕山运动中,长江之水切穿黄陵背斜而形成西陵,为长江三峡中最长最美的第一峡,素有“西陵奇”、“西陵险”之称。一代文宗欧阳修贬谪夷陵县令时曾赋诗云:“西陵山水天下佳”。西陵山水是画的长廊,又是神话传说的长廊。

西陵峡因西陵山而得名。西陵山系大巴山余脉。神农氏采尝百草的地方就是毗邻西陵峡的神农顶,位于现神农架林区,是大巴山主峰。传说神农氏那个时代,人口已经比较多了,黄河、长江流域有许许多多的氏族和部落。西陵峡一带自不例外,有个“西陵”氏族或部落,说来并非空穴来风。现代科学告诉我们,西陵峡中的黄陵庙一带是三峡区域最早出现的一方陆地。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孕育出嫘祖这样才貌俱佳的伟大母亲,说来也有理由去相信。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峡江深山密林中住着一个雷氏家族,有位姑娘长得如花似玉,因为头发像螺一般高高盘旋耸起,族人都昵称她螺姑。螺姑口齿伶俐,嗓音甜润,有百灵鸟的美称;双手灵巧,善于养蚕、缫丝、织帛,很有名气。有一天,一个名叫轩辕的青年,骑着一匹高头大白马来到这里,与螺姑一见倾心,于是结为夫妻,后生了两个儿子,都是皇帝。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北方青年骑着一头大白马来到了西陵山,自称姓姬,名叫轩辕,正在和蚩尤打仗,因蚩尤使出作雾法术,一时打了败仗,所以跑到这里。蚩尤还在后面追,轩辕要赶快走,可大白马却不肯走了。就在这时候,山上传来一阵歌声,一个仙女般的姑娘挑着一担桑叶飘然而至,她便是美女嫘祖。二人彼此一见如故,还未说上一句话,突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蚩尤杀过来了。轩辕叫嫘祖赶快躲进桑林里,嫘祖却从容地将轩辕带到了一个山洞,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便成了亲。黄帝和娘娘被困在山洞中,幸有救兵赶来,才得脱困。以后黄帝和娘娘离开这里,经过九九八十一战,最终打败了蚩尤,统一了天下,划分天下为九州。当地人就把轩辕黄帝和嫘祖娘娘住过的山洞叫作轩辕洞。(资料源自曾继全<黄帝正妃嫘祖是宜昌姑娘>).

    据《宜昌县志》记载:黄牛山东麓有个“轩辕洞”,当地人俗称仙人洞。相传这是黄帝和嫘祖居住的洞府。民间讫今还流传有《教民养蚕的嫘祖娘娘》、《黄帝被困轩辕洞》、《螺祖与轩辕成亲》、《皇帝佬是山里人的外甥》等故事。

    上述黄牛山,也叫黄牛岩,天生一幅“壮士牵牛图”,古今有名。传说大禹治水,在这里被重重高山挡道,虽九年奋斗而大功难成。天上土星化为黄牛下凡,用犄角触山,疏通江流。神牛功成以后,就跃上高岩留像而去。大禹为寻找黄牛,追上悬岩口,化为一尊巨石,由是形成一人牵牛的影像。这个神话可谓告诉我们,夏禹也涉足过西陵峡。现今山下有座三峡最古老的建筑物,就是黄牛祠,始建于春秋,后改名黄陵庙。

始祖的传说是很多的,由于年代久远,留下来的已是很少的了。

    西陵峡山川秀丽,历史悠久,不仅以险峻奇特的名胜和旖旎多姿的风光著称于世,而且从史前时期开始,就已成为沟通四川盆地和江汉平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先民们相继繁衍生息在此,留下了大量各种从事生产生活的遗存。西陵峡地带的考古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来,根据历年考古调查、发掘的资料表明,西陵峡一带古文化遗存分布密集,考古文化时代内涵基本没有空白,可谓一本完整的历史书。属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主要古遗址有朝天嘴、柳林溪、清水滩、杨家湾、龚家大沟、白庙和中堡岛等。这表明,远古时代,西陵峡两畔聚居着许许多多的先民。从清水滩、杨家湾和中堡岛等遗址发现的文物来推算,与四、五千年前的黄帝时期是相当的。而从出土的陶、石纺轮来印证,那时已养蚕缫丝也是真实可信的。宜昌市郊江南李家河、紫阳河等几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其出土的文化遗物也证明:四、五千年前,宜昌先民已在这块土地上打制石器、驯养动物、栽培植物。

    嫘祖庙 宜昌先民对嫘祖十分尊崇,尊称她是蚕母娘娘,把蚕儿叫蚕宝宝。早在宋代,峡州(今宜昌)即将西陵山列为八处古迹之首。明代又在此山上兴建西陵山庙。每逢农历三月十五(相传这天是嫘祖的生日)举行庙会,祭祀嫘祖,世代延续。直至民国29年(1940年)5月庙宇毁于战乱,才告终止。在今西陵峡口风景区的西陵山上,在仙人溪畔的嫘祖洞中,在黄牛岩上的轩辕洞和玄嚣洞中,处处留有嫘祖圣迹。

    为了纪念嫘祖这位中华炎黄子孙的伟大母亲,宜昌市又在西陵山庙旧址重建嫘祖庙,以供五湖四海的炎黄子孙来宜昌寻根拜祖。1994年7月嫘祖庙落成,当月全国第一次嫘祖文化研讨会在宜昌召开,来自北京、湖南、四川、湖北的60多位专家学者云集西陵山,从不同学科深入研究嫘祖,发掘丝帛文化,以大量的文献事实确认宜昌是远古西陵的历史地位。2001年4月8日(农历三月十五)这天,各界人士1000多人云集嫘祖纪念馆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嫘祖纪念活动暨嫘祖纪念馆开馆典礼。

    “中华民族之母嫘祖”碑立在西陵山上的嫘祖庙前。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我们应该为这位伟大的母亲树碑立传,让现在的宜昌人缅怀瞻仰,也让今后的宜昌人世代相传。

(文载2008年12月西陵区政协《西陵文史·人物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