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庄汇|以卓越养老服务为核心,这座朴门生态村值得学习

 渔鱼酱 2017-03-07

导读

  当下的生活,人们离开家乡和父母,外出求学或者打工。喧嚣忙碌的生活里不再需要老人的身影,他们被现代化的生活和城市渐渐边缘化。

  当下的中国,有护理需求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然而专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不全,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老龄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这也是为什么,当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乃至新型城镇化建设,养生养老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成功的养老社区,不应该只是打着养老旗号的地产项目,更应该是让老人活得有意义有尊严的服务项目。

鲁道夫斯坦纳同胞社区

  不考虑有些争议的人智学与华德福教育,以及自然活力农业的晦涩概念,这个以养老为核心,关注老人精神生活、强调不同年龄者共同居住、人文艺术自然密切融合的朴门生态村,确实有着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验。

总览:基于养老的“乌托邦”

  美国纽约春之谷(Spring Valley)在曼哈顿北面30英里左右,面积超过2000英亩。它是美国华德福教育的重要基地,有华德福绿荫幼儿园、中小学、华德福教室培训中心、剧院,有自然活力农场、有机食品商店、同胞社区等。

  鲁道夫斯坦纳同胞社区(Rudolf Steiner Fellowship Community)是这个大三元社区中一个独立的小社区,拥有约750英亩土地,在法律上以养老院慈善机构注册。同胞社区四周是青翠的草地、茂盛的树林,充满着花香鸟语,就像置身于风景秀丽的乡村田园。

  养老院和自然活力农场是同胞社区的核心,同时还有幼儿园、医疗诊所、各种手工作坊、印刷厂和手工艺品商店等等。目前,大约有六十几位老人在这里颐养天年,而等待来同胞社区养老院的老人已经排到四年以后。在这里生活的老人、工作人员、志愿者、员工家属来自不同的国家、文化、宗教和教育背景,大家都以同胞相称,故称为“同胞社区”。

  社区的“同胞”们有着共同的理想,那就是围绕着对老人们的照顾,创建一个完整的微型社会,包括:医疗、教育、农业、金融、服务、保险、决策、工作、养育孩子、不同年龄的人共同生活、精神上的追求、死亡等等。得益于这一理想,同胞社区收到了社会的慷慨捐助。

  社区还有百分之三十五的收入来自生物动力农场、手工艺商店,来自于工作人员没有工资只拿补贴,来自于众多志愿者的无偿付出。这使得他们的财政收入不完全依赖向入住老人收费,反过来,他们还能资助低收入的老人,减免他们的费用。

义务:无微不至的照顾

  同胞社区对环境有着执着的追求,他们认为环境的美有益于塑造人心中的美,健康的人际关系需要美的环境。对环境的照顾,与对人的照顾同等重要。

  老人院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社区的墙上挂着老人们的绘画作品。画得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人们的画作像名画一样被展示出来,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这是他们平生中第一次的绘画作品展。除了老人的绘画作品外,也有艺术家的作品。

  同胞社区里,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会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们,为躺在床上的老人擦身、换尿布,扶他们起床,然后帮他们穿衣、刷牙、掏耳朵、洗脸,然后在七点半以前推他们进入餐厅吃早餐。

  有的老人已经失去行动能力,有的老人需要搀扶才能出去散步,志愿者和员工便会时常推着轮椅带他们出去走走,或者挽着他们的手臂边走边说说话。有的老人双手已经失去功能,无法自己吃饭,志愿者就会拿着勺子一勺一勺地给老人喂饭,还给她擦嘴巴。

餐厅:在艺术氛围里用餐、交流、分享

  社区的餐厅光线充足,明亮、宽敞、整洁,被视为至关重要的空间。

  很多养老院、养老地产,各项设施也算完善,每天护士把饭菜送到房间,老人们各自用餐,如果需要,他们也可以去厨房专门点菜。虽然生活起居的照顾满足了老人的需求,但老人的精神生活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

  而同胞社区是不一样的。饭前准备,老人和志愿者会一起摆放餐具,然后把写着姓名的卡片放在餐桌上,每顿饭每个人的座位都会随机变换,目的是让大家彼此认识,有利于老人和不同的人交流。

  餐厅有专门的伙食部门,根据全面平衡的营养需要设计食谱,并尽量考虑到不同的口味。大家坐在一起分享的是同样的伙食,除非由于身体原因,由医生提出为某人专门做饭。这里反对为了个别人对特殊口味的需要而准备食物,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强调的是共同生活、共同分享。

  距老人院不远处是自然活力农场,同胞社区需要的食物绝大部分来自这片有机农场。农场里有菜地、草药、花圃、温室、果园、草地、树林,还养着奶牛和一群鸡。社区主张自然活力农耕,强调人与自然相互关联,注重对土壤、动物与环境的照顾,杜绝使用农药化肥。

意义:工作、学习,有尊严地老去

  与大多数养老院不同,这里的老人并非始终等待别人照顾、无所事事,一天天老下去。他们参与不同程度的体力劳动,比如拍打苍蝇,摆放餐具、收拾餐桌,维护院子内外的清洁,甚至到地里劳动。

  在老人院的主楼周围,分散着几个小房子,有陶艺室、印刷厂、编织室、绘画室、木工室、蜡烛工作室、手工商店等,平日里,只要老人愿意,可以选择喜欢的手工去做,比如织娃娃,做陶瓷花瓶等等,每周还会有老师前来指导。做好的工艺品会拿到商店或者市集义卖。 

  让老人们参与社区的部分工作,非但不是对老人的剥削,反而为他们的晚年人生赋予了活力和意义,是对老人们最大的肯定和尊重。

  主楼里还有一个大厅,厅里经常传出歌声和琴声,“歌者”周围坐着几位欣赏音乐的老人。他们人老了,但对音乐的热爱没有减少。为了让行动不便的老人经常可以听到歌声、琴声和说话的声音,社区特意安排他们的住房离大厅和医务室最近。

  各类工作室、各种劳动、各种艺术活动,给老人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真正做到了 “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医。” 

尊重:轮流当“政”,岗位轮换

  一个健康的社区,生活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得到尊重:老人们的意见得到尊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意见也一样得到重视。

  在同胞社区,几乎每一个决定都要反复讨论,在充分体现每个人的心声之后,以大家都同意的方式做出决定。比如清洁玻璃窗,有的人建议要用普通清洁剂,有的人要用有机清洁剂,有的人觉得用自来水清洁就行了,还有的人提出用旧报纸擦玻璃窗效果最好……每个人的意见都会得到重视,最后的决定也会让每个人都满意。

  这里对程序的重视超过效率。每天早饭后,由2个人主持当日例会,征求每个人的意见之后,结合当日工作需求来做合理安排。负责安排工作的人不是领导或重要人物,而是普通的工作人员或长期的志愿者。这样一来,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要,有平等的机会轮流当“政”。

  整个社区分为9个工作小组,通常3个月换一次小组成员。厨师并不始终是厨师,他也会到地里劳动,会去照顾老人或做清洁。这样每个人都熟悉社区里的各项工作,在提出建议时,既会考虑到不同岗位的特点,又能从整个社区的需要出发。 

多元社会:不同年龄共同居住

  没有志愿者的奉献,就不会同胞社区有今日的成就。每年平均有50至60位志愿者,无偿付出2万5千个小时的劳动。他们和老人、工作人员建立起友好的关系,相对而言,志愿者的流动性大一些,但每一位志愿者的到来,都像是扑面而来的春风,带来一股清鲜的空气。

  同胞社区照顾老人的同时,也兼顾到不同年龄人的需要。社区强调不同年龄的人共同居住。老人需要孩子的活力和朝气,孩子需要老人的安详与睿智。距离养老院约百米,就有一个小小的幼儿园,幼儿园的老师常带着孩子们来串门,逢年过节还会一起看戏,演出,欢庆。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这里每个人都在勤奋地工作,不仅完成本职工作,还会主动帮助别人。比如中餐厨师做完午饭,会主动去洗碗间看看,发现有锅碗放在水池里,就去清洗。

  社区工作人员的收入不是按劳分配,而是按需分配。 这颇具共产主义的意味。同胞社区把工作和收入分开,劳动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服务。用付费的方式来评定服务的多少和质量,会让为他人服务变成为金钱服务。

  一个人的收入和学历、岗位、工作量无关,2个人做同样的工作,由于家庭负担不同,得到的补贴不同。一位医生的收入也可能比一位清洁工的还少,如果医生只需抚养1个孩子,而清洁工需要抚养2个孩子。

  同胞社区为工作人员提供免费的住房、医疗、交通、伙食。孩子上学,如果需要,可以得到社区的资助。此外,工作人员根据个人或家庭的需要,提出每月补贴申请或特殊补贴申请,由社区执行委员会讨论决定。(部分文字引自互联网,图片来自同胞社区官方网站,转载请注明)


壹度创意,农旅规划业务领导品牌

策划·规划·设计·运营

没什么技术,创意是我们最自恋的技术;

没什么理论,落地是我们最自信的理论;

没什么情怀,专注是我们最自豪的情怀;

没什么成就,口碑是我们最自然的成就;

农庄·乡村·城镇·田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