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宫颈TBS报告系统》读书体会(15)——第二章 非肿瘤性所见(总结之一)

 TLPC5668 2017-03-07

       TBS报告系统要求报告的五大类病原微生物,结合书上的判读标准,用了多篇文章写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再用几篇把一些知识点做个总结:


         第1点:非肿瘤性所见,包括:(第一部分)要求报告的病原微生物:第1版有衣原体,后续的版本取消了;第2版TBS是五种;第3版TBS增加了巨细胞病毒。(第二部分)选择性报告的其他非肿瘤性所见:炎症,放疗,宫内节育器,子宫切除后腺上皮细胞形态,萎缩。(第三部分)没有特别列出的其他非肿瘤性所见:输卵管上皮化生,角化的细胞改变,淋巴滤泡性宫颈炎。


         判读意见的格式是:先写明“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接着注明规范的病原微生物报告术语。然后是选择性的报告内容(如果觉得没必要,可以不用报告出来)。最后部分没有列出的通常可以不用报告,当然,如果觉得对于临床有帮助的,也可以报告出来,比如:提示滤泡性宫颈炎。



        书本上的报告范例,红色箭头是总的判读意见,绿色箭头是第一部分报告内容,蓝色箭头是第二部分报告内容(也可以不用报告出来)。



        书上的图片,箭头所示的为衣原体感染后形成的相对特异的细胞形态学变化。胞浆空泡化,核被挤到一边,胞浆内出现大约一个微米左右的病原体始体,看起来就像一只只眼睛,比喻成牛眼睛是不合适的,牛眼很大,衣原体很小,大小差不多是正常宫颈管腺细胞的核仁大小。如果眼珠子很大,要仔细分辨到底是细胞核还是病原体。



        书上的示意图,红色箭头是衣原体处于繁殖阶段的始体(个人感觉大了些,不过我也没更好的图片展示),蓝色箭头所示的均为细胞核,空泡状的胞浆内如果仔细观察,应该可见一些小颗粒,为衣原体的原体。这样的形态学特点,很多时候与细胞的空泡变性难以区分,用细胞形态学改变来提示衣原体感染敏感性与特异性都不高,远远不如PCR等技术方法检测准确,所以从第2版TBS报告系统开始,取消了这一报告术语。


        上面的文字与图片是第3版TBS英文原版中的截图,要求报告的病原微生物项目中加入了巨细胞病毒,报告术语应该也规范为“细胞形态改变,符合巨细胞病毒”。


  百度词条:巨细胞病毒(Cytomegaoviyns,CMV)亦称细胞包涵体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组DNA病毒。CMV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形态,其DNA结构也与HSV相似,但比HSV大5%。其特点是细胞肿大变圆,核变大,核内出现周围绕有一轮“晕”的大型嗜酸性包涵体。


  在看第3版TBS之前从来没有关注过巨细胞病毒引起的细胞形态学变化,看书之后这一年的时间也没有遇到过病例(文献报道其感染率还略高于HSV),我不禁猜测:是不是书本上所描述的大型嗜酸性包涵体,工作中并不容易遇到,或者是我们的片子巴氏染色出来就是蓝染的呢?



中倍镜下,血性背景,大量高核浆比的细胞,散在或者成团排列,考虑异常吗?这个病例在培训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老师都看成恶性,倍数放大观察下。



高核浆比的细胞核型比较一致,都是圆形,胞浆极少,核染色质完全凝集,这些都是大小不一的淋巴细胞。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是:我们每天根据宫颈细胞学片子中的中性粒细胞来报慢性炎症,当代表着慢性炎症的淋巴细胞真正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反而不认识他了。这样的病例误诊为HSIL或者其他恶性肿瘤,本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就一条经验:小细胞的HSIL或者其他肿瘤,细胞形态很少小于中层鳞状上皮细胞的核。我们来标记下图中的细胞大小,见下图:



  作为标尺的中层鳞状细胞核的直径大约是8微米,背景中的这些小细胞标记出来大概在3到7微米之间,正是不同分化程度的淋巴细胞的大小。我所遇到的几例滤泡性宫颈炎的病例,几乎都是过诊断病例,所以这个TBS报告系统非肿瘤性所见没有特殊列出的病变,需要熟悉,谨记在心。


  滤泡性宫颈炎常发生于老年人,组织学上面可以看到在表皮内形成淋巴滤泡,从而很容易造成取材时的出血。“老年人,血性背景,高核浆比细胞”,这些因素凑在一起,极易过诊断。切记细胞的大小,核染色质完全凝集是鉴别要点!


这篇文章总结的是非肿瘤性所见相关的一些少见病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些帮助,也希望有遇到这些病例的老师能多留言交流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