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关汉卿《还带记》到《红楼梦》

 风临酒把2 2017-03-07
        元代戏剧家关汉卿(1219——1301年),曾经把很多中国民间瑰丽的传说写成剧本,也有一些传奇历史人物同样被他艺术化。唐代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裴度,传奇的人生经历,也曾被他吸收了创作题材,编为《裴度还带》,后经传播中的不断丰富与演变,先后出现了《还带记》、《山神庙裴度还带》之类的剧目,当然是不是关汉卿原创,今已无考,有人论证《山神庙裴度还带》是元末明初贾仲明所作。到了明代,著名戏剧家沈采,整理编篡的《裴度香山还带记》成为之后较为稳定的传本。剧种的演变和作者问题,与《红楼梦》无关,不在本文话题范围,不做多论。这里只讲讲传奇的梗概与其中细节与《红楼梦》的关系。
     
        无论怎么个《还带记》,主角都是裴度,裴度 晋国文忠公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 ),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  。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资料与戏剧中艺术升华后的裴度,还是有很多区别,戏曲中的裴度,描写得早年生活十分狼狈,最后成为伟人,这是故事曲折的渲染,从而人物更加戏剧化,例如沈采在《裴度香山还带记》中描述:
从关汉卿《还带记》到《红楼梦》       “貌不入相,科场累屈,夫妇乐清贫”,这样境遇在捡到玉带竟然设法物归原主,自然是功德圆满,最终科考及第,终成大事。戏剧就是演绎一些正史不载的个人故事。
在这出戏种,描写裴度家境清贫部分,渲染了一个“当衣”情节,眼看要去科考,却没有路费,就      
        把家中的粗衣让管家到刘二的当铺当掉,打算换些银两,裴度还是刘二的姐夫,相比能得到支援,然而刘二是市侩,六亲不认,只认钱财,想到当年裴度在自己店里当过一股金钗,现在送来衣物,总算可以拿捏一把,使出伎俩,扣下“当衣”,后又去找裴度索要本利。
     
        其实裴度祖父裴有邻,当初是濮州濮阳县令而其父裴溆,曾任河南府渑池县丞,若说裴度穷的当衣才能赴京赶考,多少存在夸张,但这正是戏剧的要求,塑造人物的曲折经历,以渲染人物高大之处。
     
        本来《还带记》是以玉带为线索,例如《山神庙还带记》故事讲的是裴度未做官时,因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又不肯跟随姨父王员外做生意,只得寄居在山神庙中,幸有一白马寺长老供他斋饭。有一道人为裴度相面,断定他命该横死。此时另有韩太守因廉洁为官被国舅傅彬诬陷入狱,韩夫人与女儿琼英辛苦筹资以救韩太守,幸得朝廷采访使李邦彦赠玉带相助。琼英路过山神庙时不慎失落玉带,被裴度捡到。韩氏母女正要绝望自尽,裴度将玉带归还,韩太守一家三口性命皆得救。就在裴度送韩氏母女出门之时,山神庙倒塌,裴度得以逃脱横死厄运。后裴度赴京赶考,得中状元,并与韩琼英结为夫妇。
     
        而沈采的《裴度香山还带记》,情节就更为丰富而复杂。故事也是以归还玉带为线索,家境描述略有差别,这才有被刘二勒索的勒债的情节。
     
         刘二勒债,存在很多戏剧效果,这对迎合观众喜爱丑剧的心里,后来把扣压当衣的情节,分离出来,也许就是后来专门的戏剧《叩当》,“叩当”就是“扣當”。
     
       《红楼梦》中出现的戏曲“刘二当衣”,至今未发现完全对应的曲目或出目,但从关汉卿的《裴度还带》到道光时期抄本,现存蒙古车王府曲本的《叩当》推测,“刘二叩当”就是与《还带记》中刘二故事关联,实际上,《叩当》中,人物也是刘二与裴度,所以,直接可以断定,“刘二叩当”一出戏,就是出自裴度的传奇故事。
     
        小说《红楼梦》安排《刘二叩当》一戏,并非作者随意敷衍的一个曲目,而是别有用心设计的。小说刻意描写了邢岫烟当衣的情节,正是将衣服当在了薛家的当铺,作者借刘二勒债故事,讽刺薛家为富不仁的。由于红学错误引导,人们基本以为故事情节是:刘二是个穷光蛋,一大早叩开当铺门,然后用一堆破旧衣服,在店里胡闹,插科打诨,搞怪不断。甚至以《叩当》抄本为推测依据,认为,“刘二当衣”就是乾隆年前产生的戏曲。
     
         红学带给人们的很多错误知识,甚至都是全方位的,令人扼腕不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