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喝粥养胃? 错!

 天青青水蓝蓝我 2017-03-08

 本刊记者/ 倪胜楼

采访专家/ 刘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科 主任医师


刘敏 主任医师,教授


师从于著名中医董建华院士。兼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品评审专家,世界中联消化专委会常务理事等职务;擅于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胃食管反流病、脂肪肝、胆石症等疾病。


喝粥真的养胃吗


喝粥养胃,老百姓似乎都这么认为,而实际并非如此。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刘敏举例,胃下垂、食管反流等患者均不适合喝粥。


刘敏进一步解释,喝粥养胃,民俗使然,但这种说法不全面,不要认为粥进入到胃就养胃。比如被诊断为胃下垂后,医生一般都禁止患者喝稀粥、面汤、牛奶等流质食物。


为何要禁止呢?这与水的密度大、蠕动性慢有关,吃进去的食物不往下“走”,会进一步加重胃下垂。若吃的是固体食物,则其中间存在缝隙,食物在胃中有蠕动空间。同样,对食管反流,表现为烧心、泛酸的患者,若喝稀粥容易往上泛,固体食物则不易上泛。因此,这类人群都要少喝粥。


喝粥也得营养均衡


喜欢喝粥的人需要注意,粥不能顿顿喝。旧社会时老百姓顿顿喝粥,是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多数人都面黄肌瘦,老百姓只能长期用没啥营养的粗粮来充饥,相应地容易产生食物不易消化的症状。


如今,随着生活条件改善,物质供给充足,人们可以追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及维生素等食物的均衡摄入,即便喝粥,也要配上点其他的菜,如此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对于正常健康人群,一天喝1次粥,是可取的。但不建议一天3顿粥,一来饮食不均衡,二来容易饥饿。


如何正确喝粥?


“喝粥因人而异。”刘敏从中医学的角度告诉记者,“粥用于鼓舞人体正气。中医在服用发汗药前,有建议‘啜热稀粥’一碗,此时若没喝粥,则难以驱邪外出。因此,其喝粥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护养人体正气,因为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药物只有在脾胃正气的养护下,才可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否则,难以奏效。


从人的体质来讲,脾胃虚寒之人,不可以喝凉性的粥,如绿豆粥、冰粥等,容易导致腹泻;胃热之人,不可以喝热性粥,如黄豆粥。


从人群来分,婴幼儿、老年人、孕妇尽量不要喝粗粮粥。具体来说,婴幼儿及老年人脾胃功能弱,粗粮粥难以消化。而对孕妇来说,怀孕期间,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等营养,而粗粮营养不足,因此也要少喝粗粮粥。


从病症来说,对于高血糖人群禁止喝粥。因为稀粥容易分解为葡萄糖,不经过消化,直接被身体吸收,致使血糖突然升高,而排尿后,血糖又瞬间降低,容易导致低血糖。如此,使血糖忽高忽低,极不稳定,不易控制。其实不光是粥,面汤亦如此;


对于高血压人群,喝粥则不在禁忌范围内,是可以喝的;


对于高血脂的患者,则不要或少喝肉粥,如皮蛋瘦肉粥,但可以喝山楂粥、蔬菜粥,有助于降血脂;


对于感冒发烧的患者,往往习惯在患病后喝点粥吃点咸菜,这也是可取的。其道理也在于能够鼓舞人体正气,促进身体的恢复。


粥不同,功效亦不同!   

不同种类的粥,区别在于所添入的食材不同,功效也各有不同。

杂粮粥:在白粥里加入如红豆、绿豆、燕麦、芸豆、黄米、紫米、荞麦等;

蔬菜粥:在白粥里加入如菠菜、青叶菜、地瓜、南瓜、胡萝卜等;肉粥:在白粥里加入如牛肉、猪肉、猪肝、皮蛋(可选用不含铅的松花蛋做)、瘦肉等;

海鲜粥:在白粥里加虾、蟹、干贝、生蚝等。最有名的当属潮汕海鲜粥,在南方很受欢迎。海鲜粥里的虾、蟹,一热一凉,因此偏性不大,较为适合选用。

其他的还有些药食同源的食材也可以做粥,如大枣、百合、莲子、黑芝麻、胡桃肉等。


调节气血阴阳,粥里应该加点啥?


“煮粥最好还是用大米,少用或不用小米。”刘敏建议,针对不同体质的人群,如气、血、阴、阳的亏虚等,可有针对性地添加食材。如针对气虚,可以加莲子;血虚可以加大枣、花生;阴虚可以加枸杞子;阳虚可以加山药。


煮粥推荐大米,不建议用小米?   

大米:古称“粳”,可分为籼米、粳米、糯米三种。《蜀本草》记载:“温中,和胃气,长肌肉。”《日华子本草》记载:“补中,壮筋骨,益肠胃。”李时珍说其可“通血脉,和五脏,好颜色”。其补益之效已是显然。

小米:又称粟米,陈藏器曰:“胃冷者不宜多食。粟浸水至败者,损人。”李时珍则说,“粟之味咸淡,气寒下渗”,由此可知,小米对虚弱患者极为不宜。


气虚表现:少气懒言,精神疲惫,气短声低,或有头晕目眩,自汗,动则诸症加重,舌质淡嫩。


推荐莲子粥


莲子2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将莲子去皮、心,与粳米共置锅中,加水适量,用大火煮沸后,转用小火煮至米开粥稠即成。对多梦失眠、慢性腹泻最为有益。


莲子的药性平和,味甘平,能补脾胃之气,可以起到止泻的作用,还有养心安神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止脾泄久痢……”。需要注意的是,莲子食用前需要去心。


血虚表现:面色淡白或萎黄,眼睑、口唇、舌质、爪甲的颜色淡白,头晕,或见眼花、两目干涩,心悸,多梦,健忘,神疲,手足发麻,或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延期甚或闭经,脉细无力。


推荐大枣粥


枣10枚~ 20枚,大米100克,淘洗干净后入锅加水适量,同煮至粥烂枣熟,加入冰糖或白糖调味,早晚温热食用。具有健脾胃,补气血的功效。


大枣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其能够“安中养脾”。大枣粥性质平和,适用于病后或年老体弱、体虚、胃弱食少、大便溏稀、营养不良、气血不足、体弱羸瘦、慢性肝炎、贫血、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癜等病症。


阴虚表现: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少苔,脉细数。


推荐枸杞粥


枸杞子30克,大米60克。先将大米煮成半熟,然后加入枸杞子,煮熟即可食用。功效:补肾益血、养阴益目。


枸杞子,《药性论》中记载其能“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令人长寿”。此粥适合那些经常头晕目涩、耳鸣遗精、腰膝酸软的人。肝炎患者服用枸杞粥,则有保肝护肝、促使肝细胞再生的良效。


阳虚表现:畏冷、肢凉,口淡不渴,或喜热饮,或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不利,大便稀薄,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或数)无力。可兼有神疲,乏力,气短等气虚表现。


推荐山药粥


山药100 克,切成块,大米100克。大米如常法煮粥,米熟时加入山药,一起煮至熟烂时停火。


关于山药,《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补中,益气力,长肌肉”。《本草纲目》记载具有“益肾气,健脾胃”的作用。经常食用山药粥可以健脾止泻、补肾固精、聪耳明目、延年益寿。适合脾虚、肾虚、平素体弱者食用。


喝粥减肥,靠谱吗?   

脾虚的人喝粥减肥不靠谱。严格说来,喝粥减不了肥。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光喝粥,过不了多久就又会产生饥饿感,抵抗不住的人就会吃零食抗饿。肥胖的主要因素是摄入太多,而运动太少,就拿喝粥来说,因粥不顶饿,一会又饥肠辘辘,还得喝粥,如此不断反复,反易变胖。


喝粥以早晨为宜!


中医讲“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所以从养生角度来讲,喝粥的时间有讲究。刘敏说,“早晨是养脾胃之时,喝粥可以鼓舞胃气,顾护正气。”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脾于晨起困顿、呆滞,胃于晨起津不濡润,常使人胃口不开,食欲不佳。这时若强进油腻坚硬之品,会使食滞于中,消化不良。如果服食清淡的粥食,却能生津而利肠胃,濡润胃气,启动脾运,利于消化。


刘敏提示:“喝粥不可以代替吃主食,干粮。”一把米虽可以煮一锅粥,但一把米做不成一碗饭。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杂志2016年12月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