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妇女节,请尊称Lady,不只是Woman

 木头1018 2017-03-08

 


三八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men’s Day)台湾只纪念不放假,也没什么活动,虚有其名。而在这天,大陆的职业妇女却有机会放半天假,单位里的男同事向女同事献殷勤,大学校园里也有许多让女同学倍感温馨的贴心之举。

英文的“妇女”是woman,我们不妨看看woman一词的演变,以不同的视角来庆祝这个节日。

在外来语高达7成左右的英文词汇中,woman是少数的“纯种”之一,古英语(Old English)时代就有,由wif“女人”和man“人”复合而成,当时常拼成wifman(字面义为“女人人”,其他不同的拼法从略)。

wif本义为“女人”,为现代英语wife“妻子”的前身,这个本义还残存于现代英语(Modern English)的几个词语中,常见的有housewife(家庭妇女)、midwife(助产士、产婆,原指“跟[产妇]在一起的女人”,mid与德文的mit有关,意为with“跟……一起”)、old wives’ tale(迷信、无稽之谈,原指“老女人讲的故事”)。这几个现代英语的wife都是古英语wif“女人”遗留下来的语言化石。



而woman里的man,其本义为“人”,两性皆可,后来才狭义化而为“男人”,广义化而为“所有的人、人类”。

至于古英语已经有了表“女人”的wif,为什么还要造一个累赘、不合逻辑的“女人人”wifman?

历史文献显示,wifman的本义似乎应当是“女人的人”,也就是名媛淑女的“随身女仆”,也就是“侍女”。后来语义演变,wif由“女人”转指“妻子”,wifman由“侍女”转指“女人”。

因为有了这层“侍女”的历史背景,英文里的woman隐含的是“一般的”女人,而“高贵的”女人则是lady,或可翻成“淑女、女士”。长久以来,woman和lady一直都有着明显的阶级区隔,如1847年,讨论文艺科学的英国学术杂志The Athenaeum《阿西娜神殿》,就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句子:Defendant pleaded that the person described as a woman was in fact a lady. [被告辩称,所描述的那个人事实上不是个女子(woman),而是位女士(lady)。]

这个lady有贵族气,表系出名门、地位较高、有气质有家教的名媛。何以如此?追本溯源,lady源自古英语,最初为“面包揉制者”(one who kneads bread)之意,能制作家庭主食,是古英语时代女性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大写的Lady(夫人),现在依旧是英国贵族的称呼,与Lord(大人)相对。


有趣的是,woman由wifman演变而来,以前有人望文生义,误以为古英语的wifman就是wife-man“作妻子的人”,认为女人的价值依附在男人之上,觉得女人要有丈夫,人生才算完整。也曾经有人突发奇想,误认为woman是由womb-man“有子宫的人”而来,把女人的角色与怀孕生产、传宗接代划上等号。

这些谬论早已没人理会,不过woman后面的man至今还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别忘了,woman的man是早期的用法,意思是“人”。

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是human“人类(的)”,正解是hum(拉丁文“人”)+ an(形容词后缀),而不是hu(不存在的成分)+ man(男人)。大家不要拆错字,看到man就以为是“男人”,反应过度。

妇女节,给woman说文解字,献给所有的妇女同胞。





(曾泰元,台湾东吴大学英文系副教授、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访问学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