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颠覆易学13:谁是中国第一位风水大师?风水大师都不知道!

 博览众长123 2017-03-08

 老徐 易经实修

谁是中国第一位风水大师?


当你将这一词条输进电脑搜索,发现这是一个无头案,没有内容。也就是说,中国易学界、风水界就没有研究过这个问题。


我们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什么?哪个人能讲得清?那么何为“一”,谁为“一”,这就是多么重要的问题,可中国的学界偏偏没有时空概念,只知道孔子儒家独尊,从不研究人类第一位思想家是谁?人类第一部书哪一部?谁是中国第一位风水大师?也不研究,也不知道。


这是做得那门子学术,哪门子学问?


老徐颠覆了你们的学术,你又有什么愤愤难平?


关于风水学的历史,我试图找到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单薄。


大体的记述如下:


“风水”一词,一般公认语出晋人郭璞传古本《葬经》,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葬经》简明概括了风水选择标准:“来积止聚,冲阳和阴,土厚水深,郁草茂林。”


唐朝吕才在《五行禄命葬书论》中说:“殷周时就有卜宅之记载”,故《诗经》称“相其阴阳”,可见预言阳宅吉凶早在殷周时期就已有了萌芽。有关阴宅的记载,《史记·樗里子传》书中说:“昭王七年,樗里子病故,葬在渭南章台之东,他在临死之前说,百年后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到了汉兴时,果然长乐宫在东,未央宫在西。因此后世在风水界称之樗里子为风水术的原祖。


现在网上总看到孔子是风水大师,他选墓地时预言秦人将在他的墓前挖一条河。那么孔子才是第一位风水大师?


“昭王七年”是公元前300年,而孔子卒于公元前479年,就比樗里子早了近200年。但是孔子的这个故事查不到古籍出处,编造得太离谱。不算数。


我过去总认为“堪舆”、“风水”与《易经》关系不大,但是读过《管子》一书,我才明白风水与《易经》的关系,管子才是中国第一位风水大师。


管子是世界第一提出城市街和规划理论的人。城市选址看得就是风水。


《管子.乘马》篇道:“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 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管子.度地》篇:“故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内为落渠之泄, 因大川而注焉。乃以其天材,地之所生利,养其人以育六畜。”  


《尚书洪范》论及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上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种遍布于自然界中的五种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物质,以及对于水火木金土五材的基本运用,在当时的情景看来,是先民打开自然奥妙之门的钥匙。《尚书洪范》九畴“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五行观念已经推及到治国政治等各个方面。《尚书洪范》有成书年代争议颇多,最远到商末,最近到战国,但共同认知中是春秋齐国方士进行了改动。实际上就是讲这里的五行与《管子》一书的《四时》、《五行》等相通。以阴阳、四时、五行相配,安排人事、农事、政事和军事。


比如,以四时论政事,《君臣下》说:四禁者何也?春无杀伐,无割大陵,倮大衍,伐大木,斩大山,行大火,诛大臣,收谷赋。夏无遏水达名川,塞大谷,动土功,射鸟兽。秋毋赦过、释罪、缓刑。冬无赋爵赏禄,伤伐五谷。故春政不禁则百长不生,夏政不禁则五谷不成,秋政不禁则奸邪不胜,冬政不禁则地气不藏。四者俱犯,则阴阳不和,风雨不时,大水漂州流邑,大风漂屋折树,火暴焚地燋草;天冬雷,地冬霆,草木夏落而秋荣;蛰虫不藏,宜死者生,宜蛰者鸣;苴多螣蟆,山多虫螟;六畜不蕃,民多夭死;国贫法乱,逆气下生。


《禁藏》论法:夫为国之本,得天之时而为经,得人之心而为纪,法令为维纲,吏为网罟,什伍以为行列,赏诛为文武。缮农具当器械,耕农当攻战,推引铫耨以当剑戟,被蓑以当铠鑐,菹笠以当盾橹。故耕器具则战器备,衣事习则功战巧矣。当春三月,萩室熯造,钻隧易火,杼井易水,所以去兹毒也。举春祭,塞久祷,以鱼为牲,以糵为酒,相召,所以属亲戚也。毋杀畜生,毋拊卵,毋伐木,毋夭英,毋拊竿,所以息百长也。赐鳏寡,振孤独,贷无种,与无赋,所以劝弱民。发五正,赦薄罪,出拘民,解仇雠,所以建时功施生谷也。夏赏五德,满爵禄,迁官位,礼孝弟,复贤力,所以劝功也。秋行五刑,诛大罪,所以禁淫邪,止盗贼。冬收五藏,最万物,所以内作民也。四时事备,而民功百倍矣。故春仁、夏忠、秋急、冬闭,顺天之时,约地之宜,忠人之和,故风雨时,五谷实,草木美多,六畜蕃息,国富兵强,民材而令行,内无烦扰之政,外无强敌之患也。


风水必须与阴阳、四时、五行相配。而《管子 .幼官》介绍了“明堂”设计摆设,就完全是风水的的内容。


“幼官”应作“玄宫”, 玄宫即指明堂,为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均在此进行。本篇按中、东、南、西、北的方位依次排列,形似一明堂图案,故以此名篇。本篇将阴阳五行思想和故事、军事相联系,阐述时令、方物和治国、治兵之道。


中方本图:若因:夜虚守静,人物人物则皇。五和时节,君服黄色。味甘味,听宫声,治和器,用五数,饮于黄后之井,以倮兽之火爨。藏温濡,行驱养,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


常至命,尊贤授德,则帝。身仁行义,服忠用信,则王。审谋章礼,选士利械,则霸。定生处死,谨贤修伍,则众。信赏审罚,爵材禄能,则强。计凡付终,务本饬末,则富。明法审数,立常备能,则治。同异分官,则安。


通之以道,畜之以惠,亲之以仁,养之以义,报之以德,结之以信,接之以礼,和之以乐,期之以事,攻之以官,发之以力,威之以诚。一举而上下得终,再举而民无不从,三举而地辟散成,四举而农佚粟十,五举而务轻金九,六举而絜知事变,七举而外内为用,八举而胜行威立,九举而帝事成形。


九本博大,人主之守也;八分有职,卿相之守也;七官饰胜备威,将军之守也;六纪审密,贤人之守也;五纪不解,庶人之守也。动而无不从,静而无不同。治乱之本三,卑尊之交四,富贫之终五,盛衰之纪六,安危之机七,强弱之应八,存亡之数九。练之以散群傰署,凡数材署。杀戮以聚财,劝勉以选众。使二分具本,发善必审于密,执威必明于中。


东方本图:春行冬政肃,行秋政雷,行夏政阉。十二地气发,戒春事;十二小卯,出耕;十二天气下,赐与;十二义气,修门闾;十二清明,发禁;十二始卯,合男女;十二中卯,十二下卯,三卯同事。八举时节,君服青色,味酸味,听角声,治燥气,用八数,饮于青后之井,以羽兽之火爨。藏不忍,行驱养,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


合内空周外,强国为圈,弱国为属。动而无不从,静而无不同。举发以礼,时礼必得。和好不基,贵贱无司,事变日至。


然则春夏秋冬将何行?东方曰星,其时曰春,其气曰风,风生木与骨。其德喜嬴,而发出节时。其事:号令修除神位,谨祷弊梗,宗正阳,治堤防,耕芸树艺,正津梁,修沟渎,甃屋行水,解怨赦罪,通四方。然则柔风甘雨乃至,百姓乃寿,百虫乃蕃,此谓星德。星者掌发,为风。是故春行冬政则雕,行秋政则霜,行夏政则欲。是故春三月以甲乙之日发五政。一政曰:论幼孤,舍有罪;二政曰:赋爵列,授禄位;三政曰:冻解修沟渎,复亡人;四政曰:端险阻,修封疆,正千伯;五政曰:无杀麑夭,毋蹇华绝芋。五政苟时,春雨乃来。


《幼官》的这些排列是如何设置?道理如何?一般人很难洞悉理解。东西南北中本图,相应的是春夏秋冬四季。有人进一步考察分析,《幼官》、《幼官图》其实是天文历法的一种。今人从中悟出一个个方位和数目合一的历法模型:东八、南七、西九、北六、中五,是从上古的雏型历法中产生的。一年四季就是这么交替产生的,从正月开始,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为春天,八个节气,九十六天;夏天初昏时斗柄指向南方,七个节气,八十四天;秋天初昏时斗柄指向西方,九个节气,一百零八天;冬天初昏时斗柄指向北方,六个节气,七十二天。为此,北斗星在天际绕一圈,而人间也走完了一年三百六十天。


那么,这又和星相学联系起来了。如此,“堪舆”、“明堂”、“星相”等风水学的内容,都包括在了《管子》一书之中。


再回到题目上:谁是中国第一位风水大师?


当你将这一词条输进电脑搜索,发现这是一个无头案,没有内容。但满电脑是当代风水大师的名字和排名。


请问,不知道“风水”之来源“风水”学靠谱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