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曾当了8年的外卖配送员,如今却逆袭成为加州大学教授

 文质君 2017-03-08

他年幼跟随父母下放农场,20岁成为锁具厂的一名工人,32岁远赴异国他乡却找不到体面的工作,只能打零工,靠刷盘子送外卖生活了8年,然后与同餐馆的女服务员结婚,“婚房”只是靠攒钱买的一辆二手雪弗兰轿车。

 

他北京大学数学系本硕连读,本科成绩排名前茅,硕士师从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潘承彪教授,留学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华裔数学家莫宗坚教授,后被美国加州大学聘请担任数学系教授。


读起来是否感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但事实就是这两段话描写的都是同一个人,他就是华人数学家,攻克数学界终极难题“孪生素数猜想”的Tom Zhang——张益唐。


 

1955年张益唐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母亲是在机关工作,父亲是电气工程系的教授,但工作繁忙很少能教他学习知识。就是在一个这样的环境下,他却天生酷爱数学,并开始试着了解一切与数学相关的东西。

 

后来他的父母因为工作迁居北京,将他留在上海随外婆生活。“文革”开始后,学校教育中断,他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看数学书上,这些数学书全是他从书店弄来的便宜货。当他遇到弄不懂的东西时,他说“我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因为没人能帮我。”

 

13岁的时候,张益唐搬到了北京,15岁随母亲下放农场,他父亲也被下放到另一个农场。在农场,如果别人发现你在看书就会阻止你,因为“数学对阶级斗争没用”。

 

几年后,张益唐回到北京,后在一家锁具厂当工人。不久后,他开始琢磨参加北京大学的入学考试,“我花了几个月时间自学了所有高中物理和化学,也学了点历史,但时间不太够。”就在时间不太够的情况下,23岁的张益唐成功叩开了中国顶级学府的大门,终于成为北大数学系“78级”的学生。



大学四年,他在北大数学系成为人尽皆知的高材生,带他的几位教授都认为他对于数学研究的具有十分敏锐的直觉和天赋。毕业之后,他继续考取了北大数学系的研究生,师从数学界泰斗潘承彪教授。当时在解析数论领域有着“两潘一陈”的说法,“一陈”指的是陈景润,“两潘”指的就是潘承彪和他的哥哥潘承洞。



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硕士学位之后,张益唐做了一个决定,要去美国留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考上了美国常春藤名校——普渡大学的博士,这所学校造就过13位诺贝尔奖得主,同时也是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母校,当时带他的导师还是著名的华裔数学家莫宗坚教授。到此时为止,相信他以后不论继续从事科研,还是其他数学相关的工作,这份履历都是熠熠生辉的。

 

但是,老天似乎总爱和人开玩笑。


因为在研究中常常和导师有意见分歧,当他博士毕业的时候,却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境遇——导师不愿意替他写推荐信。他的导师莫宗坚在美国数学界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这意味着,没有一家大学或机构愿意冒险去接收这样一位被导师“嫌弃”的年轻人,也就是说他将面临找不到工作的现实问题。


当他在美国走投无路的时候,他的大学老师、北大数学系主任丁石孙教授竭力邀请他回北大,但他觉得以现在这个状态回去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于是拒绝了他的邀请,并说:“我在美国还能生活下去,大不了一边打工一边做研究嘛,闯不出点名堂来就不回去了!”

 

就这样,在博士毕业以后的8年间,张益唐没有能进入学术圈,谋生方式只能是打零工,不论是给快餐店涮盘子、送外卖还是在汽车旅馆整理客房他都干过,用四处漂泊来形容也一点不为过。



“虽然是不相干的工作,忙有时也忙,但总是有时间。如果你心思很单纯,真的喜欢数学,就不会把数学忘掉,还是可以继续。我自己留了一些数据。那段时间读了很多东西,不断想一些问题。”张益唐后来回忆道。

 

这样的境遇一直持续到1999年,张益唐大学时期的师弟唐朴祁去美国参加IEEE年会(IEEE为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的简称),开会期间,唐朴祁特地到纽约找他叙旧,聊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张益唐还是对数学领域的话题有着浓厚的兴趣,唐朴祁于是提到了在美国Intel实验室做网络设计时遇到的一个困难。这个技巧性很强的问题已经困扰了Intel的工程师们很久,张益唐眼神里闪烁出少见的光芒。他又问了些细节上的问题,仅过了一个星期,他便破解了这个问题,两人后来就此申请了一个专利,并且得到了Intel公司的青睐。

 

这件事情让唐朴祁意识到虽然阔别学术圈已久,但老友身上还是有高超的数学解题能力,于是唐朴祁下定决心帮助他走出困境。后来在另一位北大校友的合力帮助下,张益唐得以进入新罕布什尔大学任教。



虽然又能继续从事自己喜欢的数学工作,但张益唐在学校里只是没有正规编制的临时工,也就意味着随时面临再次失业的风险。在美国高校里,学生打分也占到教师考核的重要一部分,张益唐的得分总是所有教师中最高的,他的学生们在打分后的留言里说:“张老师上课有三个点特别吸引人,第一是他的口音,第二是他很搞笑,第三是他的课很简单”

 

张益唐在新罕布什尔大学虽然只是编外讲师,但凭借其出色的数学才华,获得了学校系主任、世界级数学家凯尼斯·阿佩尔的信任与尊重,阿佩尔曾想给张益唐转正,最后却因为系里有老师投反对票而没有通过。

 

直到2013年4月17日,阿佩尔身患食道癌去世前两天,张益唐向世界数学界最具声誉的《数学年刊》投递出了一份改变他命运、甚至震动了整个数学界的论文——《证明存在无穷多个质数对相差都小于7000万》。

 

这篇论文让全球数学界最权威的评审组倍感压力,因为能验证他这篇论文真实性的专家,在全世界都屈指可数。《数学年刊》保留有很多未发表的论文,它们都声称解决了人们能够想到的每一个数学难题,以及并不存在的问题,接受与出版之间的等待通常是一年左右。

 

在经过几天忙碌的论证之后,评审组给出结论——张益唐的方法是正确的。不到一个月后的5月21日,《数学年刊》正式发布了这篇论文,这是这本刊物在130年来处理论文最高效的一次,同时意味着200年来无解的数学难题终于被攻破!

 

这一年,他58岁。全球数学界从此知道,美国二流大学里有一名叫张益唐的“编外教师”破解了无数专业数学家为之废寝忘食的世界性难题——孪生素数猜想证明。

 

从此之后,张益唐便以风卷残云之势包揽了数学界的所有大奖!



仿佛就在一夜之间,横空出世了一颗新星。接踵而至的,是国内外无数学术会议向他发来的邀请。

 

在中科院的办公楼里,也低调的挂上了写着“张益唐”三个字的牌子。后来在华裔数学家丘成桐的推荐下,他收到了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橄榄枝,成为了该校数学系的正式教授。

 

张益唐说,出名后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才能不受干扰。“现在我在干什么?现在我自己还有几个大的问题在做,不比孪生素数更容易。”他说,自己认为合适的时候,会把东西拿出来。

 

人们往往关心,在长时间的人生低谷中,张益唐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张比较有代表性的回答是,“也许是个性吧,我还能经受这些挫折。别人觉得传奇,我不这么认为。只觉得一切就是顺其自然。”

 

2016年10月,张益唐在北京大学举办的颁奖礼上获得了年度大奖——求是杰出科学奖,表彰其在概率论同随机控制领域以及孪生素数研究领域的成果,杨振宁亲自用简洁的语言解释了张益唐做的工作。


 

张益唐在颁奖典礼上说道,在北大学习期间,北大的精神深深影响着他。希望今后做科学的道路上,能经常体会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受”。


张益唐的好友冯胜平,谈到在张没有固定工作的时候:“他的才华一直没有被很多人认识到,甚至有些跟他很近的朋友说他到处漂流,甚至到处蹭饭,对他相当过分,甚至给他脸色看,都有过。”

 

也许他的朋友们不会想到,就是曾经那样落魄的人,现在却站在中国最高学府的领奖台上,聆听台下经久不息的掌声。

 

张益唐曾说过杜甫的一句诗,在我看来,是对他人生的最好描述--“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毕竟还没到最后,谁又能对你的人生下定论呢,不是么?



本文由百度学术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