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说佳茗佳人,此10位茶女神,惊艳你的眼睛

 冷斋居士 2017-03-08


  苏东坡言:“从来佳茗似佳人”,一点不虚,在他之前,或之后,有太多的茶女神级人物。


  在“遇到爱茶的女人,就娶了吧”一文中,茶百科分析过茶女神的不一般。


  今日女神节,再分享10位茶女神,证实爱茶的女人,真的是佳人、女神。



鲍君徽


  字文姬,早寡,无兄弟,终老天年,生年不祥。善诗,德宗尝召入宫与侍臣赓和,赏赐甚厚。《全唐诗》存诗四首,她的诗大都从容雅静,而不故为炫耀。《惜花吟》和《东亭茶宴》书宫人生活写照,皆谈到茶,很是清雅。


惜花吟

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

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朝看花花欲落。

不如尽此花下欢,莫待春风总吹却。

莺歌蝶舞韶光长,红炉煮茗松花香。

妆成罢吟恣游后,独把芳枝归洞房。


东亭茶宴

闲朝向晓出帘栊,茗宴东亭四望通。

远眺城池山色里,俯聆弦管水声中。

幽篁引沼新抽翠,芳槿低檐欲吐红。

坐久此中无限兴,更怜团扇起清风。


  全唐诗中,留存她四首,两首写到茶,可见她对茶的珍爱与懂得。“红炉煮茗松花香”,“茗宴东亭四望通”,亲手煮茶,文鼎细烟,红泥小火炉,佳茗香幽,边品茶宴边四下观望欣赏城池山色美景,怡然自得。


梅妃


  江采萍,号梅妃,闽地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唐玄宗宠妃之一。善吟诗作赋,自比晋朝才女谢道韫,不仅长于诗赋,还精通乐器,善歌舞,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喜梅,气节若梅


  斗茶是我国饮茶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和一种品饮方法。从江采苹身上,我们可以知晓唐代已经有斗茶了。


  据《梅妃传》记载,唐开元年间,玄宗皇帝曾与梅妃斗茶:(玄宗)与(梅)妃斗茶,顾诸王戏曰:“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斗茶今又胜我矣。”妃应声曰:“草木之战,误胜陛下,设使调和四海,烹饮鼎鼐,万乘自有宪法,贱妾何能较胜负也。”


  斗茶风行宫廷,梅妃能得心应手地同唐玄宗斗茶,并且很是谦和,言明很是懂得茶道,精行俭德。



李冶


  茶圣陆羽的红颜知己,也有学者考究说陆羽和李冶是有过朦胧的爱情的。


  李冶,出生年月不详,字季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容貌俊美,天赋极高,后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诗人。晚年被召入宫中,因曾上诗叛将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


  《唐才子传》形容她:“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才子颇夸纤丽,殊少荒艳之态。” 有才、才貌、有德、有态、有名,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再加上大唐时期,盛世清明,信仰自由,虽女道士,亦可不受束缚,自由随性。自然身边聚集的也都是幽人佳士,超然物外的陆羽和释皎然均同她意甚相得,交往密切。


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陆羽是孤儿,被智积禅师收养居寺院中长大,又有口吃,但有才,又行遍大江南北,所著《茶经》盛行,其名及茶道甚精,寺院道观文人名士烹茶吟诗,自然爱茶好友、求见者诸多。而李冶交往很多男士,也曾投入真感情与几任男友,皆未有始终。只有茶和陆羽,这一情怀之物、知音之人,一直陪伴。


  此诗不难看到,虽道途远隔,山长水阔,“昔去繁霜月”,陆羽是在一个深秋里来看过她一次了。而“今来苦雾时”,又一次多雾的日子里,探问季兰。


  两次来访,皆因生病。“欲语泪先垂”,是伤感自己,还是感动有友人旧知来看望自己?对于病中的人来说是尽量少劝酒又强力作诗的,而她强颜欢笑,力劝饮酒,且成一醉,更言”此外更何之?” 除了一醉方休,还能怎样呢?


  同时孤苦的异性,山川里寻茶,茶酒里寻知音,知音间寻求慰藉。虽无所依,但被怜香惜玉的情感是复杂的。



花蕊夫人


  在五代十国时期,有几位被称作花蕊夫人的女性,她们不仅容貌美丽,而且能诗善赋,多才多艺。因其所处时代相同,且又均被称为花蕊夫人。


  其一为前蜀主王建淑妃徐氏,成都人,宫中号为花蕊夫人,因其姐也为王建妃,故亦称小徐妃。


  其二为后蜀主孟昶的妃子,也姓徐(一说姓费),封为慧妃,青城(今四川灌县)人,貌美如花蕊故称为“花蕊夫人”。孟昶降宋后,她可能被虏入宋宫,为宋太祖所宠。


  其三是在清代学者赵翼《陔余丛考》中出现的,说这位花蕊夫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宫人,闽人之女,雅好赋诗。她于南唐亡后,被俘入宋宫,后为晋王所杀。人称小花蕊。


  至于具体指谁,故纸堆里,烟云散去,已难考证,也许就是指很多似花像蕊般的女子。


宫词

花蕊夫人

白藤花限白银花,阁子门当寝殿斜。

近被宫中知了事,每来随驾使煎茶。


  三位女子,皆有貌有才、且常居宫中,又近国君随驾,都有可能是这首“宫词”的作者。自然,“使煎茶”,是说明她们很懂得事茶之道的。饮茶已然于权贵中流行,并且佳人近茶、煎茶,活色生香,“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生于书香门弟,后嫁夫赵明诚,一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研究。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夫妇二人,才子佳人,比拼记忆力,指书说史实,考对方猜在某书、某卷,要具体清晰到第几页第几行,猜对者,先品茶。而赢的人,由于太过开心激动,以至于茶杯倾覆不得饮。这就是纳兰容若“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因由。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樨花。


  豆蔻,草本植物,供药用,治胃中胀闷、消化不良及呕吐恶心。由于生病、茶解药性,所以“莫分茶”,不得行分茶事务、饮所钟爱的茶品,只好“豆蔻连梢煎熟水”。此词说明李清照是甚懂宋代点茶、分茶之道的。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酒阑更喜团茶苦”,此进一步说明李清照爱茶、懂茶,以苦茶解酒,并且品味的皆是宋代流行的团茶。



董小宛


  “秦淮八艳”之一。名白,字小宛,号青莲,江苏苏州人,生于苏州小有名气的城内“董家绣庄”,自小温婉,俊秀灵慧,懂刺绣,善精细,通诗文书画。


  聪慧贤淑,气质如兰。后结识嫁于复社名士冒辟疆,二人除了琴棋书画外,品茶赏花都是共同的爱好。


  余怀在《板桥杂记》说:“董白,字小宛,一字青莲。天资巧慧,容貌娟妍……针神曲圣、食谱茶经,莫不精晓。性爱闲静,遇幽林远涧、片石孤云,则恋恋不忍舍去。”


  红袖添香夜伴读,大概是每个文人的痴梦。董小宛能喝酒,冒辟疆不善饮,而冒辟疆自和董小宛一起生活后,小宛遂罢饮,喝茶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影梅庵忆语》中,冒辟疆记录下了他和董小宛喝茶的往事,读来令人神往。


   “每岁半塘顾子(即顾子兼),兼择最精者缄寄,具有片甲蝉翼之异。文火细烟,小鼎长泉,必手自吹涤。余每诵左思《娇女诗》‘吹嘘对鼎立’之句,姬为解颐。至沸乳看蟹目鱼鳞,传瓷选月魂云魄。尤为精绝。每花前月下,静试对尝。碧沈香泛,真如木兰沾露,瑶草临波,备极卢陆之致。”



芸娘


  姓陈,名芸,字淑珍,苏州人,清乾嘉时期长洲处士沈复(字三白,号梅逸)的夫人。在其夫沈复所著的自传体小说《浮生六记》中描述了他们的婚姻生活。


  芸娘,擅女红,生性聪颖,自学诗文,亦能写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种句子。


  《浮生六记》中沈三白记录芸娘爱茶、懂茶、并亲手制作荷花茶


  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沈复与芸娘生活贫困拮据,但芸娘总是能把平淡的生活过得像花开一样曼妙,不费一金一钱,用巧手和慧心作茶,打理着温情诗意的烟火人生,泡的是茶,书写的是闲情雅趣。



三毛


  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女作家,旅行家。


  她的作品,细腻情感,真实无饰,总是流露着女性的柔美和细腻。家人说:“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踏踏实实的活着。也许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确知:她没有逃避她的命运,她勇敢的面对人生。”


  贾平凹说:“高挑着身子,披着长发,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的形象,年轻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分的!”


  三毛是爱茶、懂茶、惜茶的。不然说不出那句流传经典的语录:“人生如茶,第一道苦如生命,第二道香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



冰心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长寿99岁,著作影响、称誉满身,在中华人中,能被尊称为“先生”的女士,一双手估计能数完,她是其中之一。


  在《我家的茶事》中,她称自己“琴棋书画诗酒花”皆无缘,作为家庭主妇每天必须和柴米油盐酱醋打交道,茶,是从中年以后,才有喝茶的习惯。每天早上都要沏一杯茉莉香片,外加几朵杭白菊。抗战期间,到了云南,一边用笔名写《关于女人》挣稿费,一边沏着福建乡亲送的茉莉香片,总想起故去的家人,而感到“茶”的特别香冽。从那时一直喝。



杨绛


  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长寿105岁,同样著作影响、称誉满身,在中华人中,能被尊称为“先生”的女士,一双手估计能数完,她也是其中之一。


  在其《喝茶》一文中,言:“那么喝茶不为解渴,只在辨味。细味那苦涩中一点回甘。记不清哪位英国作家说过,‘文艺女神带着酒味’,‘茶只能产生散文’。而咱们中国诗,酒味茶香,兼而有之,‘诗清只为饮茶多’。也许,这点苦涩,正是茶中诗味。”


  此文引经据典,谈论古今中外饮茶、咖啡与酒。并文末呼吁:“爱喝茶的,不妨多多喝吧!” 传茶是功德,爱茶雅静,品茶长寿益身心健康,两位女神“先生”就是例证啊。


相关美文

女神、女王节,如何举办一场茶会?

品味茉莉花茶,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2017春茶记录|碧螺春香百里醉(一)

不论古代现代,茶都神乎成这样了,你还能无动于衷?

春天喝茶好处多!

存白茶,先会评选品质,了解清楚再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