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广州呆了3年,第一次吃到这种面!打开了吃货的新大门!

 瑞兔777 2017-03-08



走过同福东、中路这两条有名的美食街,路过十几家老字号,团长却不动心。


只因团长这次的美食之旅,目的地是“自造竹升面”;因它至今坚持用扁担打只加鸭蛋,不加水的竹升面。

穿过两条街去吃你


一出市二宫地铁D口,能闻见“贝克达人”现烤菠萝油的香气。“贝克达人”往左拐,走30步,能看到“市二宫”的大招牌。


再往右走,就进了同福东路。走在路上,团长兴奋到爆!三两步就能看到一家好次的老字号!


“赞记龙凤礼饼”热卖广州的传统糕饼。“芬芳甜品”生意太好,同一条街开了3个铺面。


再往前走,就是同福中路。煲仔饭“森记小食店”排队排到了马路上。“品味碗仔翅”里街坊进进出出,好不热闹。“熊记”的鸡粥香都飘到了街上!

藏在市场里的竹升面

“熊记”往前走,过红绿灯,拐进一个巷子,就到了口市场


卖水果的、卖猪肉的、卖花的、卖拖鞋睡衣的、卖对联挂灯的,什么都有。逛市场的人都是附近的街坊。


“自造竹升面”就藏在堑口市场。走进市场的一个铁栅栏,往右走,能看到一排食店,“自造”是其中最显眼的(人最多的)。


“自造”原先只有一间铺,因生意太好,又盘下了隔壁的铺子。到饭点,连室外都坐满。店里装潢简单,红木桌椅很有年代感。

扁担才是竹升面的灵魂


最吸睛的还是二楼的一根大扁担。扁担是竹升面的灵魂!云吞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还上过《舌尖上的中国》。


云吞面一定要用竹升面来做,面粉加鸭蛋,不放一滴水,这样和出来的面才有韧度,够爽脆清香。


搓完的面团放在案板上,骑坐在竹竿一头,用脚一蹬,竹竿碾压着面团,一边压打一边移动,让面团受力均匀。

刀起刀落,切下的面条如银丝一般,韧性十足。


大隐隐于市的“自造”,坚持用扁担打只加鸭蛋的竹升面,一卖就是几十年。

云吞面


用竹竿压制的竹升面,口感爽口弹牙。刚用筷子夹起来时,团长误以为里面藏着橡皮筋!


用猪骨、大地鱼、虾子熬制3个小时以上的汤头,没加一粒味精,味道清鲜,衬托出竹升面和云吞的好味。

面里有浓浓的蛋香,香到像泡了几个蛋汤的SPA。


云吞个头不大,皮薄如纸,三分肥七分瘦的猪肉馅,满满的都是土猪肉的香。

猪油捞面

贫穷岁月人最渴望的滋养,就是猪油。如今已过了那个年代,可纯粹猪油的芬芳还是深得人心。


没浸泡在汤里的竹升面,Oh My God!弹牙度直飙升到100!


把猪油和面条拌匀,一口吞下一大筷捞面,面香像潮水,把人淹没。

猪油香就是最大的那股浪,一浪一浪,拍得人心涣散,在好味面前溃不成军。


配搭的汤,加了更多蟹子,味道比云吞面的重许多,可喝多也不会咸,反而口齿生津,鲜到眉毛飞起。

牛腩面


面上堆了超级大快的牛腩!超级大!超级大!酱红的颜色也超有食欲!


大口吞下一块牛腩,牛肉的汁水和八角、桂皮的香料味涌上舌尖,离咸就差那么一点。


这会再吃一条半指厚的河粉,黏米的清甜中和牛腩的卤味,刚刚好。

上至80岁,下至8岁都爱它


被这碗面吸引的,除了团长,还有帮衬多年的街坊。

脸上有岁月留痕的爷爷,很认真地吃着面,不时跟身边的老友品鉴面条出品是否与当年一样。

体贴的男生,让女票先去坐,自己来点单。店员说没了女票爱吃的河粉,愁得眉头一紧。

穿着花裙子的小丫头,扎着羊角辫,不肯乖乖次面,偏要跟婴儿车里的弟弟玩。

还有像团长这样的吃货,风卷残云般吃掉一大碗面,打个饱嗝,再战几百回合!

人均:14元
其他推荐:炸酱面、虾子捞面、辣味鲍鱼仔云吞面、猪手面
地址:海珠区荔湾区前进大街17号

(市红会医院公交车站往前80米对面马路进)
交通指引:地铁2号线市二宫站D2口出,

再按团长开头提示的路线走(跟导航走也行)!


(点大图看更清楚喔)



“自造”的面,不是广州最好次的云吞面,因为广州最好次的云吞面,没人敢夸下海口。

但它家扁担打的竹升面,绝对值得你挡住同福东、中路美食的诱惑,穿过几条街道,去次!次过后,你才知道它值不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