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孜孜以求——深浅堂书法艺术近况

 李一滴水 2017-03-08

艺术简介

广东高州人,斋号深浅堂、夏堂,

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广州美术学院书法研究生(书法教学与创作研究方向)

广东书法院办公室副主任、专职书法家;

荣获中国文联颁发的“中国文联十大舆情好信息”荣誉称号,

2012、2014年广东省文联系统“年度舆情信息工作优秀信息员”;

书法理论方面侧重历代书家个案、书法美学批评以及书法教育,

“李氏书画收藏樟木箱”创始人。

作品集1

作品集2

作品集3

作品集4

作品集5

作品集6

主要作品获奖、入展情况

全国第二届册页书法作品展入展;

第二届广东省“张九龄杯”书法篆刻展优秀奖(最高奖);

广东省第五届“南雅奖”书法篆刻展入展;

第四届全国“康有为奖”书法评展优秀奖;

“大沥杯”广东省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袁崇焕”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入展;

广东省第三届新人新作书法作品展优秀奖;

“文士风流”——第二、三届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邀请展;

第十、十一、十二届广东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优秀奖;

“喜庆十八大”——首届全国书法院艺术交流展;

“税收·发展·民生”——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

“天王故里”杯——第三届全国书法名家艺术双年展;


 学术理论研究近况 


《对高等书法教育中临摹课程的思考》获“首届岭南书法教育论坛”优秀奖(最高奖),

《新文人及其相关书法文化现象刍议》获“第二届全国新文人书法研讨会”优秀奖(最高奖)等;

《关于当前书法展览的若干思考》以及《书论对当下书法创作的启示——以行草创作为例》发表于《书镜》;

《五体四美——万里书法艺术摭谈》、《陌生之美——梁越强书法批评》等书法批评。



论文文段摘录:



“书法界各种流派竟相标榜,各种思潮频频出现,他们都试图揭示中国当代书法的发展方向,整理当代与传统的脉络,而事实上却不尽如人意。有的甚至背叛传统,抛弃汉字走向和滑出书法与行为艺术的边缘。这是令人堪忧的。但在万马奔腾之中,总有着令人为之惊叹,为之惊艳的数匹脱颖而出,它是这个时代书法理论的亮点,是书法创作的新鲜血液和动力,成为“黑马”。我们以为,“新文人书法”就是这样一匹‘黑马’。”

 

“而西方审美价值观、审美思想等的不断传入,使得我们开始了东、西方艺术思想的大碰撞。恰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部分书法艺术的创新探索开始出现了偏差、甚至失误。既想保留传统书法艺术中的用笔技法,又想借鉴西方审美思想中的理性分析,融入空间的概念。而这些融合,是生搬硬套的,是不成熟的,它导致书法开始偏离本体。”

 

“我们所要求的是系统的教育,并非一年半载的“填鸭”。在这个长期的、连续的、系统的,关于文史哲知识浸染过程,它不要求每人都成为状元,不要求每门课程都优秀,甚至不合格都可以原谅,前提是你一直都在接受教育文化的浸染,感受传统知识对你自己的熏陶。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无法规避各种关于学术、审美、意识形态等对我们的影响,但这个过程是必须的,是工匠到艺术家的必经之路。因此,我们要以传统学问作为养料,完成对我们知识分子独特的审美取向、精神气象、人格魅力以及生命价值的修炼。这也是莽夫向君子蜕变的通途。黄庭坚在《论书》说:‘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

 

“开展活动,应该是书法进校园拉开序幕而非结束,不是走过场。活动(书法进校园)结束后,书法家应主动联系学校,在书法教学、书法普及等方面继续提供后续服务;学校方面应该对学生进行调研,做好反馈工作,并提供相应的书法学习平台,‘趁热打铁’。”

 

     “首先,策划一个书法展览,作为策展单位、个人必须赋予它意义与目的,或者说它必须要有担当、有内涵,而非空洞无物的摆设。也就是说,通过一个书法展览的呈现方式、表达内容、展厅布置等手段为载体,向公众、学者、专家等表达、传达展览所要所包含的庞大信息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