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就业能力:教学改革

 教育者之惑 2017-03-08

就业能力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英国,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于1909年首先提出的。研究发现,就业能力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正相关,即大学生的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心理承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越强,对就业质量的提升效果越明显。

各高校应以职业教育、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宗旨,以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加强实践为核心,依托理论用为原则,以实验或体验式教学为基本特色,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为突破口。促进教学质量为目的,进行课程体系的综合改革,注重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着力培养高素质、厚基础、宽口径、适应面广、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应用人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