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骨科手术透视时必须重视无菌区域的保护,以免在摆放透视机的过程中造成污染以至增加感染的风险。 骨哥常用的防护方法有 2 种:一是以无菌套包扎接收器/球管,术中对无菌区不作特殊对待;二是每次透视时找「巡回护士」拿一块无菌巾/单临时覆盖,透视完毕后弃去,下次透视时以新的无菌巾/单覆盖,如此反复——然后被「巡回护士」追着骂。 最近,有学者在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 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对 3 种保护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模拟比较研究。 然而骨哥对该文中所介绍的 3 种防护方法几无所知,难以对之作出中肯的评价,想听听大家的看法。顺便,大家在工作中又是使用什么不用被「巡回护士」骂的法子对无菌区域进行保护的呢?希望大家踊跃参与讨论,交流心得! 首先为了模拟手术间的环境,在实验开始前对地板、模拟人和手术台进行消毒处理,将模拟人仰卧放置于手术台上并用无菌单覆盖;由于考虑到地板是术中操作 C 臂机导致污染的主要可疑来源,学者们将一种特殊的在紫外线下可显色的粉末(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粉末)分散在地板上,用来模拟和追踪污染;最后在该模拟环境中对比 3 种常用的 C 臂机无菌覆盖技术对保持术区及术者无菌的有效性,每组设置重复试验。 技术一:(国外的)传统技术 当 C 臂机处于前后透视位时,四分之三的无菌单覆盖在手术台的一侧,并用无菌钳将无菌单固定在手术台的一侧。无菌巾的另一端被允许自由悬垂至地板。将透视机转换成侧位时,无菌单可以自由悬挂在 X 线球管上,这会将无菌单的自由缘从地板往手术操作区域明显抬高(图 1)。
技术二:钳夹无菌单技术 该方法类似于前一种技术,手术台上的无菌单覆盖同前。但是在前后位透视时,不再允许自由缘悬垂至地板上,而是用无菌钳固定于手术台上。当从前后位转向侧位透视时,松开无菌夹并手持自由缘将无菌单覆盖在 X 线管上(图 2)。避免了自由缘的大幅度抬高和降低。
技术三:无菌袋技术 使用一种名为 C-armor 的无菌袋,它可以在无菌单的一侧制造一个无菌袋。无菌袋可粘附于无菌单的一侧,当透视机转向侧位时,无菌袋可以打开,而当 C 臂机回到前后位时,无菌袋又可重新关闭(图 3)。这一技术使得 C-armor 无菌袋的自由缘一直保持高于地面而不与其接触。
研究结果显示,以各图中黄色箭头所指的 C 臂侧位时的最高点作为参照点,传统技术组的 25 次试验中有 14 次污染区域距离参照点 0 cm。夹布单和无菌袋技术中,没有一个污染区域到达参照点。传统技术中,污染距离参照点的平均距离为 4.6 cm。钳夹无菌单技术中,污染距离参照点的平均距离为 71.2 cm。无菌袋技术中,污染距离参照点的平均距离为 104.2 cm。 这三种技术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紫外线下检查术者的手术衣和手套,传统技术存在污染,而钳夹无菌单技术和无菌袋技术中均没有发现污染。 参考文献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 2016;30:e351-6.
编辑:魏立 责任编辑 | 陈曦 投稿与合作:chenxi@dxy.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