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菲唱过那么多古诗,我最钟爱这一首……

 天然首选 2017-03-09


说起流行歌曲中的古诗词,馆友们一点也不陌生。


00后想起的大概是姚贝娜的《菩萨蛮》、《江南可采莲》,90后想起的莫若李健的《在水一方》,80后想起的无非是毛宁的《月落乌啼》,70后想起费玉清的《一剪梅》,邓丽君的《独上西楼》。


若说起王菲唱过的,耳边萦绕着的多是《明月几时有》、《清平调》,看过电影《孔子》的朋友们,多少人留意过其中的曲子《幽兰操》呢?


这一首绝对值得一提。


电影《孔子》插曲



据西汉蔡邕的《琴操》记载:


孔子周游列国时,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国君采用他的政治主张,孔子得不到重用。


自卫返鲁途中,在山谷里看见兰花和杂草生在一起,就好像乱世中的君子,空有美好的品德和才干。孔子心中感叹,便停下车来,援琴弹奏,作了这首《幽兰操》。


幽兰操

春秋·孔子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

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世人暗蔽,不知贤者。

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伤不逢时,寄兰作操。


这首流传千古的《幽兰操》,其实是孔子周游列国,自感生不逢时,未得重用时发出的深深感叹。


短短几十字,浩浩渺渺,带着兰花冷漠的美艳,又诉说着人生的变动和永恒。


孔子之后,约1200年,唐朝的韩愈自感历经苦寒、遭受打击,想起怀才不遇的孔子,遂作同名作品《幽兰操》,以唱和孔子。有序云:“孔子伤不逢时作。”

幽兰操

唐.韩愈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

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最喜欢的当数那句:不采而佩,于兰何伤?大意是:就算没有人去采摘兰花,对兰花本身有什么损伤呢?在远处仍能闻到兰花的幽幽清香。


兰香是王者之香,兰只为王者而香,兰历苦寒而成其香。


正所谓: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生活,有时候麻木,有时候又充满感动的瞬间。


那某一瞬间,可能是一个符号,一个动作,一个转角,一首诗,一首歌,心灵就能有所触动。

 

他们问:在诗词无用的年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诗?


我说,在诗词无用的年代,我们要读诗,不如了解诗歌背后的每一个动人的故事。


一群不同时空的人,在同一部故事里一起感动,一起落泪,一起欣喜,一起坚定或者期盼。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受~


不鸡汤,也不打着传承的旗号,单单聆听别人的故事,轻松的心跳,如跳舞般,让心灵轻盈起来,让自己的灵魂更自由地游走,享受那份生活的干净和明媚光芒,就已经足够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