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巨菌草——生态建设小能手

 三木fj81rtzr14 2017-03-09
 导  读

有关专家严肃指出,由于生态环境承受压力日益严重等原因,我国、尤其北方地区沙化现象日益严重,沙尘暴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甘肃民勤绿洲的萎缩、新疆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和红柳林的消亡……这一切十分迫切地向我们敲起了警钟:再不找出治理荒漠化有效办法和途径,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将受到威胁!




巨菌草的出现,就是为了拯救世界而来。让我们来看看近些年巨菌草治理生态的业绩:

1993年

在福建长汀严重水土流失区,菌草种植才一年,土壤侵蚀量就减轻78%


1997年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菌草科技帮扶项目,在黄河河套地区的干旱半干旱荒漠化地区开展种植菌草治理荒漠试验示范,积累了丰富经验


2006年

在卢旺达尼罗河上游开展治理水土流失试验示范


2011年

在西藏芝林地区米林县海拔2950米的高海拔地区种植菌草防沙固沙试验示范获得成功


2012年

在福建开展种植菌草治理水土流失中的顽症“崩岗”试验示范,3个月即见成效


2016年9月

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治理中显示出独特优势的菌草技术在青海省试验成功


2016年6月

巨菌草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60亩的试验地里试种成功



选择巨菌草的三大理由


1
生态适应性优良、抗逆性强

水土流失区环境条件较差,以植被稀疏,土壤贫瘠、干旱为主要特征。菌草植物通常是该类地区植被恢复的先锋物种,引进选用草种首先要具备良好的生态适应性,能够在水土流失区严酷的立地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草种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耐旱、耐寒、耐热、抗风沙、耐贫瘠、抗盐碱等方面。



2
菌草分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根系发达

植物的水土保持效果主要通过地上茎叶和地下根系的作用而表现出来。地上部分以其茂密的茎叶覆盖地面,降低水蚀和风蚀作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冲刷。草本植物能否快速占据地面和固定表层土壤,取决于分蘖(枝)能力的强弱及其枝条的生长速度,只有两者兼优的草种才能使地上草层产生大量枝条并迅速向水平和空间方向扩展,在较短的时间内覆盖地面。根茎型植物具有发达的匍匐茎,侵占地面能力强,可有效固定表层土壤,应作为水土保持区首选菌草种。因此,菌草发达而致密的根系不但能够有效地固持地下土壤,还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进而达到保土、保水和以肥养水的效果。



3
菌草用途广泛、使用寿命长

水土保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国土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菌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选用多种用途菌草,以利用方式多样化和多种经营的形式,以可持续利用与发展为目标,构建生物防治体系在维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发挥其潜在而长期的经济效益。菌草根系发达且入土较深,能够吸收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和养分,同时还把大量的磷和钾富集于耕作层土壤中,而且菌草的生物固氮量是土壤中氮素的重要来源,随着菌草储碳、固碳能力的深入研究,菌草的生态功能愈发显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