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声旅雁归,洲白芦花吐·画中芦雁知多少

 xianshanyuquan 2017-03-09

局部

秋声旅雁归,洲白芦花吐

画中芦雁知多少

整理编缉_《当代国画》

文章来源_网络




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

芦花虽已早早开放,但随着天气日益寒凉,越发如烟似雪。

中国的画家总爱随季节而作。秋末初冬,芦花开,雁归来,芦雁成为中国画的传统题材,历朝历代的画家们都留下了许多表现芦雁飞、鸣、食、宿的作品。



柳鸦芦雁图

 赵 佶 


赵佶  柳鸦芦雁图卷 

纵34cm 横223.3cm

上海博物馆藏 


赵佶的花鸟画风格以工细彩墨为主,并能寓巧于拙,《柳鸦芦雁图》是他拙朴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局部


《柳鸦芦雁波图》共分二段,前段画一株柳树和数只百头鸦。柳树枝干用粗笔浓墨作短条皴写,笔势很壮,显得浑朴拙厚,凹凸节宽之状自然天成。柳条直线下垂,流利畅达,运笔圆润健韧而富弹性,墨色前后层次分明。停在枝上的白头鸦或靠根偎依,静观自得,或喃喃相语,使寂静的大地充满了生机。全图笔墨醇和安谧,脱去凡格,深得熙落墨之意韵。


四只寒雁在芦草蓼花边栖息,以浅赭设色,增强了秋天萧疏的气氛。


局部


图中柳鸦芦雁采用没骨画法,竹以双钩法绘出,设色浅淡,构图洗练。粗壮的柳根、细嫩的枝条、姿貌丰腴的栖鸦、芦雁画得都很精细工整。栖鸦双双憩息嬉戏,芦雁饮水啄食,形态自在安详。点睛用生漆,更显得神采奕奕。此图在黑白对比和疏密穿插上取得了很大成功。整个画面恬静雅致、神静气闲。



苇间居士的芦雁图系列

 边寿民 


边寿民,清代画家。原名维祺,字寿民,以字行,更字颐公,号渐僧、苇间居士。能书擅画,花卉翎羽,均有别趣,尤以泼墨芦雁驰名于江、淮间。与华喦、郑燮等交往甚契,属扬州画派。 


边寿民的艺术活动在雍正乾隆年间,画泼墨芦雁,苍浑生动,朴古奇逸,极尽飞鸣、食宿、游泳之态。泼墨中微带淡赭,大笔挥洒,浑厚中饶有风骨。又善以淡墨干皴擦小品,更为佳妙。因他画芦雁,称其所居名“苇间书屋”。和郑板桥友善。他善于写生,每于秋日结屋荒洲,从琉璃窗中洞观芦雁飞鸣、食宿、游泳的情态。代表作有:《碧梧双峙图》、《老圃秋容图》、《寒江秋思图》、《寒芦落雁图》、《芦丛栖息图》、《沙洲雁影图》、《潇汀南雁图》等。


边寿民 芦雁图

128.7×49.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写两雁在寒沙折芦之间,一雁已息落,一雁盘旋将下,相望相依,宛如一对旅外的伴侣。一支芦花,秃笔蓬松;隐约渚沙,墨色枯淡。作者所画的鸿雁,墨中带赭色,头颈弯曲,一笔而成,由浓而淡;羽翮柔软润泽,无不情趣横溢。这种大写意的泼墨芦雁,是边寿民独特的创造。自题:“壬子立冬后二日,边寿民写于白沙旅馆。”作者时年四十七岁,正是画艺达到炉火纯青之际,这是其重要的传世代表作。


边寿民 晴沙集影图轴

166.3×93.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是边寿民画芦雁的代表作。图上仅绘芦苇丛边二雁,悠闲宁静,姿态生动自然。用笔洗练娴熟,墨色深浅把握自如,反映了画家长期与雁朝夕相对,观察入微,从而达到了“自与心会,画与神契”的意境。


边寿民 芦苇天鹅图

117.6×30.6cm

弗利尔美术馆藏



芦花寒雁图

 吴 镇   


吴镇  芦花寒雁图

纵38.3厘米 横27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芦花寒雁图》以平远法绘秋日水滨景色,水面微波荡漾,蒹葭苍苍,一双芦雁振翅飞起,渔父于舟头仰首凝视。画面空灵寒寂,形成了平淡清远的境界。图中以平行置景的手法表现空阔无际的水泊,以浓淡变化的水墨表现远近层次,平中见奇。远岫平溪、石滩丛树。溪中芦苇丛生,扁舟一叶。一人坐舟中抬头眺望,两只寒雁翱翔水面。芦苇渔舟用细笔勾描,远树滩头随意点染,笔法灵活,水墨湿润,意境幽深。画法与《渔父图》差不多,依然是用柔润的线条勾写,再加以披麻皴,罩一层淡水墨。淡水墨略分浓淡,以区分山石的凹凸向背。吴镇最为其明显特征是运用愈远愈高的构图手法。本幅自题:“点点青山照水光,飞飞寒雁背人忙。冲小浦,转横塘,芦花两岸一朝霜。”



芦雁图

 林 良 


明 林良 芦雁图

纵138厘米 横69.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池塘芦雁图

 陶冷月 


陶冷月 池塘芦雁图

立轴






分享朋友圈才是王道 |


整理编缉_夕月慕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