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虚伪,涵养,宗教及道德和人性的一点闲思......

 赵东华 2017-03-09

 

    这些日子因为范美忠引起的话题,偶尔心头有闲,常会泛起一些记忆:当年曾有一德国朋友,说他第一次去日本探望女友,下了飞机差点又折回德国,因为,以德国人的严谨认真,他受不了日本人见人点头哈腰,皮笑肉不笑的样子。可是,呆了一年后,他再回德国,又无法忍受本族人一脸严肃,凡事一针见血的习惯。

    后来,曾在何处读过,一个日本人解释日本人习惯与人“笑脸”相迎的原因。大意是说,那笑脸不全是发自内心的笑意,但是,因为日本人多地小,人际公共空间狭窄,所以,如果“摩肩擦踵”之间,脸上不饰一定“伪善”,人和人就很难和悦共容。

    还有,曾听国外一女友诉说,某次,她的一位熟人与其妻闹架,涉及“原则问题”,所以一定要离家几夜以示他态度严肃。该男性请这个女友帮忙,在她府上借宿一下,因为这个女友家房间多。几次求告后,这个女友应允,并为他安排好独自房间。不料此人事后认为,该女友为人“虚伪”,因为那时她单身,见了男人还要装出没感觉的样子,令这个女友哭笑不得,叹谓处世何以如此复杂艰难。

    这几例事情让人不由要想,细细究去,虚伪和真诚的界限竟是复杂的;涵养和虚伪有时竟是难以辨别的;道德因此也会被误读为伪善?伪善又未必都是恶意的?真诚有时和本能无区别?

    文学史上著名的“伪君子”形象,出自法国人莫里哀的小说《伪君子》。莫里哀是借神父答尔丢夫的虚伪形象,讽刺教会腐败伪善,个中话语是要颠覆中世纪教会一统人心。乘当时代人文之风,以至于“答尔丢夫”日后成为“伪君子”的代名词。但是严家琪有短文《恒道三定律》指出,神父,修士也是人,人性难抑;不少神职人员是虔诚的,严格以教条律己。但也有不少神职人员,亮处道貌岸然,私下却违禁享尽人间世俗之欢,甚至极尽人性腐败堕落;然而,这不完全妨碍宗教还具有察观、反省人世,提出生存智慧,设定高于人性本能的道德伦理之价值及意义;只说明宗教在“天理”(人给自己约定的高级超我标准)和人欲之间的设置,导致灵与肉距离甚远。但是,也恰恰因此,很多人明知某些神父,尼姑可能卑劣,明知教会也负有很多黑暗,依然虔诚信教,奉行宗教道德,崇尚灵性的高尚生活;自然也不妨碍有人不断去见神父忏悔,又不断回家就会犯错误。

    曾试想,答尔丢夫可否无需遮掩自己的欲望,直接调情,甚至强暴行奸,那比起他见不妙即收场,复原道貌岸然,哪个更加合适?也许答尔丢夫并不自觉他的伪善,只是穿了袈裟就要诵经,却无奈身体欲念架不住袈裟之禁,要自然欲动?当然,这里无意给答尔丢夫平反,只是,很多时候,“伪善”是人这种什物的灵与肉共存的方式?在最真善的人身上也有二者的不停搏斗?每个人都是灵与肉的多重组合体?否则那些伟大的文艺名著,就不会就乎这个几乎永恒的创作母题?

    有很多真伪善,那是自觉地以善好、美德掩盖内心的龌龊乃至卑劣和罪恶。但是,为何要掩盖,还是我们要提问的要点,为何?伪善的真恶者何不直接行劣践丑,做恶犯罪?最可能的判断是,他们怕惩罚。而惩罚有多种,最严重的是法律制裁。其次,怕丢掉名利地位。但是,这两者所涉及应是少数人,那已是内心没有真正善恶界限来绳约自己为人之辈。不过,显然“虚伪”的品性不止于这些人。我们每个心中有善恶界限的人,也都会多少有内心两个小人打架的时刻?或者说,虚伪——不真实表现自己的欲望或私念,以美好包裹,掩盖之,已经成为我们人性(不是本能,是经过文化文明驯化的人性)的一部分?

    当我们说某人伪善或虚伪时,是指对方自觉或者不自觉的以美好掩盖自己丑恶之面。这样的时刻很多,可是要区别其动机。汉语中有“沽名钓誉”和“欺世盗名”之说,可见,为了名誉是常见伪善目的之一。那么图名,甚至追求“名垂千史”又是为什么?这就问到人之不同于动物之处了。在乎面子,要名声和荣誉是人类特有的需要。为此有些人可以伪善,才会有伪善?那说明了,人还是要很多高于自己本能的意义和价值的?这样活着才有意义?于是,伪善未见得时时处处都是恶了?

    最后,我还想到平时说的涵养,修养,德行。这样的德行天天随时可见,这样的人有不少。我们明智的话,也知道以各种方式实现着我们的涵养,修行。这些美德和虚伪之间的界限很明确清楚么,若从有意识的,潜意识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多个角度去看的话?

  • 尘埃零落

    人性不全是善,恶的本能需要用理性来压服,如此说来许多善都有伪的性质。但倘能自觉地将这种“伪善”坚持一生,进行到底,那又与真善何异?

    2008-7-5  19:01回复(0)

  • 薯薯一笔

    薯薯添一笔:祝福你....

    2008-7-6  09:21回复(0)

  • 亦白的博

    好文字,慢慢赏!问好!

    2008-7-6  13:40回复(0)

  • 红梅一点香

    很有哲思!拜读!

    2008-7-7  09:47回复(0)

  • 亦夫新浪个人认证

    拜读并回复博主,我是关中人。

    2008-7-7  14:36回复(0)

  • 梳雨浅画

    近日外出,刚回来,才见您的点评,回复晚了,见谅!从人性、修为的角度分析得十分透彻。的确,“自觉地以善好、美德掩盖内心的龌龊乃至卑劣和罪恶”是文明教化将人性提炼的结果,是人性有别于兽性之处。从丰富的论据和缜密的论述中,可见博友的学识渊博。欣赏

    2008-7-8  09:08回复(0)

  • 流清源

    人性都有两面。上帝都认为人不加以控制,做恶会比行善更容易。

    2008-7-9  18:32回复(0)

  • 抛砖引玉

    这要从根上去探寻: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2008-7-10  10:27回复(0)

  • 中川的石头

       说得好!
       我觉得还是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吧。只要没有给别人造成困扰或伤害,诚实或虚伪都是每个人自己的权利。损人利己还要让别人买自己的好,这才是伪善,就是说把恶的装成善的。把不恶的装成善的不是伪善,仅仅是虚伪。我们不喜欢别人虚伪是因为在人与人交往中虚伪会引起对方的不安全感。人们总是责备他人对自己不够坦诚,但是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为了保护自己(面子啊,尊严啊,戒备啊)而虚伪时,总会为自己开脱,“我这样做是有原因的。”

    2008-7-10  18:06回复(0)

  • 湘西一书生

    拜读佳作,这篇文章有思想。

    2008-7-10  23:48回复(0)

  • 衔泥而筑

    一个日本人解释日本人习惯与人“笑脸”相迎的原因。大意是说,那笑脸不全是发自内心的笑意,但是,因为日本人多地小,人际公共空间狭窄,所以,如果“摩肩擦踵”之间,脸上不饰一定“伪善”,人和人就很难和悦共容。
    有意思。去日本的旅游,也很不自在,因为在笑意的背后,让人不明白他真正的心境,感觉很虚。

    2008-7-12  07:48回复(0)

  • 沐禅

    拜读一遍,水很深,伺时再回头细品!

    2008-7-12  13:23回复(0)

  • 天空的颜色

    再次回味。
    人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学会掩饰的过程。这种掩饰,是文明社会人际间的润滑剂。为了人际的良性运转,人们形成种种准则,外人也用这种准则来评判一个人的行为。有些人由认识到行动最后变成了信仰,这样人真了不起;也有些人有其自我本真的一面,但在对外时仍要合于一般准则的要求。这都挺好的。把本真直接坦露,会引起人瞠目;把准则用来为本真服务,就有“虚”之嫌了。

    2008-10-18  13:43回复(0)

  • 石翁

    人类迫切需要真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