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头条ID 图片:来源网络】 《大秦帝国之崛起》中有个桥段,秦昭襄王思贤若渴,仰慕齐国公子田文的大名,想尽一切办法把田文搞到了秦国欲为其效力,但田文到了秦国后发现田文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最后欲杀之,最后田文又凭鸡鸣狗盗之伎逃离秦国,从此田文因“鸡鸣狗盗”而闻名天下。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战国四大公子孟尝君田文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来正说田文。 一、田文生平: 田文(?—公元前279年),即孟尝君。妫姓,田氏,名文,“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袭其父爵于薛国(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又称薛公,号孟尝君。孟尝君依仗父亲留下的丰厚资产,在封地薛邑广招各国人才,门下有食客数千。秦昭王求贤若渴,听说孟尝君的名气,便想将他招揽到秦国来,封为丞相,不久逃归。后为齐湣王相国。曾联合韩、魏击败楚、秦。齐湣王七年(前294年)因贵族田甲叛乱事,为湣王所疑,谢病归薛,不久出奔至魏,任相国。曾西合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齐襄王立,田文遂保持中立,不久复与莫联合相秦。死后诸子争立,领地薛为齐、魏共同攻灭。 二、田文的发迹史—官二代和富二代: 孟尝君父亲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田文是田婴的小妾生的,生于五月初五。田文出生后,田婴告诉田文的母亲说:“不要养活他。”可是田文的母亲还是偷偷把他养活了。等他长大后,他的母亲便通过田文的兄弟把田文引见给田婴。田婴见了这个孩子愤怒地对他母亲说:“我让你把这个孩子扔了,你竟敢把他养活了,这是为什么?”田文的母亲还没回答,田文立即叩头大拜,接着反问田婴说:“您不让养育五月生的孩子,是什么缘故”田婴回答说:“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大了身长跟门户一样高,会害父害母的。”田文说:“人的命运是由上天授予呢?还是由门户授予呢?”田婴不知怎么回答好,便沉默不语。田文接着说:“如果是由上天授予的,您何必忧虑呢?如果是由门户授予的,那么只要加高门户就可以了,谁还能长到那么高呢!后来有一次田文对田婴说:“您执掌大权担任齐国宰相,到如今已经历三代君王了,可是齐国的领土没有增广,您的私家却积贮了万金的财富,门下也看不到一位贤能之士。我听说,将军的门庭必出将军,宰相的门庭必有宰相。您的姬妾可以践踏绫罗绸缎,而贤士却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男仆女奴有剩余的饭食肉羹,而贤士却连糠菜也吃不饱。您还一个劲地加多积贮,想留给那些连称呼都叫不上来的人,却忘记国家在诸侯中一天天失势。我私下是很奇怪的。”从此以后,田婴改变了对田文的态度,器重他,让他主持家政,接待宾客。宾客来往不断,日益增多,田文的名声随之传播到各诸侯国中。各诸侯国都派人来请求田婴立田文为太子,田婴答应下来。田婴去世后,追谥靖郭君,田文果然在薛邑继承了田婴的爵位。田文在薛邑,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归附了田文。田文宁肯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他的食客有几千人,待遇不分贵贱一律与田文相同。田文每当接待宾客,与宾客坐着谈话时,总是在屏风后安排侍史,让他记录田文与宾客的谈话内容,记载所问宾客亲戚的住处。宾客刚刚离开,田文就已派使者到宾客亲戚家里抚慰问候,献上礼物。贤士们因此有很多人都情愿归附田文。田文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无亲疏,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所以宾客人人都认为田文与自己亲近。所以说田文也算是一个有头脑的官二代和富二代。 二、田文的得力助手—冯谖 他的门客冯谖为战国时期一位高瞻远瞩、颇具深远眼光的战略家。他虽然向孟尝君索取了不少的待遇,却着实为孟尝君效力不少。如替孟尝君收租,树立了孟尝君在人们心中的威信;在孟尝君遭齐王猜忌时,游说国君,使之威名重立。通过“薛国市义”、营造“狡兔三窟”等活动,冯谖为孟尝君立下了汗马功劳,使其政治事业久盛不衰。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薛国市义和狡兔三窟。 1、薛国市义:典出《战国策》卷十一《齐策四》。门客冯谖为孟尝君收债于薛地,冯谖烧了那些借契,为孟尝君邀买人心博取正义的名声。也给孟尝君留了一条后路。后遂以“市义”颂有雄才远见,喻邀买人心博取正义的名声。故事大概是,冯谖赶着车到了地,派官吏召集应该还债的老百姓都来核对借契。借契全核对过了,冯谖站起来,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债款赐给老百姓,随即烧了那些借契。老百姓们欢呼万岁。冯谖一直不停地赶车回到齐国都城,大清早就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对他回得这么快感到奇怪,穿戴整齐来接见他,说:“借款收齐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呀?”答道:“收完了。”问:“用它买了什么回来?”冯谖说:“您说‘看我家所缺少的’,我私自考虑,您宫里堆积着珍宝,猎狗和骏马充满了牲口圈,美女站满了堂下,您家所缺少的只是‘义’罢了。我私自用债款给您买了义。”孟尝君问:“买义是怎么回事?”答道:“现在您有个小小的薛,不把那里的人民看做自己的子女,抚育爱护他们,反而趁机用商人的手段在他们身上谋取私利。我私自假托您的命令,把债款送给了老百姓,随即烧了那些借契,老百姓高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给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不高兴,说:“好吧,先生算了吧!”过了一年,齐王对孟尝君说:“我不敢用先王的臣子作我的臣子。”孟尝君便到他的封地薛邑去。离那里还差一百里路,老百姓就扶老携幼,在路上迎接他。孟尝君回头看着冯谖说:“先生给我买义的道理,今天才算见到了。 2、狡兔三窟:语出《战国策》的名篇《冯谖客孟尝君》。冯谖说:“狡兔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意思是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险,你只有一处安身之所,不能高枕无忧啊!此即成语“狡兔三窟”和“高枕无忧”的来历。故事大概是,冯谖对田文说:“狡兔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大意是:一只兔子要有三个洞藏身,才能免除被猎人猎杀的危险。您住在薛地,就好像兔子只有一个洞,是很危险的!万一齐国的国君对您不满意要杀您,您连其他躲的地方都没有呢!所以,您还不能把枕头垫高,安心地睡觉!?孟尝君一听:那我该怎么办呢??冯谖:这件事就交给我去办!我会让您象狡兔一样,有三个安全的洞藏身!?于是冯谖去见梁王,惠他告诉梁惠王说,如果梁惠王能请到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那么梁国一定能够变得更强盛。梁惠王听了之后立刻派人带着一千斤黄金、一百辆马车去请孟尝君到梁国做相国。可是,梁国的使者一连来了三次,冯谖都叫孟尝君不要答应。梁国派人请孟尝君去治理梁国的消息传到齐王那里,齐王一急,就赶紧派人请孟尝君回齐国当相国。同时,冯谖又叫孟尝君在薛地建立宗庙,用来保证薛地的安全。等到薛地的宗庙建好以后,冯谖就对孟尝君说:属于你的三个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从此以后你就可以垫高枕头,安心地睡大觉了。 3、鸡鸣狗盗:说起田文的门客,最为有名的就是记名和狗盗了, 《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由此看来,在战国那个时代,人力资源是多么的匮乏,各个国家的君王都积极广纳贤才的举动由此也略见一斑。 二、田文的跳槽经历 1、结怨秦国: 秦昭王听说田文贤能,就先派泾阳君到齐国作人质,并请求见到田文。田文准备去秦国,而宾客都不赞成他出行,规劝他,他不听,执意前往。这时有个宾客苏代对他说:“今天早上我从外面来,见到一个木偶人与一个土偶人正在交谈。木偶人说:‘天一下雨,你就要坍毁了。’土偶人说:‘我是由泥土生成的,即使坍毁,也要归回到泥土里。若天真的下起雨来,水流冲着你跑,可不知把你冲到哪里去了。’当今的秦国,是个如虎似狼的国家,而您执意前往,如果一旦回不来,您能不被土偶人嘲笑吗?”田文听后,悟出了个中道理,才停止了出行的准备。公元前299年,齐湣王终于又派田文到了秦国,秦昭王立即让田文担任秦国宰相。臣僚中有的人劝说秦王道:“田文的确贤能,可他又是齐王的同宗,现在任秦国宰相,谋划事情必定是先替齐国打算,而后才考虑秦国,秦国可要危险了。”于是秦昭王就罢免了田文的宰相职务。他把田文囚禁起来,图谋杀掉田文。田文知道情况危急就派人冒昧地去见昭王的宠妾请求解救。那个宠妾提出条件说:“我希望得到田文的白色狐皮裘。”田文来的时候,带有一件白色狐皮裘,价值千金,天下没有第二件,到秦国后献给了昭王,再也没有别的皮裘了。田文为这件事发愁,问遍了宾客,谁也想不出办法。有一位能力差但会披狗皮盗东西的人,说:“我能拿到那件白色狐皮裘。”于是当夜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取出献给昭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来献给了昭王的宠妾。宠妾得到后,替田文向昭王说情,昭王便释放了田文。田文获释后,立即乘快车逃离,更换了出境证件,改了姓名逃出城关。夜半时分到了函谷关。昭王后悔放出了田文,再寻找他,他已经逃走了,就立即派人驾上传车飞奔而去追捕他。田文一行到了函谷关,按照关法规定鸡叫时才能放来往客人出关,田文恐怕追兵赶到万分着急,宾客中有个能力较差的人会学鸡叫,他一学鸡叫,附近的鸡随着一齐叫了起来,便立即出示了证件逃出函谷关。出关后约摸一顿饭的工夫,秦国追兵果然到了函谷关,但已落在田文的后面,就只好回去了,当初,田文把这两个人安排在宾客中的时候,宾客无不感到羞耻,觉得脸上无光,等田文在秦国遭到劫难,终于靠着这两个人解救了他。自此以后,宾客们都佩服田文广招宾客不分人等的做法。田文经过赵国,赵国平原君以贵宾相待。赵国人听说田文贤能,都出来围观想一睹风采,见了后便都嘲笑说:“原来以为田文是个魁梧的大丈夫,如今看到他,竟是个瘦小的男人罢了。”田文听了这些揶揄他的话,大为恼火。随行的人跟他一起跳下车来,砍杀了几百人,毁了一个县才离去。 2、拜为齐相: 齐湣王因为派遣田文去秦国而感到内疚。田文回到齐国后,齐王就让他做齐国宰相,执掌国政。田文怨恨秦国,准备以齐国曾帮助韩国、魏国攻打楚国为理由,来联合韩国、魏国攻打秦国,为此向西周借兵器和军粮。苏代替西周对田文说:“您拿齐国的兵力帮助韩国、魏国攻打楚国达九年之久,取得了宛、叶以北的地方,结果使韩、魏两国强大起来,如今再去攻打秦国就会越加增强了韩、魏的力量。韩国、魏国南边没有楚国忧虑,北边没有秦国的祸患,那么齐国就危险了。韩、魏两国强盛起来必定轻视齐国而畏惧秦国,我实在替您对这种形势感到不安。您不如让西周与秦国深切交好,您不要进攻秦国,也不要借兵器和粮食。您把军队开临函谷关但不要进攻,让西周把您的心情告诉给秦昭王说‘薛公一定不会攻破秦国来增强韩、魏两国的势力。他要进攻秦国,不过是想要大王责成楚国把东国割给齐国,并请您把楚怀王释放出来以相媾和。’您让西周用这种做法给秦国好处,秦国能够不被攻破又拿楚国的地盘保全了自己,秦国必定情愿这么办。楚王能够获释,也一定感激齐国。齐国得到东国自然会日益强大,薛邑也就会世世代代没有忧患了。秦国并非很弱,它有一定实力,而处在韩国、魏国的西邻,韩、魏两国必定依重齐国。”田文听了后,立即说:“好。”于是让韩、魏向秦国祝贺,避免了一场兵灾,使齐、韩、魏三国不再发兵进攻,也不向西周借兵器和军粮了。这个时候,楚怀王已经到了秦国,秦国扣留了他,所以田文还是要秦国一定放出楚怀王。但是秦国并没有这么办。田文任齐国宰相时,一次他的侍从魏子替他去收封邑的租税,三次往返,结果一次也没把租税收回来。田文问他这是什么缘故,魏子回答说:“有位贤德的人,我私自借您的名义把租税赠给了他,所以没有收回来。”田文听后发了火一气之下辞退了魏子。几年之后,有人向齐湣王造田文的谣言说:“田文将要发动叛乱。”等到田君甲劫持了湣王,湣王便猜疑是田文策划的,为避免殃祸田文出逃了。曾经得到魏子赠粮的那位贤人听说了这件事,就上书给湣王申明田文不会作乱,并请求以自己的生命作保,于是在宫殿门口刎颈自杀,以此证明田文的清白。湣王为之震惊,便追查考问实际情况,田文果然没有叛乱阴谋,便召回了田文。田文因此推托有病,要求辞官回薛邑养老。湣王答应了他的请求。 3、拜为魏相:随着田文的名声进一步提高,田文专权也进一步加强,以至于天下知有孟尝君而不知齐王,齐湣王感受到了来自田文的威胁,借田甲挟持案,嫁祸田文,田文恐惧,就到了魏国,魏昭王任用他做宰相,公元前284年,在田文的配合下,魏国同西边的秦国、赵国联合,帮助燕国攻打并战败了齐国。齐湣王逃到莒,后来就死在那里。齐襄王即位,当时田文在诸侯国之间持中立地位,不从属于哪个君王。齐襄王由于刚刚即位,畏惧田文,便与田文和好,与他亲近起来。 五、史书对田文的评价 公孙戍曾:“大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之义。小国英桀之士,皆以国事累君,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 荀子:“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 贾谊:“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司马迁:“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 曹植:“若夫田文、无忌之畴,乃上古之俊公子也,皆飞仁扬义,腾跃道艺,游心无方,抗志云际,凌轹诸侯,驱驰当世,挥袂则九野生风,慷慨则气成虹霓。” 司马贞:“靖郭之子,威王之孙。既彊其国,实高其门。好客喜士,见重平原。鸡鸣狗盗,魏子、冯暖。如何承睫,薛县徒存!” 王安石:“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难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译文:世人都称道孟尝君能够招揽士人,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狠的秦国逃脱出来。唉!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哪里能够说得上得到了贤士?不是这样的话,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得到一个“士”,(齐国)应当可以依靠国力成为天下霸主而制服秦国,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吗?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 钱穆:“其时孟尝君在齐固已戴震主之威名,天下知有薛,不知有齐矣。” 杨宽:“到公元前301年齐愍王继位后,田文专权,弄得‘闻齐之有田文,不闻有其王’。” 李宗吾:“孟尝君一生的成就,说到底就是得益于他善于挂着仁义道德的招牌来网织人才,然后再借助这些人才的力量来实现他的抱负。实际上,越伟大的抱负越需要别人的帮忙,此即唯有善于借梯者才能登高望远。” 五、小编对田文的评价: 孟尝君田文确是一个流氓大亨,王安石对于他的“特鸡鸣狗盗之雄耳”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但是作为流氓大亨的孟尝君在招致各种流氓、恶霸的同时,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赢得尊贤重士的好名声,也确实网罗了一些有才能的“士”,这也是不可否认的。其实,“鸡鸣狗盗之雄”和“能得士”并不是矛盾的。综上所述,孟尝君应该是“鸡鸣狗盗之雄”而亦能“得士”。不管怎么说,他是个有能力,有手段的政治家,在齐国当政,垂沙大破楚国,楚国从此内部分裂,一蹶不振,再无争霸天下之力;函谷破盛秦,战国能做到此的都是名垂千古的名将;任魏相合联军又破齐,直接导致齐国再无大作为。一生破战国三大国,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终其一生,各国诸侯不敢轻视,他后期地位超然,中立于各国之间,各国均不敢进犯他的封地。做人臣到此地步,也算做到最顶端了吧?我想,他的出身限制了他的发挥,如果他能幸运得一国国君之位,或许会改写历史进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