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松 ··· 今人对梁武帝的评价普遍不高,认为他假仁假义,在南北朝这个“兵强马壮者作天子”的时代偃兵息武,专修文物,终导致侯景之乱,85岁高龄被活活饿死,沦为天下的笑柄。尽管如此,梁武帝的功劳是无法抹杀的。 他以武将出身,却是“竟陵八友”之一,登基后大兴文教,一改五胡乱华民族大融合以来,汉民族的意识形态的混乱和心理寄托的空虚,革易禅代,自刘裕篡晋,尽屠司马氏皇族,后代莫不因之。梁武帝和齐武帝有间接的杀父之仇,梁武帝不仅不记仇,反而重用遗留下来的南齐皇室成员。这种胸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他三次舍身同泰寺,看似作秀,实则推动了佛教本土化的进程,纵观南北朝的政局,南北纷争不已,内部通知集团暗流涌动。武帝在位长达四十八年,居南北朝诸帝之冠直接说明了梁的统治稳定是南朝其他时代难以望其项背的。南朝宋“元嘉之治”的开创者文帝刘义隆死于儿子刘劭的屠刀下,迁都洛阳后的北魏,此刻也是奄奄一息,不足道哉。可以说梁武帝无论是从品德还是治国上都堪称一代英主。 提到北魏,教科书上对孝文帝迁洛大书特书,突出表现了蛮夷的向化之心急切。事实上北魏迁都洛阳后,迅速走向衰落,分裂的趋势无法挽回。这很好理解,少数民族政权在和汉族政权长期对峙中,中原的广博富庶,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和对财富的向往。和今天不同的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和国力并无太大关系,汉之于匈奴,宋之于夏金,明之于蒙古,无一例外地证明了这一点一旦他们融入汉族的生活中,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新世界很快便会感到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绝非易事,正如西方谚语所说:罗马用武力征服了希腊,希腊却用文化征服了罗马。毫无疑问,后者的征服更持久,为了巩固统治,外族政权不得不开始汉化,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民族性和自己的传统,其结局只有两个,被驱逐或被同化。这似乎是个悖论,少数民族无论汉化与否,都无法维持其统治地位,即所谓的“胡虏无百年之运”。蒙元诸帝多不习汉文,实行高压的民族政策,最终被赶回了草原。满清实行汉化的同时,吸取了北魏和辽金的教训,在读四书五经的同时不忘骑马射猎,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正性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允许满汉通婚,而如今,满汉也基本趋同了。 中华文化兼容并包的能力应该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文化形态都难以企及的。犹太人遍布全球,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保持着相对鲜明的民族特征,唯独中国的犹太人完全融入了这个大家庭,中华文化可以吸收任何一种异于自己的文化形态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正如英国作家毛姆评价怪杰辜鸿铭所说的:“他研究西方哲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佐证他的一贯观点:即儒家学说已经囊括了所有的智慧。他对儒家哲学深信不疑。儒家哲学已经满足了他所有的精神需求,这就使得所有的西方学问变得毫无价值可言。” 想投稿吗?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
来自: 昵称3396464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