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朴生动端谨静肃 ――漫议歙砚的雕刻艺术

 沙漠无涯 2017-03-10

“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宋蔡襄)古朴、凝重、端谨的徽派砚雕,经数千年发展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2006年4月,“歙砚制作艺术”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古老的歙砚雕刻艺术,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如何继承和发展徽派砚雕艺术,是当代砚雕家们肩负的重大责任。

  歙砚浑厚朴实,线条挺秀,美观大方,是砚雕家将独特的雕刻技艺与自然天成的歙石结合在一起的产物。歙砚艺术历经千年而不衰,靠的是一代又一代砚雕家们不断的创新和突破。现代歙砚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当今在歙砚雕刻艺术的认识上还存在某些误区,主要是混淆传统和创新的界限,以为仿古才是传统,没有规矩的新图案就是创新。因此市场上以次充好、以劣充优,艺术质量良莠不齐的歙砚比比皆是。再是欺世盗名,蒙骗收藏者。若父辈是制砚名家,儿子便是当然的传承者了,“某氏砚雕世家”、“砚雕第一家”的招牌时有所见。而有的根本不会制砚的经营者,也挂起了“世家”的牌子,更是严重影响了歙砚艺术的声誉。

  其实,“砚雕世家”不是可以随便封的,业界早有约定俗成的衡量标准,如:必须有若干砚雕代表作品留世,既赢得文人痴迷,又值得后学者追摹;世代相传的砚品具有鲜明的徽派特征和个人风格,等等。而一个优秀的歙砚雕刻名家,必定是“诗、书、画、印、刀”技法的融会贯通者,他借鉴岩画、陶瓷、青铜器、漆器、瓷器、绘画、金石篆刻以及徽派砖雕、木雕等技巧,为现代歙砚雕刻艺术而用,呈现千变万化的新颖的艺术效果,作品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要使歙砚雕刻艺术在新时期发扬光大,任重而道远。以笔者所见,需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三对矛盾:

  一是造型与刀法。歙砚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观赏性。我们欣赏歙砚,一般先看造型,再看刀法。造型构图富于整体感,刀法准确、线条流畅,形态、纹饰、颜色等完满统一,方为佳品。历代歙砚风格各异:唐砚多箕形,宋砚多抄手式,砚式以实用为主,规矩端庄、简洁大方,比例恰当、线条挺拔。明清两代则有玉堂式、大冠式等。如今歙砚精雕细琢、造型多变,在传统基础上自然随形、推陈出新。但无论怎么变化,造型都要根据石料形状、纹饰和研磨、贮墨要求来设计,并通过线条来实现。

  众所周知,造型是砚雕的灵魂,线条是砚雕的生命,刀法则是实现线条的根本。对于线条的讲究,是砚雕艺术中不可忽视的。砚雕的轮廓线和墨堂的边线,有起有伏,有方有圆,有曲有直,变化无穷,关系到砚的生动、大方、古朴、豪放等美的法则,这些都是依靠刀法去完成的。砚雕家以刀代笔,如同画家构思后挥毫,作品一气呵成。它要求持刀准,挥刀狠,不能摇。刀法轻重徐疾,刚柔相济,不留刀痕。砚石有松硬,各有刀法治之,用刀有法则,方使顽石成为艺术品。

  二是繁琐与简洁。歙砚雕刻风格的繁简问题,历代都有争论,有的“宁繁勿简”,有的“宁简勿繁”。窃以为,既然砚以实用为主,理应讲究简洁明快、庄重典雅、线条挺拔、规矩大方。繁则琐碎、平庸、俗气、无重点。而时下的砚雕者往往以为繁琐即艺术性高,有欣赏价值,不惜血本在砚面上雕刻花鸟虫兽、山水人物、楼台亭阁。甚至使用立雕、透雕的方法,使砚雕更像砖雕。有些砚堂、砚池留得很小,甚至无墨池,殊知大面积雕刻,已使砚台功能尽失,不得不沦为下等之品。

  三是因材施艺与天人合一。歙砚雕刻讲求巧夺天工 ,设计时要反复比较和观察石料的形状、质地、颜色与纹理等天然造化,充分发挥想象力,选择最佳的雕刻主题,按砚坯形状大小、质地优劣、纹色变化等赋予不同图案,并描于砚坯上,然后雕刻、打磨,成为天人合一的妙趣佳作。

  歙砚石品纹理繁多有眉纹、金星、金晕、罗纹、刷丝、玉带、水浪、紫云、庙前青、庙前红、歙红、歙青、歙黄、鱼子等100多个品种,为雕刻家随形就势营造意境创造了广阔的舞台。如取金星为鱼龙之目,稠眉作老虎斑纹不雕胜雕;借劣筋为闲蜘吊丝能变有瑕为无瑕,盖丑而显美;用皱褶的石皮作山石,配雕山水可化腐朽为神奇;金晕作云雾,有霞光万丈之势;作牡丹,则有水墨国画之美;雨点金星,有斜风细雨不须归之意境;银星朵朵若雪花飘落,雕一披蓑衣的人物,便成风雪夜归人的场景;水浪纹如粼粼波光,雕―船便有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妙趣。倘使雕刻工艺与天然纹理浑然一体,歙砚真美矣哉!

歙砚精品网 www.sheyan.org.cn

欢迎致电咨询 010-6331388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