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谓自由,不过是一种漂泊;我选择漂泊在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圣城

 板桥胡同37号 2017-03-10



拉 萨


拉萨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马拉雅山脉北侧,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




六世纪末七世纪初,松赞干布为了巩固和发展新建立起来的政权,避开以前地方上各种的贵族豪酋势力的干扰,将根据地从山南移到拉萨。约633年,松赞干布在拉萨建立了强大的吐蕃政权。这也就是最早的拉萨古城。







印 象 中 的


印象中的拉萨古城是巍峨耸立的布达拉宫,风格独特的藏族民居。



是圣洁神秘的大昭寺,壮观热闹的八廓街。



是虔诚的朝拜,是低喃的经文。



是万丈青阳,是飘扬的经幡。








古城的

代生活


中国有很多古城,大部分都被夷为平地建起高楼大厦,这似乎是时代发展下古城难逃的命运。但幸运的是拉萨古城很好的保存了下来,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传统与现代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却又独立存在,各司其职。




不论是街边晒着太阳喝着甜茶的人们,或是喝着咖啡吃着甜点的情侣,还是在酒吧听着音乐喝着小酒的青年,都为这座古城平添了一丝活泼的氛围。



除了藏族美食,各地的美食也都聚集在这里,麻辣火锅、欧式西餐、日韩料理、各类海鲜应有尽有。



拉萨的商场数量和规格都不及内陆,但是从服装到电器,从化妆品到珠宝首饰巨细无遗,国际品牌也不少。古城内的生活因此而变得更加时尚热闹,美食的诱惑、商业的气息、摩登的生活充斥着古城的每一个角落。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街市如昼,拉开了拉萨夜生活的帷幕。习惯夜生活的人,这个时间才是他们精彩生活的开始。拉萨有很多特色酒吧,让你在冷清的寒夜中,总能找到一个可以停脚歇息的地方。



拉萨的酒吧和内陆的差不多,这儿很多酒吧的老板都是有着西藏梦的“拉漂”,因此这些酒吧里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文艺范儿,你可以在这里喝点酒,聊会儿天,交个朋友。也有不少酒吧有乐队驻唱,逢年过节的,还有不少酒吧趁着噱头推出各类别出心裁的活动。



最独特的要数西藏的朗玛厅了,朗玛厅两层的建筑格局让人有种置身小型歌剧院的感觉。虽然节目上演的时间有点晚,但客人们往往会早早就到。待舞台上灯光变得绚烂,精彩的节目便拉开帷幕,欢呼声和喝彩声充斥着整个朗玛厅。最能带动气氛的是锅庄舞,台上的演员,台下的顾客围成一个圈开始跳起欢快的锅庄,场上场下成了欢乐的海洋。



有的特色餐馆晚上也会有表演,只是这些表演更显特色,一般都是藏族歌舞表演,表演者大多数是民间文艺爱好者。你在品尝藏式美食、美酒的同时,更能一睹藏族歌舞的精彩绝伦。



假若你对藏族文化历史感兴趣,还可以选择在高原圣域的璀璨星空下,星空为幕,山川为景,观看以高科技手段呈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成公主》实景剧,了解大唐文成公主与吐蕃松赞干布和亲的历史,看近千名演员再现了文成公主历经艰险的漫漫征途和曲折起伏的心路历程,演绎出大唐盛世的爱情传奇,传唱了汉藏和美的动人史诗。



如果你厌倦了灯红酒绿的生活,你也可以来坐落在布达拉宫背后的西藏数字文化广场,这里的装修是古色古香的藏式风格,你可以在这里看看书、品品咖啡,可以在这里坐上十分钟,也可以坐上一个下午。



就在布达拉宫背后那条街,这样一家种满绿植的咖啡馆,柔美的音乐和空气中飘着诱人的咖啡香味,在这里你可以享受片刻的宁静。



在这个慵懒、慢节奏的古城,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一个典雅复古的咖啡馆,一个靠近窗户的位置,一杯香味浓郁的咖啡,仿佛时钟的针摆都走得慢一些。



拉萨古城的藏族文化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一边是虔诚的信仰,一边慵懒和惬意,两种看似毫无联系的文化却在这里显得更加和谐。



你还可以在西藏文化广场一楼买到心仪的各种图书,以及很多关于西藏历史的书,除此之外这里还有各类学生的辅习资料、学习机和益智玩具。




这里还有藏香、唐卡、瓷质饰品、手工艺品等,其中除了传统的唐卡,还有别出心裁的蜀锦唐卡、玛瑙唐卡,全都是收藏或送礼的佳品。



在西藏数字文化广场举办过“邂逅藏文化,约会藏唐卡”的活动,旨在让参与者和唐卡大师索朗尼玛一起感受藏文化独特的魅力;也举办过读书分享会,参与者都被赠予了一本书作为活动纪念;还举办过商企文化沙龙,以西藏文化广场为平台,就商企间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进行了讨论。



来到拉萨,你会觉得仿佛穿越了时空,这里充满神秘,充满诱惑,让人想要靠近它、探索它、感受它,在这里会发生一切可能发生的故事。






图片:邓科/网络           编辑:二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