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奈曼文化360】文化沿革(一)

 孤凤 2017-03-10

身为奈曼人,你了解奈曼的文化吗?了解奈曼这片热土上曾经的历史吗?今天开始小编将为你介绍奈曼这片大地上蕴含的文化历史!

文化沿革(一)

奈曼文化积淀厚重,是西辽河流域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蜿蜒雄壮的努鲁尔虎山脉孕育了热河生物群落,奔流不息的老哈木伦河水积淀了古老华夏文明。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以及上层文化、富河文化在这里发源。早在八千年前,这里就出现了人类原始聚落,开启了古老农耕文明的先河。

奈曼地处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和沿海过渡地带,境内北部多草原湖泊,南部多丘陵山地,史前时期这里是针叶林与阔叶林交混生长的森林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复杂的生物链给采集和渔猎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丰厚的条件。新石器时代,辽河流域的先民就在这里开始了农作物的栽培。从兴隆沟遗址浮选出来的炭化黍和粟(谷子)经鉴定属人工种植,是中国北方最早的栽培作物之一,证明辽河流域是中国旱作农业的发源地。

约10000-5000年前

随着原始农业、家畜饲养、制陶与磨制石器的相继出现,也形成了原始村落。全国第三次不可动文物普查发现,奈曼有义隆永大营子等兴隆洼文化遗址10处,这些遗址和出图文物表明,从大约距今10000年,奈曼乃至辽河流域已进入新石器时代,农耕文明开始萌芽。8000多年前起,这一地域的人群进入了原始农耕文明时代,有了打造精良的石器工具,掌握了农耕技术和制陶技术,创造了龙崇拜观念。那时,陶器、玉器开始进入人们日常生活。1986年兴隆洼遗址发掘出土的骨笛,是目前发现的西辽河流域最早的、音律最准、音孔最多的骨质笛乐器,有完整的7个音阶,表明早在8000年前,这里先民就已经认识和掌握了乐器的制作技术,熟练掌握了制笛技术与演奏方法,并达到了相当精准的程度,并在生活、生产、祭祀中,用熟练、熟记的乐谱进行变调吹奏。证明那时先民的社会形态和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已很丰富。

兴隆洼文化也存在于赵宝沟文化分布的区域内。赵宝沟文化分布区域南起滦河下游,北至西拉木伦河,东以奈曼、北票一线为界,占据着燕山北麓乌尔吉木伦河、老哈河、教来河、大凌河、辽河下游右岸,向南翻越燕山达滦河和洵河流域。赵宝沟文化遗址绝对年代为距今6300年左右,较晚的是小山遗址,为距今6100年左右。据考古界的研究结果表明,赵宝沟文化时期的活动当在距今7000——6000年前。赵宝沟文化类型在奈曼旗的满得图遗址和乌根包冷遗址都有发现。


本文编辑/唐晓宝


点击下面条目阅读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