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概述(八)——先秦的文学和思想

 邓超越梦想 2017-03-10

先秦时期,我国已经为世界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由孔子整理而成,其中有诗305篇,分为《风》(各国民歌)、《雅》(主要是贵族诗歌)和《颂》(宗庙祭祀诗歌)三部分,展现了下到春秋,上至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画面,还有很多远古的传说和史料。《诗经》中的很多篇目思想淳朴,自然真实,因此孔子曾评论《诗经》“思无邪”。


《楚辞》是屈原及其学生宋玉等人的作品总集。居原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给后人留下了《离骚》、《九歌》、《天问》等著名的诗歌。楚辞作为楚国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


《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这是我国第一部较为详备的编年体史书,虽是为《春秋》作传,但叙事详于《春秋》。




思想方面,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这主要是战国时期的情况。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和纵横家等。


儒家


春秋末期,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出身于一个宋国没落贵族的家庭,曾在鲁国做官,但因与“三桓”(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大夫)不合,又因力图强鲁,受到三桓排挤和齐国的反间,弃官周游列国。晚年回到鲁国,专心著书立说。孔子去世后,其弟子整理其生前语录成《论语》一书。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即人不分身份都可以接受教育,又提倡虚心学习,诚实做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他试图恢复周代的礼乐制度,并主张以人为本,提出仁者爱人,希望君主实行仁政,最终实现天下大同。在孔子所著的史书《春秋》中,对史事加以褒贬,对后世影响很大。孔子的思想尽管在当时因乱世而无法实现,但在后世的大一统王朝得到重视并影响深远。


孔子像


战国时期,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要行王道,推行仁政,改善百姓生活,并重视“义”的重要性,甚至要“舍生取义”。“义”对统治者很重要,如桀纣之君,就失去了民心和“义”,因而不可发动不义之战。我们可以想见,当时他所劝说的魏惠王、齐宣王都做不到这一点,在战国时代,孟子的政治理想还是难以实现的。《孟子》一书中,孟子多次以譬喻的形式来传达自己的思想,说服力很强,这也是战国时代很多思想家的一个特点。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是战国晚期儒家思想家。荀子和孟子的很多思想观点都不同。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但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孟子因而主张要行王道,荀子则认为要用法律规范百姓。荀子的思想已经更偏向于法家,他注重君主集权,他的弟子韩非子和李斯都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他也重视百姓的力量,把统治者和人民分别比喻作舟和水。



道家


老子姓李名耳,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时代众说纷纭,现在多认为他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时人。他的生平事迹不详,后世按照《道德经》来分析他的思想。老子讲求无为而治,并认识到事物存在矛盾,“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矛盾可以相互转化,用今天的话来说,具有辩证法的思想。


庄子(约前369-前286)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在其著作中有万物齐一的思想,即齐生死,齐彭殇(彭祖传说活了八百岁,殇是指早夭,齐彭殇是指年龄无论长短都是齐一的),按照今天的哲学说法,属于相对主义。他认为既然一切都是相对的,那么就应当安于命运。


墨家


墨子名翟,战国初宋国人。墨家认为应该“兼爱”,若天下兼爱则能大治;因而提倡“非攻”,反对侵略战争。墨家相信天有意志,如果统治者能够兼爱、尚贤(即不分贵贱选用人才),那么就会受到福佑。


法家


法家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的韩国贵族韩非子(前280-前233)。韩非子总结了自魏国李悝变法开始的法家,认为法家有法、术、势三派,其中法派是指推行法律,以商鞅为代表;术派是指靠君主的权术,以申不害为代表;势是指君主以威势来推行政令,以慎到为代表。最终韩非子认为,三种都很重要,单纯只靠一种是没有办法来推行改革、变法强国的。韩非子主张严刑峻法,厉行专制,以法治取代德治,并钳制思想,在秦朝统一后都得到了实现。


兵家


兵家的代表人物是著名军事家孙子(约545-?)。孙子名武,春秋末期齐国人,后逃到吴国,得到吴王阖闾的重用。阖闾死后,孙子隐居山林,留下《孙子》一书,即今天我们熟知的《孙子兵法》十三篇。他认为战争对于一个国家关乎生死存亡,必须十分谨慎;作战时不可拘泥于兵法,要按实际情况作战,并提出了如何在具有不同特点的地带作战,如何变弱为强,如何迷惑敌军等策略,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思想史上都有极高的地位。


孙子像


纵横家


所谓纵横家,主要是指在各国间纵横捭阖的外交家。战国时期最著名的纵横家为苏秦(?-前284)、张仪(?-前309)二人,两人都是鬼谷子的弟子。苏秦提倡合纵,即东方六国联合抗秦,张仪则提倡连横,即与秦国形成同盟,以对付其他各国。合纵有利于六国抵抗秦国的进攻,连横则明显对秦国有利。苏秦在得意的时候,佩戴六国相印,迫使秦国不得不想方设法破坏合纵。张仪依靠连横的方针,迫使魏国与秦国交好,楚国与齐国断交。苏秦和张仪的演说或利用譬喻,或述说山川形势来使各国国君认识到利害关系,从而作出决策。



作者:卜庸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