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朝的灭亡是富贾商人的见死不救?还是张居正最有远见

 伟天英 2017-03-10

商人无利不起早,这句俗语也是比较贴切的。

在国运式微时,种地的百姓也许会饿死,但坐拥财富的官僚士绅总能找到与他们做生意的人。毕竟,与他们做生意的又不是皇帝。必要的时候,他们不介意跟外人一起坑害朝廷。

举个例子,明朝中期的倭寇动乱是谁催化的?浙江沿海的士绅们与倭寇和葡萄牙人勾结,为其通风报信,看管货物,奉送酒食,不昔引贼入室,就是因为朝廷阻挡了他们发财之路。他们曾联合起来陷害名士抗倭名将朱纨,导致朱纨被捕,自尽于牢中。

大明朝的灭亡是富贾商人的见死不救?还是张居正最有远见

那时,沿海城市多有抵御贼寇的高大城墙,但是,有许多商人的店铺建在城墙之外,甚至紧紧依附城墙而筑。倭寇进犯城市时,为了防止倭寇踩着城墙外的房屋爬上城墙,或是成为他们躲避的堡垒,应当将城外的房屋统统销毁。但由于店铺的主人以及当地某些豪绅的反对,那些房屋并未清理干净,就导致倭寇在城外焚烧房屋,熏炙城墙上的官兵,险些攻破城墙。

明朝的时候重农抑商,颁布一系列不利于商业发展的政策(商人不取得当地市籍,不得在当地开设店铺;“……塌房、库房、店舍居商货者、骡驴车受雇装载者,悉令纳钞。”;又在各地府、县、市镇、水陆交通关津处设立各种征税部门,这些多是常设机构。并禁止商人与海外交易。)。赶上朝廷没钱使,还会时不时从商人身上强行薅一把,苛捐杂税之类的他们早习以为常,不大可能因此对朝廷感恩戴德。

大明朝的灭亡是富贾商人的见死不救?还是张居正最有远见

相关著作里翻到过很多记载,其中有一条描述万历年间:

“京师各门课钱,俱有小内使经管收纳,囊襆骑驴,例须有课;车则计囊襆多寡以为算,至于菜茹入城,乡民亦于鬓边插钱二文,以凭小内使径往摘取,彼此不相问也。

那时人普遍遵循管仲提出的理念:“要想一国强大,必先富民。”而富民则需要两条:一是发掘自然界的资源,二是叫更多的人去种地。而商人被人看不起,觉得他们不仅不从事农业生产,生活还过于奢靡。反倒是张居正倒是个明白人,曾说过:“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觉得应当给予商人保护。

大明朝的灭亡是富贾商人的见死不救?还是张居正最有远见

生意伙伴是任何时候都有的,皇帝也是任何人可做的,国家灭亡时的动荡偶尔会祸及自身,但百姓们总是希望天下能尽快安定下来。官僚们除去以身赴死的忠烈,余下的也乐意进驻新政府任官。而商人们,则总是能找到赚钱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