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将戚继光征战十年最后孤立无援,含泪写下一首七绝《望阙台》,读来令人动容

 qiangk4kzk8us4 2021-03-27

华夏文明,历经数千载演进、王朝兴衰更替,却连绵不绝,传承不断,始终盛开在世间。因为,从古至今,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伟人,他们用智慧、热血和气节,铸成一条坚不可摧的脊梁,贯穿五千年的时空,凝聚着、支撑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不断发展壮大。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以我血荐轩辕。

……

明朝的戚继光,便是这样一位民族英雄。

相信关于名将戚继光的故事,许多人耳熟能详。他的先祖戚祥是朱元璋的亲兵,后在随蓝玉远征云南的时候战死,所以,戚祥的子孙,能够世袭明威将军。到了戚继光,则袭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像这种武官世袭的,一般都是没有什么权力的散官,名号叫得响亮而已。所以,许多世袭先祖的子弟,都想着拿一份俸禄混吃等死。不过,戚继光却不一样,他年轻的时候,就非常有志向,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样的诗句,抒发志向。

公元1555年,24岁的戚继光被张居正赏识,进署都指挥佥事,后升任浙江都司佥事,并担任参将,负责宁波、绍兴、台州三座城的防御。

随着防御倭寇有功,戚继光越发受到朝廷的重视。胡宗宪多次领命平定倭寇,都是倚仗戚继光。

像戚继光这样常年领兵在外,又战功卓著的将领,很容易受到朝中大臣的掣肘,幸而张居正力挺他,由此,戚继光才能安心在前线征战。甚至为了获取张居正等朝廷大臣的支持,戚继光经常给他们送礼。

可即便如此,戚继光还是时不时的受到中伤。后来张居正病逝,戚继光立马就因朝中有人弹劾,被罢免了官职。

所以,征讨倭寇十几年,戚继光怕的不是残忍凶狠的倭寇,而是来自身后的冷刀子。任福建总督的时候,戚继光深感孤立无援,含泪写下一首七绝,读来令人动容:

《望阙台》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从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登高望远有感而发的作品,不过戚继光没有像一般的登高诗一样由景入情,而是直抒胸臆。十几年的征战,驱驰在海上,与倭寇周旋厮杀,只为守护家国百姓。一个“寒”字,既体现了海上征战环境的艰苦,又体现了战争的残酷。

戚继光出生入死,不是想得到朝廷的加官进爵,只是为了实现年少的抱负:“但愿海波平”。为了沿海一带,百姓不受到倭寇的骚扰。可即便如此,忠肝义胆,却得不到朝廷的信任,更有小人构陷。

戚继光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孤臣,他望着京城皇宫的方向,眼中含着热泪,心中怀着热血。他多么希望,朝廷能多一点信任,多一点支持,能让他守护一方百姓的平安。如此,哪怕他战死海上,葬身鱼腹,也心中无愧,无憾。

举目四望,千山万壑,繁霜枫叶,赤红一片,这就像戚继光心中的一腔热血,散在了这片他热爱的土地。

虽然戚继光是一个武将,但这首七绝,极具艺术性、感染力,其中更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所以,此诗能够成为千古传诵的名作。

其实,戚继光的文学造诣是非常高的,可以说是一员儒将。在军事上,他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同时还有《止止堂集》等诗文集。文坛对戚继光的评价也非常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其诗“格律颇壮”、“近燕赵之音”。

的确,作为统帅一方的大将,戚继光的诗中,有一种近乎实质的豪壮气概,这是一些空想沙场的书生所不能比拟的。王士祯认为,古今能够写出好诗的名将,不过十一人,奇迹共就是其中一个。

即便如戚继光这样的名将英雄,也敌不过朝廷的勾心斗角。随着张居正的病逝,戚继光也被弹劾罢官。回乡后不久,戚继光就郁郁而终,一代英雄,就此辞世,实在令人唏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