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评析 | “不倒翁”冯道

 李欣芮4134 2017-03-10
红旗书吧

铿锵回音 | “不倒翁”冯道

冯道,生于882年,死于954年,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十个皇帝,始终位列三公、三师,是风云变幻的五代十国唯一不倒翁,病逝后还被追封为瀛王。难不成冯道有经天纬地之才,让四朝十皇如此倚重?不然,就连冯道自己都说,他是个无才无德的痴顽老儿。那么,冯道靠什么安身立命呢?

1.为人处世之道。冯道写过一首诗,最能表明他的为人之道:“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终因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很明显,冯道是一个见风使舵、识时务为俊杰的人。每次改朝换代,冯道不但能逢凶化吉,而且屡屡加官晋爵,没点应对乱世的实用真理,恐怕早都身首异处。

2.对己刻苦俭约。与很多官吏不同,冯道做官是因为有瘾,一天不做都要不得,但他做官从来不盛气凌人,始终保持刻苦勤俭的模样,不贪财,不好色,不拉帮结派打击异己。有一次,后晋与后梁对阵,冯道自己住在军中茅草屋,却安置军士抢献的民女住别的房间,从来不去招惹;在父丧丁忧期间,冯道尽己之财救济饥荒乡里,亲自种田背柴,还不声不响在夜里加班帮邻居种地。就连一直瞧不起冯道的欧阳修都承认:“道为人,能自刻苦为俭约。”由此可见,冯道的刻苦俭约,不像王莽装出来的,他的风格就这样,也可能是劳苦命。

3.诌媚别出心裁。要论拍马屁的本事,冯道可以称得上是祖师爷,他的阿谀奉承总能跟别人想得不一样。比如,后唐明宗得到一个玉环,上刻“传国宝万岁环”,其他人要么对玉环频频点赞,要么对明宗表示热烈祝贺,只有冯道说:“这是前世遗留下的有形之宝,不足为奇;陛下身怀无形之宝,才是旷世罕见。”把明宗说成国家的无价之宝,这马屁拍得何等之高明,恐怕再不喜欢马屁精的人,也会半夜笑出声来。

4.用人公正公平。冯道这人比较奇怪,当官有私心,反正有奶便是娘,不管谁当皇帝,他都是这样。但是,他做官做事基本循规蹈矩,尤其是用人方面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在担任宰相期间,凡是贫穷的、没背景且有真才实学、有事业心的读书人,都能够得到提拔重用,而品行不端、办事浮躁的世家显贵,必定被抑制或冷遇,能做到这一点,真是不容易,在封建社会历史条件下,那是太不容易了。因此,这个人不停跳槽,仍然拥有一帮忠实粉丝,人缘确实不差。

把冯道批斗为奸臣的,当然是后人,司马光同志称之为“奸人之尤”,主要对他的政治道德进行严厉抨击。若论人品道德,冯道确有可圈可点之处,不管他是不是刻意装模作样,对老百姓而言,终归没干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但论政治道德,仅凭四朝为相,又向契丹称臣,说他是中国历史上首奸首恶,一点都不过分。那么,就这样一个没有能力实绩和政治操守的人,后朝后世的皇帝们为什么还要反复任用并重用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首先,五代十国和南北朝一样,是一个政治黑暗、操守沦丧的时期。冯道生存的时代,平均每三年多换一个皇帝,每六年多换一个朝代,不是他非要跳槽换老板,而是新老板非要换旧老板,冯道顶多算墙头草,哪边风劲倒哪边。换句话说,他只是敏于跳槽,从来不祸害老公司老单位,从这个层面看,他的操守比改朝换代的老板们略强些。所以,作为换掉旧老板的新老板们,根本没有资格指责冯道什么。

其次,任用部分老员工,有利于迅速稳定局势和政权。冯道虽然自己没多少本事,但是他资格够老,懂得套路,而且人际关系处得不错,新朝立国,迫切需要一批未经培训直接上手的官吏来安抚人心、稳定局势。让冯道来驾驭老臣,有心理优势,以前本来就归冯道领导;驾驭新秀,冯道的为人处事风格也有帮助,不至于立即出现新旧党争。而且,新皇们很清楚,中国历史几千年,历朝历代都没有出现把前朝遗臣全部清理的状况,只要自己Hold住,冯道这样的人不会乱来,更何况谋权害命的事情,冯老头做不来。

再次,越是改朝换代时期,越需要一批擅长歌功颂德的马屁精。开朝的新皇们心里有数,自己的江山是抢来的,法理法统不合,但他们绝不会承认这一点。所以,冯道这样善于领会意图的人就有了发挥特长的舞台,每句话都能讲到皇帝的心坎里去,直至相信不偷不抢命中注定当了皇帝。事实证明,冯道的政治命运,最后没有葬送在开国之君手中,被后周的第二任皇帝柴荣给免了太师之职,但是几个月后冯道病逝,仍然追封瀛王,谥号文懿,这算是非常高的政治荣誉。


建军原创  休闲文化驿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