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几档文化类节目确实很火,但咱千万别太把他们神化了

 alayavijnana 2017-03-10


最近,文化类节目确实很火。

 

从去年年底开播的《见字如面》,到春节期间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2》,再到董卿首次担当制片人的《朗读者》。无一例外,每一档节目的话题热度都持续在线,且好口碑爆表,大有一种文化类节目复兴的趋势。


很多人都在寻找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长篇累牍,无论是节目的制作水准还是节目的深远意义,都毫不吝惜自己笔下的溢美之词。

 

其实冷眼君认为这几档节目大火的原因很简单:

 

1、韩综和类韩综的真人秀,大家真的看腻了。突然间出现几档不吵不闹、不蹦不跳的节目,势必会让人印象深刻。吃惯了大鱼大肉,谁不想来点新鲜的小菜吃吃呢?

2、时候对了。春节期间正是综艺节目的一个小淡季,不喜热闹的观众,一定会为文化买单。

3、这几年综艺节目快速发展,制作水准也在突飞猛进,有了技术的加持,文化类节目也会变得比以前精致和好看很多。

4、限模和限韩,让原创得到施展的空间,而文化向的内容更符合国情和大众审美。

 

所以综合下来,这几档节目大火,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觉得还是无法信服,我们再回到几年前,那个刚刚开始被国外模式占领的年代。我们会发现,文化类节目我们从来都不缺,只是真正能够形成“文化现象”的节目实在太少。

 

冷眼君为大家简单梳理一下国内近几年曾做过的文化类节目,其中有些节目的名称,很多观众可能都不曾听过,更别提是否完整地看下来了。

 

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

浙江卫视:《中华好故事》、《华少爱读书》

河南卫视:《汉字英雄》、《成语英雄》

贵州卫视:《最爱是中华》

山东卫视:《中国面孔》

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

陕西卫视:《唐诗风云会》

黑龙江卫视:《最爱中国字》

江西卫视:《挑战文化名人》

 

而更早些年还有《读书》、《子午书简》、《开卷八分钟》,甚至很多地面频道的文化节目,冷眼君就不算在内了。

 

依稀记得,当年马东主持河南卫视《汉字英雄》,也曾和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平分秋色,让汉字类节目曾一度备受追捧和热议。但很快就因为国外节目模式的大量涌入,让大家忘掉了我们自己的这些文化类节目。即使《中华好故事》、《中华好诗词》已连续做了四季,《最爱是中华》也做了三季,好像都没有今天我们聊到的这三档节目火。



我们算下时间,第一季《中国好声音》是2012年,制播分离、模式引进刚刚拉开序幕。而第一季《汉字英雄》的播出是2013年,正好赶上这个节点。

 

当然,也不能说当年的这些文化类节目不火,只是观众的选择永远都是“无情”的,尤其在当时,还没有多少人真正大规模的感受过国外模式的魅力,所以只要你有更好的内容,观众自然就会跟着走。

 

坦白讲,文化类节目从来都是我们最应该熟知和长期活跃在荧屏的一种节目类型,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类电视节目。只不过当年,观众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珍贵,当猛冲猛打好几年之后才发现,原来身边的诗词歌赋才是最美的节目内容。

 

不过有趣的是,随着这三档节目的火爆,随之火起来的还有一个词,那就是“清流”。一时间,文化类节目几乎与清流划上了等号。

 

比如这个图,“清流”已然成为传播的绝对关键词,文章标题的必用词汇。


可能从传播的本意出发,是想说这类节目的特别,但是与“清流”相对的就是“浊流”,这样的表述其实是不太负责任的。也许是冷眼君较真儿,但看到满屏的“清流”时,还是会感到别扭。

 

其实通过先前的分析,对于“清流”的过度使用也不是很难理解。因为当初没有对比,并不觉得文化类节目稀缺,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冲击,各类韩综充斥,大家终于意识到文化类节目的特殊价值,这才是自己的东西。为什么当年文化类节目从来不用“清流”传播,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但冷眼君还是建议少用“清流”二字,真的欠妥。

 

那么,回到最热的这几档文化类节目,就真的如大家所看到的那么完美吗?真的都是综艺节目的神来之笔吗?冷眼君觉得,可能很多观众都被“清流”迷惑了双眼。

 

我们先来说《见字如面》。这档节目确实不错,本土化的内容也很好,但是有两个小细节也是不容忽视的。

 

1每位嘉宾阅读的书信其实是有一定的年代感,上一封书信可能是现代书信,下一封可能就是文言书信,虽然是白话版,但仍然让观众有一种时空错乱的跳跃感。观众会在短时间内对战争、爱情、古训、友情等关键词产生错乱。

 

2、每一期合集的信有点过多,以至于对每一封信的内容延伸都显得不太够。而信的数量一多,又没有合理的串联,也就有了第一点中的错乱感。

 

3第二现场的设置,两位教授嘉宾之间,并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均衡的话语场,很明显它是许子东的个人主场,主持人和另一位教授嘉宾的存在感稍显弱一些。


所以一整期看下来,会稍微有些累,尤其是没有知识功底的观众,其实在看《见字如面》时,是有些吃力的。如果第二现场也都是点到为止,那观众就真的不太愿意跟随了。

 

至于《朗读者》,其实前不久冷眼君就写过一篇评论,当时是说这档节目到底在意的是朗读这件事,还是朗读者这个人?其实深究起来,《朗读者》节目与朗读无关,只不过是借助朗读这件事,去完成主持人对嘉宾的访问。而且从时长来看,最后的朗读环节相比前面的访谈要短很多,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只要你有故事,最后读什么其实都是合理的。 


可见,所谓的“清流”们也并非百分百完美,只不过时候对了,大家对此有了更多的包容,但是千万记住,好归好,千万别神化了。

 

冷眼君曾写过一篇文章《如何做一档酷炫的读书节目》,主要谈了一下如何做一档读书类节目的几个具体的想法,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算是抛砖引玉,希望对读书类节目的制作有所帮助。

 

最后冷眼君想说的是,文化类节目当然是一个非常好的节目创作方向,但是一定不是大家现在所追捧的状态,什么时候文化类节目成为了合理且优质的常态时,那才是最好的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