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它是历史上名至实归的“国门”,可惜多数人浑然不知

 唯我英才 2017-03-11

它是历史上名至实归的“国门”,可惜多数人浑然不知

提到明朝,大家不禁想起“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那么,中国真的有“国门”吗?从“大明门”到“大清门”再到“中华门”,国史君今天就想讲一下,中国“国门”的故事。

大明门

它是历史上名至实归的“国门”,可惜多数人浑然不知

明成祖朱棣登基称帝之后,将国都从金陵迁到了北京,从此之后,北京紫禁城变成了明朝的皇宫,我们现在看到的故宫基本上保持了明朝皇宫的原貌。为了彰显帝王的威严,皇城整体呈对称型,而位于中轴线上的正南门最为尊贵,称为“大明门”,这正是明朝的“国门”。当年,解缙在大明门上题写了“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的楹联。

大清门

它是历史上名至实归的“国门”,可惜多数人浑然不知

相传,当年闯王李自成入京,曾经打算将“大明门”改写为“大顺门”,可惜由于时间仓促,他还没来得及修改,大顺帝国就覆灭了。改换门庭的任务就落在了入主中原的顺治皇帝身上,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大明门”被改为“大清门”。

中华门

它是历史上名至实归的“国门”,可惜多数人浑然不知

孙中山先生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为了庆祝辛亥革命一周年,政府决定将“大清门”的匾额更换为“中华门”,为了节省开支,他们打算将“大清门”匾额卸下,在反面刻写“中华门”字样,可是当卸下巨大的匾额之后,发现背面竟然写的“大明门”!真是历史的巧合啊!

1954年,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中华门被拆除以便于天安门广场的扩建,现在“大清门”的匾额收藏于首都博物馆内供大家参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