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之前的文章中,国史君曾经讲述过名副其实的“中国国门”的故事,提起明朝,我们不禁就会想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里说的“国门”是将大明帝国看成一个“家”,而明代的帝王就守卫在家门口,保护自己的子民。但是,在明朝、清朝以及民国时代都有真真正正的一座国门。 ![]() 早在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并定都南京后,就将新建的南京城中的一座门命名为“大明门”,这就是最初的明朝国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并成功夺取政权后将都城迁往北京。北京紫禁城中轴线正南方向的大门是最为尊贵及威严的,它便取代南京的大明门,称为新的大明国门。 ![]() 满清入关后,将大明门改写为“大清门”,并在右侧注上了满语,向全国宣告现在已经改朝换代了,大清门成了清朝的国门。当中华民国取代了满清,这个牌子自然就换成了“中华门”,但仍然是一国国门。可惜后来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为了扩建天安门广场,1954年中华门被拆除。 ![]() 相传当年朱元璋建设南京大明门的时候,曾经出现一个怪异的现象——每次城门建成的第二天,它就会自动塌陷下去,不论使用什么建筑技术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后来,朱元璋请了风水先生来答疑解惑,先生回答说这城门地下有一种专门吃砖的怪兽,必须用聚宝盆才能将它镇住。 ![]() 这正说到了朱元璋的心坎里——他早就想除掉那个过于嚣张的沈万三了,于是向沈万三借聚宝盆,并说“四更借,五更还”。但是聚宝盆借到手之后,朱元璋却下令整个都城五更的时候不准打更。也有个说法是沈万三为了避免杀身之祸,一夜之间将南京城中所有的鸡都杀了。 ![]() 所以,聚宝盆就永远地埋藏在了南京中华门下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