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乐公《泛南湖至石帆》诗欣赏

 老刘tdrhg 2017-03-11

                    康乐公《泛南湖至石帆》诗欣赏

 

《泛南湖至石帆》谢灵运

轨息陆涂初,枻鼓川路始。涟漪繁波漾,参差层峰峙。

萧疏野趣生,逶迤白云起。登陟苦跋涉,睥盻乐心耳。

即玩玩有竭,在兴兴无已。

 根据逯钦立先生考证此诗当是写浙江永嘉郡一带。诗中所写南湖、石帆等地名均是永嘉郡内山水,是谢灵运任永嘉郡太守期间作此诗。谢惠连没有来过永嘉,此诗不是谢惠连写,而是谢灵运作品。诗文写作时间是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初夏。

 永嘉山水清丽,永嘉郡南边就有南湖。根据永嘉县志记载:“在大南门外梧田下,自城东绕花柳塘南,自南塘至帆游桥,接瑞安界东南诸乡之水。”据清顾祖禹撰的《读史方舆纪要》记载:会昌湖在府城西南。其上源曰郭溪,出铁场岭。又有雄溪,出城西南四十三里雄溪山。又有瞿溪,出城西南五十里瞿溪山。并东北流,经铁场岭,而东与郭溪会,绕流至城西南,汇而为湖。湖受三溪之水,弥漫城旁。起于汉晋间,至唐会昌四年,太守韦庸重浚治之,因名。其近城西者曰西湖,在城南者曰南湖,实一湖也。湖支港甚多,其自城东南出南塘,直抵瑞安江者,延袤盖七十余里。明朝温州知府何文渊《谢公亭记》记载:城南抵安固有河八十余里,垒石为堤岸,曰谢公堤。由此可见谢公当时提出了修筑温州到瑞安的塘河工程项目并开工建设塘堤。温瑞塘河于晋时初成河道。可见他曾在政务之暇由此塘河自温州乘船至帆游、仙岩。至今温州市瓯海区南白象街道还有地名叫南湖村的地方。

 今天,温州市三垟湿地一带还有着三大水系:温瑞塘河、会昌湖、11.66平方公里的三垟湿地水网;周围有一大山系:仙岩景区、瑶溪景区、天柱寺景区、茶山景区构建的大罗山,共同形成一个绿带环,犹如一圈绿色的翡翠围绕着三垟湿地;西边的吹台山,在府南二十里,顶平正,山麓广袤二十里,接瑞安县界。吹台山莲花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拥,俨若新莲初开,仰天怒放,故名莲花峰;峰顶白云悠悠,风光秀丽,景色迷人。谢灵运既有《游赤石进帆海》之游,又有《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之举,还有《游岭门山》诗、《游名山志》记载横阳诸山、步廊山、楼石山、赤石山;因此,谢灵运游永嘉郡城南湖再沿着塘河至平阳县石帆山去游览,完全合乎常理。平阳县塘河边有石帆山,山石奇峭,远望如帆。《纪胜》云石帆山一名石樯洞,东北去石楼山二十里...南至平阳县五十里。此诗即记其游。

 诗意:诗的首二句,康乐公交代启程游览的经过:刚刚从陆路停下车,连忙就划起桨开始游湖。

 中间四句写湖上风光,是全诗的主体。写湖岸上峰峦迭翠,错落有致;近处两岸烟村竹树时聚时散,朦胧疏淡,远处白云出岫,徐徐升起,连绵缭绕。这四句,每句描写一个方面,又互相映衬、烘托。波光粼粼的湖水,重重叠叠的峰峦,疏疏落落的树木、村舍,冉冉出谷的白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远近高低,组合成一幅萧疏清旷、野趣横生的山水画,令人有溪山无尽之思。

 诗的最后四句写游览中的体验和感受。登陟,泛指游览。跋涉,跋山涉水。此句与开头轨息陆涂初,鼓枻川路始呼应,极言游途的辛苦。睥盻,泛指观赏风景。此句与上四句写景呼应,极言游览的快乐。“登陟苦跋涉,睥盻乐心耳。”这两句富有理趣,诗人以亲身感受启示人们:登山跋涉虽然辛苦,但眼中的风景如此迷人而令人心碎。这一哲理使诗的思想内容得到升华。诗以即玩玩有竭,在兴兴无已煞尾,游玩有时而尽,但在此过程中所见而引发的感兴却是无穷尽的。表达了诗人留连忘返的心情,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令人寻思而萦回不已。前人评此二句奇伟高古,信然。

附录:《咏南湖》  夏承焘

溟色苍茫湖水平,孤蒲战雨暮寒生。

鹭鸶飞出藕花香,烟外谁人柔橹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