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出知入、观往知來

 蓮葉 2017-03-11
列子臆說?說符篇002:見出知入、觀往知來



  關尹謂子列子曰:「言美則響美,言惡則響惡;身長則影長,身短則影短。名也者,響也;身也者,影也。故曰:『慎爾言,將有和之;慎爾行,將有隨之。』是故聖人見出以知入,觀往以知來。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

好聽話難聽話
  「關尹謂子列子曰」,關尹子是老子的徒弟,老子傳給關尹子,關尹子傳給壺子,壺子傳給列子,列子傳莊子,這樣一路下來的,這是道家、道教的說法。關尹子告訴列子,一個人說話,或者寫一篇文章,「言美則響美」,好的話影響很大很好,「言惡則響惡」,這兩個惡字有兩樣讀法,「言惡(音餓)則響惡(音勿)」,講了壞的話,這個影響也是很令人討厭的。「身長(音常)則影長(音漲)」,我們現在的國語,反正漲也是長,長也是漲。一個人身體長,站在太陽裏頭,這個影子也長。「身短則影短」,身體短,影子當然也很短。這是當然的道理,看起來很簡單,他引用這個比喻說明一個哲學道理,所以「名也者,響也」,名是一種影響。我們中國文化流傳到日本去了,日本明治維新的宰相伊藤博文,有兩句名言,我經常引用告訴青年人:「計利應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這是中國文化,到他手裏氣派很大,他自我勉勵,求利不是為個人打算,要賺天下的大利,賺一個國家天下,才算本事。求名是求萬世之名,流芳千古,他做到了。日本明治維新以後,成為強國,是他一手所造成的。

  我到日本時,聽那裏一些老教授說,「這是我們東方文化」,我就笑一笑,什麼東方文化!這是中國文化,你們日本哪裏有文化,你們的文化本來就是中國的嘛!從明治維新起統統是中國文化。日本這些學者談到伊藤博文,東方文化,仁義之道,他們那個搖頭擺尾啊!非常得意。那一年我去日本正好是秋天,看到黃菊花很好看,我有無限感嘆,那是黃花的文化,黃種人的文化,雖然非常美,可惜快要凋零。這是說到東方文化的這個道理。

  講到「名也者,響也」,名是客位的,客觀的東西,主觀是你的本身,你本身有所成就,那個名就是真的;你本身無所成就,那個名是假的。很多人在社會上有知名度,但很快就下去了,我經常問年輕同學們,我說這一千多年來你們數得出來幾個狀元?能背出來十五個宰相的名字嗎?很難吧!關鍵並不在你做過皇帝,做過宰相,考過狀元,而是留萬世之名非常難。

  倒是有一個人一小說家創造的孫悟空,天下人都知道。另外小說捧出來關公、諸葛亮、趙子龍、張飛,誰都知道。孔子嘛!鄉下人不一定知道。還有我們上有老子,中間有兒子(倪子),下有孫子,作《孫子兵法》嘛!這三個子,恐怕鄉下老太太也不知道。

  由此看來一個人所謂名,真的名,價值何在?「名也者,響也;身也者,影也」,這就嚴重了,我們這個身體還不是自己真的生命,是真生命的一個影子。

  「名也者,響也」,一個真正了解人生哲學的,不要被虛名所騙,因為名是個假東西。這個名包括了名譽,別人對你的恭維。許多年輕同學說,某人說我怎麼……我說你怎麼那麼笨!誰當面說你混賬啊?混賬兩個字是在背後罵的。他剛才說你了不起,千萬不要聽這些,一個立大功建大業的人,只問自己真正所建立的是什麼,一切好壞的名譽都是虛假的,靠不住。人家講我多麼好,徒有虛名,我實在沒有那麼好。這個道理也就是「名也者,響也」,是有些影響,但不要被它欺騙,我們要認清楚自己。另一種影子

  「身也者,影也」,這就是道家哲學,碰到形而上了。我們這個身體都不是真的生命,只是個影子。不但在太陽所照下的身體是個影子,進一步要了解,連我們現在這個身體都是影子,這就是高深的哲學了。

  講到哲學,因為接觸各方面宗教的朋友,講到基督教的耶穌,也算是聖人,你們不要把標準摳得很緊。有些同學說,耶穌怎麼叫聖人?我說不是聖人是什麼人啊?當然是聖人嘛!我說你看,被釘在那個架子上流血,又痛,那麼難過,然後還說:「原諒他們,不要恨他們」,這不是聖人是什麼人啊?我們做不到耶!這就是聖人。當然這個新舊約全書不是它全部,可是這個基督教的經典裏說:「上帝照祂的形象,造了這個世界,照祂的形象造了這個人類」,沒有錯啊!只是給他們解釋錯了。實際上也是「身也者,影也」這個道理。

  整個的宇宙,整個人類,後面有個東西,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或者叫它是主,叫它是神,叫它菩薩,隨便你叫嘛!只是一個代號而已。中國禪宗祖師就叫做「這個」。「這個」就是「那個」,「那個」就是「這個」,就是這個那個的代號。所以一切宇宙萬有,包括地球山河大地,包括我們這個生命,都是個影像,是第二、第三重投影。我們要追求的,是生命後面那個本有才對,不要被影像騙住了,欺騙了自己。

  如果研究哲學的同學們,懂了自己的文化,就知道幾千年前道家已經提出來「身也者,影也」,這一句話概括了西方的宗教哲學。不管是舊的約,新的約,管他是契約也好,什麼約也好,我們一句話就解決了,而西方人說了一大堆,說得活龍活現的,好像真的拿了一根肋骨出來,造了一個女人一樣。這樣男人應該比女人少一根肋骨啊,現在證明男女肋骨都是一樣多,所以那個影子已經推翻了。中國文化沒有穿宗教的外衣,不套上這種形式,真正的道理就是「身也者,影也」,這一句話的哲學意義就很多了。

謹言慎行
  「故曰」,所以關尹子告訴列子說:「慎爾言,將有和之。慎爾行,將有隨之。」我們大家同學們打坐修道要求神通,現在《列子》傳你神通的原理。神通怎麼來?他說:「慎爾言」,告訴我們人生哲學,在這個社會上講話要小心,不要隨便講話是<說符>的道理,一句話也不要隨便說,要非常謹慎。古文這個爾字就是你,譬如在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的這個山區裏,少數的地方,有時候喊你就是爾。我一聽,哎唷!這還是中國上古文化的保留。湖北客氣話稱你就是爾的變音,到了北方,你字下面加個心字──您,這些都是古文爾這個字的變音,因為言語是三十年一變,我們幾千年文化,變來變去,各地的叫法不同了,古文就是古代當時的白話。

  現在的青年千萬注意,不要認為現在的白話比古文明白,三百年以後的人,如果研究我們現在寫的白話,比韓愈的古文還難懂。現在隨便寫一個「梅花牌衛生紙」,三百年後考據起來,起碼可以寫一部博士論文了。

  所以懂了這個道理,讀古書時也很有趣的,我們的《四庫全書》保留有十三經註解,有時為了解釋一個字,寫了十幾萬字的文章,看得人又佩服又頭痛,最後是嘆氣。原來古人做學問,一生只研究一個字,你們都看過《三國演義》,諸葛亮舌戰群儒,罵江東這一批了不起的讀書人,都是「青春作賦,皓首窮經」的人物,年紀輕輕開始讀書,會聯考,寫文章,頭髮都白了,還在那裏一個字一個字摳那個書本,然後帶了一千多度的近視眼鏡,講起來那個學問,鑽到牛角尖裏,還搖頭擺尾,不曉得多舒服啊!實際上米長在哪棵樹上他也不知道,這就是讀書人。所以諸葛亮罵他們「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講理論,吹牛的時候,那個口水答答滴,本事之大,學問之高,天下國家大事,什麼都懂;等到天下大事真出了問題,什麼都不懂。可是諸葛亮自己也是讀書人,他罵讀書人,那叫做內行人罵內行人,罵得最痛快。我們大家在座的,自己號稱是知識分子,千萬注意,不要被眼孔裏有一個光明的人罵了,他叫做「孔明」。

  我們講到「慎爾言」這個爾字,引出來很多的理論,所以古人為了一個字,考據文章寫了一二十萬字,有時候又不能不看,怕人家說你某一本書不懂,就吃癟,所以古人做學問,有些真是可憐。好了,現在我們把話收回來,閒話少說。

  所以關尹子告訴列子謹言慎行,人生要學的是說話謹慎,不要隨便說話。「將有和之」,一個善於說話的人,說出來會引起共鳴,大家都會唱和他的。所以我經常給青年同學們講,民主時代你想去競選,能夠一句話引起大家的共鳴,那非常難;不是站在那裏哀叫,「你們投我一票」!我們一聽只好去睡覺。真正高明的人,就懂這個原則,善於說話「將有和之」。所以蘇軾寫韓愈的文章,「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韓愈的一生,文起八代之衰,說的話天下人都效法他,影響到千秋萬代。一個普通人,像孔子一樣,為萬世的師表,這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知識分子,青年同學們要注意,這也就是「慎爾言,將有和之」。

  「慎爾行」,自己的行為要小心,任何事情不要隨便,行為更不能隨便,「將有隨之」,有好的行為,自然有很多人擁護,跟著你走。我們做一件事業,做一件事情,自己要再三考慮價值在哪裏,它的影響在什麼地方,這就是《列子》說的,「知持後才可以言持身」,「慎爾言」,「慎爾行」。

器識 神通 先知
  因此他的結論說:「是故聖人見出以知入」,這個聖人是代號,指有智慧,有道德,高度修養的人。「見」就是眼光,儒家的文化是用「器識」表達,一個知識分子有見解,有遠大的眼光,就是有器識。所以古人說「先器識而後文藝」,有器識,然後才養成雄偉的氣魄。不過,這一句有人也倒過來用。現在我們講到「見」,有先見之明的人,看到某人的行為及言語,就可以判斷他的結果了。由「出」已經知道「入」是什麼了,「出」「入」兩個是相對,就是一進一出。所以有遠見的人,由一個動因就曉得後果。

  青年人常問,未來的時代,將來的變化怎麼樣?你要懂歷史的演變,知道過去就知道未來,所以「觀往以知來」,完全是智慧的成就,神通是智慧的成就。「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先知就是神通,原理就是這樣。好了,現在我們知道另外一件事情了,佛家把預知的能力翻譯為神通,剛才講到《聖經》,基督教不能用神通,只好用「先知」。「先知的預言」,這個「先知」的名辭,是哪裏來的呢?是《列子》裏頭抄出來的,「先知」的出典就在這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